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文化时代下的现代公民建设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文化时代下的现代公民建设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深化,以及民主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着“中国公民社会”这一命题而进行的理论探讨也越来越多,而作为公民社会建构的主体即现代公民而言,需要立足好自身的文化立场。

[关键词]现代公民建设;文化立场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022-01

如今现实社会的转型,在媒体时代和信息更加开放的年代,使得人们对公共事件的关注更加的密切,并且保持着一种始终的热情。在公民与公共事件之间“信息鸿沟”也会愈加缩小。这既是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也是建设公民社会的良好氛围,而公民自身无论是在公共情怀还是对公共事件的认知上,都将会实现“民主的超越”。

“公民”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恩斯林给公民下了一个更加综合的定义:一个民主政体的公民身份;……学术界对于公民概念类似的总结还有很多。虽然定义角度各不相同,但是大家都不是单单从一个方面给公民下定义,而是试图完整地描述公民的独特性质。此外,大家都认为公民与一种身份有关,要求把这一身份无差别地分配给符合条件的所有人。”而对于公民建设,必须要理清的是,公民本身必须要清晰的知道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和所应该履行的义务。权利和义务的相对性,就是公民能够明确看清自己在这个时代对于自身选择和关注时的点,往往是那些涉及到最基础的人权,人性与道德,法律与道德相冲突的事件,而这些事件更容易引起公民对此的关注。那么,公民建设本身其实就是一个公民不断认清自我,不断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的过程。

现代公民建设是一个相对性的命题,因为现代公民,在我看来的一个典型的特征是对于本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深厚底蕴有自己见解的公民,即使是在如潮的文化景观中也不会忘记自身的文化归属的人。诚然,每一个民族都有他自身文化性格的缺陷,但这并不能成为人们对其摒弃的缘由。相反,如宗白华先生所说:“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有的宇宙观和文化情绪”,在如今价值多元的社会中,似乎很多人都在返回民族文化的源流点。这样,我想公民在一个良性的民族文化生态中成长,才能够成长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人”。选择一个坚定的文化立场,拥有底层的文化视角,在现代公民建设的过程中必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对于公民建设,我想应该有这样几个重要的途径来加以强化,对于达到的效果,我想只要在这样的思考中能够对具体的实施过程重视和监督的话,那么自然最后的效果将会呈现出来,纵然我们不能预测,但是也不会太过离题万里。

第一,首先明确,公民建设是一个加强公民教育的过程。公民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对公民进行现代教育的过程。“公民教育”应是是建筑在对于“人”自身的认可上的,而并非是对于“权威”或“名利”的认可上的。只有我们在具体的“公民教育”课程中不断的去“启发”学生的公民意识,不断让他们懂得人生而为人的价值,不断提升自身对于世界的认识,不断提升自身对于国家、民族的情怀,这样才能够在未来接受完整的知识体系时,对于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的公民教育才是对“人”的教育。

第二,公民建设应该提倡对国家公共事件的关注,对民生情怀的寄托,对自我意识和权利的觉醒与捍卫,不再是闭门造车,不再是“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人们对于公共言论空间的议论是一个自我表达的过程,当人们在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对于信息的交流事实上是一个良性的互动,而我们也在这样的信息交流中必然地实现了对事件本身的认知。因此,言论空间对于公共事件的认识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话语结构。我们在公民建设的过程中,必然地需要加强公民对于国家公共生活的关注,对于能够影响自我生活的国家政策、突发事件,都保有一份敏感,我想这对于公民本身的“主人翁”心态也是有益的,而并非是只有将这样的一个观念强加给我们,然后不闻不问。我想我们不能被绑架在宏观的“国家概念”中,而是在我们每一个公民自身的生活中有着最为真实、可触可感的人情冷暖,那样这才是对于公民建设的内涵最为贴切的认可。

第三,公民建设的文化立场应该是基于“普世价值”基础之上的民族文化的底层视角和“人”的观念。公民建设必须是要关注人自身存在的状态,每一个人的存在就是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而每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又是能够反映在宏大背景中的个体存在真实状态的。公民建设的文化立场,在我看来必然是传统的“根”与世界性的“普世价值”的结合,在我们的表达中不仅仅是话语模式的相似,而应该是在普世价值中深深根植的观念的内在结构的统筹。我们必须清楚,在一个人的自我认识过程中必然带有过去的观念,不管其存在的形态如何,必然会作祟在固有的文化观念中以影响现在的认知状态。那么,我们需要做到的是无论在看待自我的问题还是在看待公共事件时都应该表现出一种主体性的彰显,在这二者中公共生活空间中的“我”,应该是以一种更为“平民化的视角”,但是又不失为“高屋建瓴”式的全局观念。

诚然,现代公民建设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未来建设的关键领域,它明确地映射着国家文化建设的点滴与烙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加之与“普世价值”的良性融合,我想公民建设对未来国家公共生活的影响必定是不容忽视的。它所代表的是一种文化存在,是一个多元而开放的社会之下,人们自我主体意识觉醒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