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培养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培养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新课程《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学校教育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不同学生不同需求,达到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教学;新课程理念;个性培养;

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的改革,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培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它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培养出一代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然而,在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它以提高和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往往都是成人化的──成人化的动作,成人化的理论,成人化的观念,成人化的思想,成人化的结果,根本没有学生的个性化。

一、目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的问题

体育本是一门热血学科,学生在体育课上应当是主动积极、生龙活虎的。然而,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校体育目标、方针与学校体育实践的严重脱节。体育课的许多知识内容学生毕业以后就用不上,生活中需要的许多知识内容学生又学不到。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规范化、同步化,忽视学生对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发展,造成体育教学日益枯燥、呆板,产生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情绪。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校体育目标、方针与学校体育实践的严重脱节。

体育课的许多知识内容学生毕业以后就用不上,生活中需要的许多知识内容学生又学不到。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规范化、同步化,忽视学生对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发展,造成体育教学日益枯燥、呆板,产生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情绪。

(二)学校和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以运动员的要求进行竞技项目的训练,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应切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他们的成长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注意共性的培养,极易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使我们的学生变得循规蹈矩,唯书、唯师、唯权威、没有批判精神、没有创新精神、不敢越雷池半步,从而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体育教学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民主、科学、个性”是现代教育思想的精华,是素质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着眼全体、尊重全体、倡导发展”。从个性的形成过程看,人的个性发展的最完善、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健康的个性。

(一)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是体育竞赛最为突出的特点,而好胜心理正是中小学生鲜明的特点。体育游戏、竞赛、运动竞赛、各种测试与评分等都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和良好的条件。动员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竞争与自我能力展现的活动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其竞争能力。

(二)促进学生性格的发展。

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惯常行为方式的心里特征。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参加的性格特点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参加者通过进行不同的项目的活动,来发展自身良好的性格,改造性格上的弱点。比如参加足球运动,它是集体项目,要求参加者具有机智灵活、敢打敢拼、沉着冷静、协同配合等良好的作风和心理品质,常参加这种运动可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尤其对那些内向、孤僻、软弱、优柔寡断的学生可克服其性格弱点,逐步形成开朗、勇敢、顽强的性格。

(三)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体育教学、训练与竞赛中,参加者必须在困难面前进行自我约束、动员、暗示、命令和体验,及时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与障碍。运动中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而胜利也常取决于“坚持下去”的努力之中。对于目前多为独生子女的中小学生来说,只有长期的进行“再坚持一下”的努力,才更有益于意志品质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参加体育运动和体育课,对中小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不仅仅是体育能力,还包括自我认识能力、协同配合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等。体育的多功能作用,在这方面也发挥的淋漓尽致。

(五)培养学生的各种情感。

体育活动中,人们抱有各种各样的体验,也就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例如:在运动竞赛时,由于激烈的对抗会产生紧张感,由于胜利会产生满足、愉快的情感。对中小学生来说,运动项目的多样性和吸引力会诱发他们的情趣和爱好;远动环境的复杂多变,又激发他们的应变能力。这都能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满意、愉快、欢乐、兴奋等情感体验。当然,其中也有挫折和失败。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拚搏,才会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全部乐趣。因此,学校体育教学有助于中小学生情感的社会化、深刻化,切实培养他们勇敢、顽强、乐观的情感。

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学校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课程改革教学,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满足学生需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加强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允许体育教师有个性的教、学生有个性的学。即从个性发展到技术原形启发再到个性和技术共进的体育教学过程。

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只有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大胆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改进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方法,充分体现现代学校体育健身性、娱乐性、开放性等特征,才能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

(一)强化自我意识,调动主体能动性。

在体育教训中,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渗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其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支配学生体育运动的内驱力,为个性培养和发展创造理想的体育环境,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激发其自我活动的能动性,并给予充分信任和尊重,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被动参加体育活动为主动追求。学生都荣誉感和好胜心,可多组织比赛教学,增加激烈性和趣味性,根据学生性别、体质、技能、技术等差异,采用让时赛、让距赛、让分赛等,刺激起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

(二)有意识地渗入心理训练。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其身心状态能经受胜利、挫折、反复等顺境和逆境的不同承受力,达到能自我调控程度。如对体质、技术差的学生,要鼓励和帮助其树立信心,不能经常叫出来以错误的示范进行表演;要主动热情接近他们,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要耐心指导,必要时要耐心指导,必要时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尝到自己进步的喜悦,使之产生学习新技术的信心。

(三)建立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

在体育教学中,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使学生会学、乐学,从而养成和发展个性品质,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做他们的家长,关心爱护他们,又要做学生的朋友,帮助、尊重他们,组织好每一次活动,关注每一个学生,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当学生练习失败时,要给予鼓励;当学生练习成功时要及时表扬,当学生焦虑不安时要给予安慰。例如:有位学生人长得矮小,又体弱多病,属体育“差生”,在学习掷实心球教学中我没有因此而放弃,经常鼓励他“没关系,只要你每一节课按老师的要求多练习,你一定会进步的,我相信你一定能行!”渐渐地,他的学习兴趣浓了,并能自觉地参加锻炼了。虽然他在班上还处于下游,但他却信心十足地说:“我还会掷得更远。”由此可见,老师鼓励的话语已深深地植根于他的学习行为乃至心灵深处。

