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小学数学课堂插上“有效的翅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小学数学课堂插上“有效的翅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踏着课改的春风,数学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数学课堂插上“有效的翅膀”,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才能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 理念学习兴趣参与

踏着课改的春风,数学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由“讲堂”变成了“学堂”,使课堂多了一份动感、生气与活力,有时还有孩子们的真知灼见,让人欣喜不己。一个体现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仅关注教师是否教的“有效”,而且还关注学生是否学的“有效”,只有师生有效的相互促进与发展,才能达到各环节“有效”的目的。

一、课前树立“有效”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理念”部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体现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有凸现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因此,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做到心中有学生,把设计“教师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对于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反问自己:我设计的这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我设计的这个问题,能否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我这样引入新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组习题,以什么方式让学生参与,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上的每一分钟都有效的目的。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找他们个别谈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鼓励,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这会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为实施有效教学做好准备。

二、兴趣奠定“有效”基础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轨迹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可以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激发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感和愿望。创设情境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做实验等方式来实现,从而用一种别具一格,饶有趣味的方式来达到引入新课的目的。

2、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如:讲数学故事、数学竞赛、猜数学谜语、演数学短剧、做数学游戏等。

3、鼓励与宽容,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要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对那些学习有困难而自卑感较强的学生,要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老师真诚的鼓励,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讲解时进行“有效”指导

课堂上教师讲什么、什么时间讲都应该讲究策略,把握一个度,讲的多了,不仅剥夺了学生的活动时间,还会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效率肯定很低。但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讲去做,由于学生对教材的把握远不及教师,可能会在一些非重点问题上纠缠太长的时间,而在一些重点问题上研究不一定到位,而出现散乱的现象,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进行必要的讲解、指导。

1、指明学习目标,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对于适合自学的内容,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或探究时,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对于不适合自学的习题课,教师可以提供问题背景,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兴趣去探究,去学习,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讲解疑点要点,协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在自主探究或小组讨论后,对于学生争论比较激烈的问题,拿不准的问题以及存在疑虑的问题,教师应给予必要的讲解,要让学生明确谁对谁错,了解问题的症结,解决头脑中的疑惑。教师的讲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另外,上课开始前10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记忆效果最好的时间段,也可利用这一时间对上节课要点、疑点进行巩固。

3、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读书,必须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才能由“读会”转为“会读”。数学教学中,教师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怎样读数学,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学会归纳要点,以完善知识结构。这样当学生掌握了读法,形成良好习惯,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读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四、激励学生“有效”参与

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活动过程。经常听到老师抱怨“这道题都讲了学生还不会”。这是很正常的,一道题老师讲的再明白,如果学生没有经过思考和动手,并没有转化成他自己的知识。只有经过有效参与、积极思考,才能更好的内化知识。老师要创造一切机会,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中。

1、巧设环节,为学生积极参与创设条件。在课堂环节设置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环节,如你来当裁判、数学小门诊、我来闯关等等,这些小环节都可以激励学生有效的参与。同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兵教兵,让学生在帮助其他同学的同时,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进行交流与探索。

2、合理设问,使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能力。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首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让学生知道你问的什么,才好回答。其次,问题的设置应围绕教学的重点、疑点设计,让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达到解决疑点、掌握重点的目的。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让小学数学课堂插上有效的翅膀

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中心小学叶常萍

摘要:踏着课改的春风,数学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数学课堂插上“有效的翅膀”,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才能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 理念学习兴趣参与

踏着课改的春风,数学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由“讲堂”变成了“学堂”,使课堂多了一份动感、生气与活力,有时还有孩子们的真知灼见,让人欣喜不己。一个体现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仅关注教师是否教的“有效”,而且还关注学生是否学的“有效”,只有师生有效的相互促进与发展,才能达到各环节“有效”的目的。

一、课前树立“有效”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理念”部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体现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有凸现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因此,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做到心中有学生,把设计“教师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对于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反问自己:我设计的这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我设计的这个问题,能否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我这样引入新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组习题,以什么方式让学生参与,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上的每一分钟都有效的目的。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找他们个别谈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鼓励,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这会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为实施有效教学做好准备。

二、兴趣奠定“有效”基础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轨迹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可以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激发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感和愿望。创设情境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做实验等方式来实现,从而用一种别具一格,饶有趣味的方式来达到引入新课的目的。

2、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如:讲数学故事、数学竞赛、猜数学谜语、演数学短剧、做数学游戏等。

3、鼓励与宽容,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要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对那些学习有困难而自卑感较强的学生,要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老师真诚的鼓励,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讲解时进行“有效”指导

课堂上教师讲什么、什么时间讲都应该讲究策略,把握一个度,讲的多了,不仅剥夺了学生的活动时间,还会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效率肯定很低。但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讲去做,由于学生对教材的把握远不及教师,可能会在一些非重点问题上纠缠太长的时间,而在一些重点问题上研究不一定到位,而出现散乱的现象,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进行必要的讲解、指导。

1、指明学习目标,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对于适合自学的内容,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或探究时,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对于不适合自学的习题课,教师可以提供问题背景,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兴趣去探究,去学习,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讲解疑点要点,协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在自主探究或小组讨论后,对于学生争论比较激烈的问题,拿不准的问题以及存在疑虑的问题,教师应给予必要的讲解,要让学生明确谁对谁错,了解问题的症结,解决头脑中的疑惑。教师的讲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另外,上课开始前10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记忆效果最好的时间段,也可利用这一时间对上节课要点、疑点进行巩固。

3、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读书,必须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才能由“读会”转为“会读”。数学教学中,教师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怎样读数学,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学会归纳要点,以完善知识结构。这样当学生掌握了读法,形成良好习惯,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读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四、激励学生“有效”参与

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活动过程。经常听到老师抱怨“这道题都讲了学生还不会”。这是很正常的,一道题老师讲的再明白,如果学生没有经过思考和动手,并没有转化成他自己的知识。只有经过有效参与、积极思考,才能更好的内化知识。老师要创造一切机会,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中。

1、巧设环节,为学生积极参与创设条件。在课堂环节设置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环节,如你来当裁判、数学小门诊、我来闯关等等,这些小环节都可以激励学生有效的参与。同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兵教兵,让学生在帮助其他同学的同时,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进行交流与探索。

2、合理设问,使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能力。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首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让学生知道你问的什么,才好回答。其次,问题的设置应围绕教学的重点、疑点设计,让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达到解决疑点、掌握重点的目的。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使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只有这样设置问题,才能促使学生在探究、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3、鼓励引导并举,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最大收获。学生参与过程中,老师也不能做旁观者,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对有创意的给予表扬,对遇到困难的给予指导和帮助。教师及时的鼓励,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增加自信心,养成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盛群力.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使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只有这样设置问题,才能促使学生在探究、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3、鼓励引导并举,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最大收获。学生参与过程中,老师也不能做旁观者,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对有创意的给予表扬,对遇到困难的给予指导和帮助。教师及时的鼓励,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增加自信心,养成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盛群力.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