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不适合地方高校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不适合地方高校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大类招生培养的核心理念是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这种制度变革正逐渐被国内高校纷纷采用,但由于地方高校的自身特点和办学实力,决定了其目前暂时还不适合实行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大类招生 地方高校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8—0028—01

一 问题提出

大类招生培养的核心理念是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前按大类招生培养分几种模式,其共性是学生按大类招生进校后分两段进行培养:前一阶段,按大类进行通识教育,主要学习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后一阶段,是在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基础上,按专业不同学习相应的专业主干课及任选课。

这种招生培养方式已被高校纷纷采用,走在前列的多数是名校,特别是清华和北大,它们是中国最早进行招生改革的院校。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对国内其他高校产生了影响,纷纷开始思考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但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并不适合所有学校,如暨南大学(2007年)和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先后取消了大平台招生模式,回归专业招生模式。可见,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必须要与高校自身发展现状相一致才行。

对于占到全国普通高校95%以上的大量地方高校实行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发展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二 地方高校自身的特点不适合实施大类招生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发展转变,地方高校成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与国内一流高校相比,地方高校有其自身特点,尤其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任何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的某种目标而设立的。各高校都会结合自身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数都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多是定位在面向社会的应用型人才上,而不是研究型人才,因此,地方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必须有专业技能,注重专业课培养,毕业后进入企业不需要更多的培训就能上岗,企业和社会才会对学生及学校有很高的评价,学校的毕业生才会受欢迎,就业率自然就会高,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但如果实行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将变为“宽口径,厚基础”,专业课比重将比以往大大缩减,学生也很难有充足的时间来巩固专业知识,降低了学生的专业水平,进入企业后就不能很快上岗,最终影响学生就业,导致恶性循环。

三 地方高校的办学实力不具备实施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条件

地方高校受到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限制,当前其办学实力与国内一流高校相差很大,还不具备实施大类招生培养的办学条件。

1.学科发展实力

相对齐全的学科是实施大类招生培养的基础性条件。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通才”,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扩展知识领域的潜力。这就要求实施大类招生的院校必须具备相对齐全的学科,能有效地搭建起大类招生模式的基础教育平台。

然而,目前我国的地方高校相对于国家重点高校在学科建设条件上明显处于弱势。受自身条件限制,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经费上投入非常少。地方高校的平均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只有部属高校的一半左右,其中生均科研经费拨款只有部属高校的7%。学科建设经费严重不足,极大地阻碍了地方高校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师资队伍建设实力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资源中的最重要资源,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更为超前和全面,要求必须超越狭义的专业界限。即要培养“通才”学生,教师首先也得是“通才”,但地方高校在这方面明显实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人才引进难度大而且原有资源流失严重。原因是大多数地方高校由于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或非中心城市,对人才缺乏吸引力。部分地方高校虽然处于中心城市,但由于缺乏博士单位这一载体,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学科带头人,很快就会被科研条件更好、平台更高的学校挖走。

第二,人才培养难。按大类培养就意味着专业课课时会大量减少,会影响到部分专业教师的既得利益。就要求组织者必须首先师思想,明确大类招生的紧迫性、必然性,要求教师服从大局,理解大类招生培养这项改革的尝试。这项转变思想的工作,将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

第三,按大类招生之后,如果专业之间冷热程度比较悬殊,就必然会出现热门专业教师紧缺而冷门专业教师却被闲置的矛盾现象。这就要求每一位专业教师都要提前做好知识更新准备,做到一专多能;加之,跨学科的培养模式和平台授课方式,与过去一个专业相比,在教学内容上要求更为广泛和丰富,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要求更为灵活和务实,也要求教师之间要加强横向联系。这些问题的解决非常困难和复杂,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四 结束语

总之,实施按大类招生这一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受到高校特点及办学条件等多方面制约。综上所述,目前多数地方高校还需要加强办学条件,等待条件成熟。一旦操之过急地试行按大类招生制度,在实行中也会遇到很多无法解决的难题,最终将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形成“薄基础,轻专业”,即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专业技能不够精通,既不是通才也不是专才这样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唐苏琼.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

[2]张宏亮等.地方性普通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条件和可行性[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6)

[3]陈士夫等.关于地方高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