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体育学困生的体育教学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体育学困生的体育教学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在分析体育学困生不同类型并在总结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待体育学困生不同教法的基础上,提出对不同体育学困生的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旨在提高对不同类型体育学困生的教学效果,进而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体育学困生 教学对策

一、研究目的

如何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与体育教学水平是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学困生在任何一个学段都存在,中小学的体育学困生往往到其上大学时仍是体育学困生。这部分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他们以后的体育学习,也影响着学校体育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分析了体育学困生的不同类型并在总结了体育教师对待体育学困生不同教法的前提下,旨在找出适合体育学困生的教学方法,并对体育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期刊网搜集了体育学困生(也有的称为体育弱势群体、体育后进生等)研究方面的相关资料以及教师针对体育学困生所采取的教学方法。

2.访谈法

通过对郑州市部分中学生、大学生以及体育教师进行了访谈,内容涉及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体育差的原因和体育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1.体育学困生类型分析

(1)身体素质型

这里所说的身体素质型指的是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锻炼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体育学困生。这些学生平时往往不喜欢体育锻炼,大多是被动地参加体育学习,体育基础差,运动水平低。他们不能完成体育课学习中的要求。因此,身体素质型学困生大多存在自卑心理,而自卑的心理又称为他们体育学习的一大障碍。

(2)智力型

智力型指的是运用这种综合能力来掌握动作与完成动作的运动能力。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对动作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所花费的时间上,接受知识、掌握技术和理解动作的能力方面。智力型较好的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较快;而智力差的学生,在掌握技术和对知识与动作的理解能力就差,所做的动作练习不协调、不准确。

(3)非智力型

非智力因素指不是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它对认识过程起着推动、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有关心理方面的动机、兴趣、求知欲、信念、意志力、好胜心、性格等心理因素都属于非智力因素范围。这些因素是促进学生学习与练习积极性的动力系统。学生这些因素中的某些因素一旦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培养,就会直接影响到对知识、技术的掌握以及成绩的提高。

2.对不同类型体育学困生的教学对策

(1)对身体素质型学困生的教学对策

由于此类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不如其他学生,因而完成动作吃力,甚至不能完成所学的动作,总怕在同学面前丢面子,怕做得不好受到教师的批评。久而久之,他们会产生自卑心理。对他们的教学对策应是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和谐的群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肯定体育学困生,激发其体育兴趣;②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③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让他们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④多开展能培养其意志品质的活动。

(2)对智力型学困生的教学对策

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术过程注意调动学生的智力活动,善于激发学生的观察、思维活动,如教师的讲解要做到注意精讲,善于运用口诀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学生领会与掌握动作;在引导体育学困生注意观察动作的同时,及时有效地进行讲解并加强他们练习中的指导与帮助,要耐心指出并帮助他们分析练习动作中的错误,同时对他们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以使他们对练习有成功感,并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与关心。另外,教师要深人细致地了解、研究每一位学困生,因人而异地对他们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如改变练习方法、改变动作要素(方向、幅度、力量、速度、速率、节奏)等,或适当降低器械的高度、重量等措施,有的放矢地分散难点,帮助其掌握技术要领。

(3)对非智力型学困生的教学对策

①激发内部动机。内部动机是由个体的自尊心、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求知欲、成就感以及追求健康的欲望等内在因素而引起的行为动机。引导内部动机的各种因素,称之为激励因素。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布鲁姆认为,个体的内部动机是由三种内驱力引起的。一是好奇的内驱力,个体正是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才努力去进行探索,好奇心实质上就是一种求知欲;二是胜任的内驱力,个体总是对自己能胜任的活动感觉有信心和必胜信念,好胜心人皆有之,它是一种求胜欲;三是互惠的内驱力,个体都有与别人和睦相处,协同活动的需要,它是自尊心和归属感的表现。靠心理的条件而激发的内部行为动机是持久的、强有力的。因此,我们首先应考虑从激励因素入手,增强学生的体育行为动机。

②激发外部动机。外部动机对于强化学生的体育行为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外部动机具有定向性,对于引导学生的体育行为向终身化发展有重要意义。外部动机是由外界条件诱发的行为动机,引起外部动机的各种因素,称之为促进因素。如社会风俗、奖惩制度、学校要求、体育考核等,都能成为体育的行为动机的诱因。这种靠外界条件诱发的行为动机,往往是暂时的、不持久的。因此,需要引起学生动机,但是个体需要的选择性和紧迫感,往往与其理想、世界观及他人的影响情况直接相关。因此,激发学生的体育行为动机要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理想和体育价值观联系起来。个体的社会知觉能力,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和体育价值观,对于学生的体育需要、体育行为目标及动机方式的选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在对非智力型体育产生的所采取的体育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选择教材内容。组织教法要力求生动活泼、有趣、形式多样化,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而使学习兴趣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动力和志向。体育教师在对待非智力型学困生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克服和战胜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困难,并针对非智力学困生意志品质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可选择学生对那些怕苦、怕累的体育项目,如滑冰、耐久力跑来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对那些胆小、犹豫不决的学生可采用一些能够培养勇敢顽强的运动项目,如走平衡木、爬绳等。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应着重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改变他们对体育的认知;要引导他们先从简单易学的动作技能练习开始,逐渐加大难度;对于他们在练习中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鼓励。

四、结论

1.针对体育学困生的体育教学,应根据体育学困生的类型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切不可任其发展下去。

2.体育学困生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时时关心他们,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充分调动他们锻炼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郭玉芳.对体育“学困生”实施“成功教育”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

[3]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