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千叶草耐荫性的测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千叶草耐荫性的测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千叶草耐荫性的研究在国内外极少报道,但对其他植物耐荫性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多。该研究对千叶草的耐荫性及扦插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由于影响耐荫性的因素很多,而光因子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该研究主要对光这一环境因子对植物耐荫性的影响做了初步探讨,使在进行室内植物设计时,更好的应用,发挥其良好的环境效益。

关键词:千叶草 耐荫性 测定

中图分类号:S68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248-01

千叶草(Mnehlenbeclcia comp lere)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扦插繁殖能力的较强的垂吊植物。

实验材料是经扦插后处于五种不同的光照环境中处理1个月以上。采用LI-COR公司的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采用开发式气路,对植物进行活体测定,一塑料瓶收集附近气体作为二氧化碳气体源。测定条件: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点开始测定,测定时随机选用供试材料中的健康叶片,每组重复2次,利用光合作用系统的LED人工光源使光合有效辐射(umlom-2s-1)从最小值(0)逐渐升至最大值(1500),测定在不同光合有效辐射下的光合速率,绘制光-光合作用曲线。并计算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及最大光合速率。

实验在每组中取4盆,每盆随机选取2~3根无分枝的茎,作好标记,经过一个多月的生长后来测其生长量。

本试验采用茎插。扦插时将植物的茎或蔓切成带节的茎段(也可带顶芽),除去下位的叶,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面;然后将茎段直接插入基质中。一般情况下每2~3节作为一个插穗。

1 扦插温度

生根的温度20~25 ℃,插盆基质内的温度稍高于气温2~4 ℃时,可促进插条先生根后发芽,提高成活率。

扦插基质 扦插基质既能经常保持湿润,又能透气。一般常用的生根介质有珍珠岩、蛭石等。扦插基质的含水量一般应控制在50%~60%。基质含水量太高,必然降低基质中空气的流通量,造成插穗腐烂;基质也应经常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以减少插穗的水分蒸发。

2 扦插后的管理

必须保持基质较高的温湿度,并注意适当遮阴,创造一个比较阴湿的小环境;生根后逐渐减少喷水量,降低些湿度,增加必要的光照,以促进根系的发达及新芽的抽长,从而保证繁殖苗健壮。但光照太强,温度升高,蒸腾量加大,会导致插条萎谢,故需适当遮荫。插条在插盆里时时进行呼吸作用,尤其是在插穗愈合组织形成后,新根发生时更需要大量空气,此时盆中水分应相应减少。

3 结果与分析

经实验阶段的测定与分析:光因子与室外环境成正相关。A组光照条件最佳,B组、E组次之,D组的波动较大,C组较稳定。而湿度、湿度则变化不大。

实验室的温度较稳定,最高温度为25 ℃,最低温度为16 ℃,这个温度范围变化适合植物的正常生长。室内环境的湿度大部分在45%~55%之间波动,也比较适合植物生长的湿度范围(如表1)。

4 五种光处理条件下的千叶草光合作用特性

光因子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能量、维持植物生存的首要因子。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经过生物不断的适应与进化,任何一种植物对光因子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光响应曲线可以作为反应植物光合作用的指标)。在测定植物的耐荫性时,为了得到客观的结论,由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判定植物的耐荫性比较直观,下面是本次实验得出的千叶草五种环境下的光合作用曲线。可以计算出五种环境下的千叶草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如表2)。

综上所述对五种环境下分析:A组环境下的光补偿点、饱和点、最大净光合效率最大,而C组环境下的光补偿点、饱和点、最大净光合效率最小。由于环境、仪器等原因D组的数据不符合理论值。

5 生长量的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

在所设的五组环境下,A组植株的生长势最好、观赏性最高,在相同时间内A组的枝的增长为8.96 cm,叶片平均增加6片,平均叶面积为1.12 cm2。A组的环境温度在16~21.5 ℃之间,湿度在46%~60.2%之间,A组下的植株的光饱和点为562 umolm-2s-1(28100 LX),光补偿点为16.40522umolm-2s-1(820 LX),光合速率为8.066724 umolCO2m-2s-1(403 LX)。C组中的植株生长状态最差,C组的环境温度在16~21.5 ℃之间,湿度在46%~60.2%之间,C组下的植株的光饱和点为417 umolm-2s-1(20850 LX),光补偿点为9.261815umolm-2s-1(463 LX),光合速率为6.3401 umolCO2m-2s-1(317 LX)。在相同时间内C组的枝的增长为4.3 cm,叶片平均增加2片,平均叶面积为0.6 cm2。由此可以看出,在A组的环境下千叶草生长最好,虽然在C组生长势较弱,但千叶草也能够生长。这就说明千叶草的生长具有很宽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