(四)按学生兴趣选择进行分组教学。

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诸因素中作用极明显的心理因素,由于学生兴趣不同,往往对同一教材、同一内容产生不同兴趣,其教学结果也截然不同。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个性,教师可按学生兴趣选择分组教学。由于小群体学生都是喜爱某一项运动而自愿参与学习的,学习动机肯定积极。这样的组织安排,不仅使学生会全力配合,易于完成教学任务,也能使学生尽情运动、享受,心境会格外开朗。

(五)按学生性格类别组合学习小组。

学生的性格类型同样影响教学效果,属于外倾性格的学生,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身体素质往往较好,运动能力较强;而属于内倾性格的学生,反应较慢,一般体育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也较弱。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种个性差异的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此教师可按内、外向型两种性格,结合其运动技能而分组教学,做到有的放。,因材施教。这样,教师较易控制课的密度和运动量,避免伤害事故发生,让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身心都能得以充分培养和发展。

(六)创设“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的学习方法,主张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合作学习,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中,学会交际、学会关心、学会参与、学会竟争,体验合作成功,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所以,我觉得给学生创造一个体现自我的、宽松的、合作的学习环境,对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体验合作的成功未尝不是一个办法。在一节接力跑课上,我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后交换意见,提出私下交换位置、自发组合、自己找竟争对手的方法,调整本组实力,打破了教师给他们固定的分组活动框架,满足了他们个人的心理需要,他们觉得找到了真正的对手,可以一搏高低。在各显神通的瞬间,不但他们的力量、速度,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且给了他们一个极好的自我表现的合作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对他们的学习无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学生从中体验合作的成功感,学生练习的兴致始终很高,课堂气氛出奇的活跃。这样学生的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

(七)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中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好胜和积极上进的心理特征。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组织形式有趣的游戏,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能结合课的主题使每一体育课、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动作技术,锻炼身体,提高素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比较典型、具体、生动的游戏项目来配合教学,这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能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在一堂以投掷教材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就采用了游戏教学形式,把学生带入到抗洪抢险场上,每位学生都是抗洪抢险骨干。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跃跃欲试。同学们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肩负重任抗洪抢险员,有的同学争着说:“我们要抗洪抢险,保卫家园。”又如在游戏练习中,将“障碍接力”改变为“小八路送情报”这一情景游戏,将游戏内容故事化。将游戏过程的各个障碍改为为绕过“敌人的哨岗”、跳过“小河”、爬过“山坡”、最后奔跑到“目的地”等,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这些游戏不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自主能力,弘扬了他们的自主性。

(八)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体的自觉意识。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求知者”,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教师要充分探究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个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以往的体育课都是由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进行,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引不起学生兴趣,而运用多媒体就截然不同,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材料,通过画像、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的是生动的、直观的印象,教学课件中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讲解示范。

例如在教排球基础配合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我设计了一个排球基础配合课件,利用声音、图像、动画来表现排球基础配合的全过程,比较形象的展现了排球基础配合的动作要点、动作方法、移动路线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动作概念,使学生快速的掌握此项技术,乐于参与到排球训练课中。

又如给同学们介绍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传统的教学是由教师将动作示范出来,然后进行讲解、分析,所讲的一切都较为抽象,在视觉上不能给学生一个直观讲解的感觉,让学生不易理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让学生完全接受。反之,我在上课时采用了多媒体电脑教学,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画面出现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分解动作站立——半蹲——蹬地——腾空——撑地——屈臂低头——屈膝——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腿——直立的文字解释打印在屏幕上,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地技术动作印象,练习起来更有劲,更积极主动,对动作要领更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更快。这也符合学生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具有强烈认同感这一心理特征。

另外,我还将学生练习当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运用画面演示,学生通过认真观看画面,动脑思维,和老师一起找出错误的根源,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对于引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阔知识领域,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突出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对学生个性培养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体育教学的特点也决定了是发展学生个性的理想场所。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的问题:

(一)注意“活”而不“险”。

体育教学活动的独特性在于其学生身体必须加入到激烈的运动中去,并且使用一定的辅助器材(如跳箱、单双杠等),从而使体育教学活动产生了更多的危险性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安全教育。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身体锻炼,在设计时教师首先要有预见性,预见在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意料不到的情况,使教学过程“活”而不“险”,让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二)注意“活”而不“乱”。

体育教学大多是在室外进行,这对大部分时间关在教室里的学生来说,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空间”,学生表现出活跃、好动,常常会借机捣乱。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采取行之有效(如以“动”制“乱”、以趣治“乱”)的方式让学生“活”而“乱”。

(三)注意“活”而不“放”。

让学生“活”起来,以充分展示自我,并不是一切都以学生为中心,重学轻教,进行“放羊式”的体育教学,而是教学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得以生动活泼地健康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调控好教学进程,松弛有度,做到“活”而不“放”。体育教学中只有灵活选择教材内容,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在发展学生个性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思想,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发展其个性,帮助学生对消极、落后、自私、不健康思想予以改正和克服,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文海山.个性化教育与学生自我发展[J].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10.

[2]李伟民.《体育课程与教法》[J].新华出版社,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