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及防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及防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市公司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先锋、现代企业制度的代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使风险最小化,实现财务状况最优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一 、上市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导源于自然、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其原因复杂而多变。从技术层面看,形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有资本负债比率、资产与负债的期限、债务结构等因素。其实际财务状况偏离预期财务目标,形成财务结构不合理。它是上市公司各种风险在财务上的集中反映。财务风险是企业货币化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公司的资本负债率越高,债务结构越不合理,其财务风险越大。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筹资风险、利率变动风险、再筹资风险等。“筹资风险”又是其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风险。

1.无力偿还到期债务

对于负债性筹资,企业负有到期偿还本金的法定责任。由于负债经营以定期付息、到期还本为前提,如果公司用负债进行的投资不能按期收回并取得预期收益,财务状况恶化,或短期资金运作不当等,公司必将面临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其结果不仅导致公司资金紧张,也会影响公司的信誉程度,甚至还可能因不能支付而遭受灭顶之灾。

2.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我国上市公司最为常见的风险种类,是企业债务到期偿还的不确定性和经营风险延伸造成的结果,也是由于负债筹资引起、且仅由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企业承担风险程度因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按筹资风险成因不同,可分为现金性筹资风险和收支性筹资风险两种。

现金性筹资风险。它是指企业在特定时点上,由于现金流量出现负数而造成的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的风险。由于现金短缺、现金流入的期间结构与债务的期限结构不相匹配而形成的一种支付风险,它对企业未来的筹资影响并不大。同时,由于会计处理上受权责发生制的影响,即使企业当期收入大于支出,也并不等于企业就有现金流入,即它与企业收支是否盈余无直接关系。由此可知,这种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理财不当所致,从而表现为现金预算的安排不当或执行不力所造成的支付危机,或是由于资本结构的安排不当所致,以及债务的期限结构不合理而引发的企业在某一时点的偿债高峰风险。

收支性筹资风险。收支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企业经营中的收不抵支意味着经营亏损和净资产总量减少,从而对企业偿还到期债务造成影响。由此可见,收支性筹资风险是一种整体风险。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就可能对企业债务的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绝非某一项或某一时点债务的偿还与否问题。同时,从这种风险产生的原因来看,这种风险意味着企业经营失败,或者正处于资不抵债的破产状态。因此,它不仅是一种理财不当造成的支付风险,更主要是由于企业经营不当造成的净资产总量减少所致。此外,从风险产生成因来看,不仅将使债权人的权益受到威胁,而且将使企业所有者面临更大的风险和压力。因此它不是一种暂时性风险,而是一种终极风险,其风险的进一步延伸就将导致企业破产,而且这种风险如不及时得到控制,将会给企业未来筹资和经营产生十分不利影响。

3.利率变动风险

公司在负债期间,由于政策性变化以及通货膨胀等影响,贷款利率发生增长变化,利率的增长必然增加公司的资金成本,从而抵减了预期收益。

4.再筹资风险

由于负债经营使公司负债比率加大,相应地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司从其他渠道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使未来筹资成本增加,筹资难度加大。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

导致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原因很多,加上风险程度各异,因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进行防范。从客观上看,除不可抗力形成的财务风险外,其余大部分财务风险都是可以防范的。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筹资风险”。因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主要指防范“筹资风险”。

1.采取技术措施防范风险

筹资风险是企业面临最多也最为常见的财务风险。从筹资风险成因入手,在明确其发生规律和程度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及时加以规避或防范,能够确保企业经营过程中理财的安全性。因此,筹资决策除规划资金需要数量,并以合适的方式筹措到所需资金以外,还必须正确权衡不同筹资方式下的风险程度,明确规避和防范风险的措施。

现金性筹资风险防范。应注重资金运用与负债的合理期限搭配,科学安排企业的现金流量。如果负债期限、负债周期与生产周期相匹配,则企业总能利用借款来满足其资金的需要。所以,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重要对策。

收支性筹资风险防范。必须从其产生的根源来寻求其具体对策,一般而言,应主要从两方面来应对。

一是调整财务结构。从财务上看,资本结构状况是产生收支性筹资风险的前提。因此,要想从总体上规避和防范风险,首先应从优化资本结构入手。资本结构不当是形成收支性风险的主要原因,而资本结构的优化应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入手。从静态角度,主要是提高资本与负债的比率,从而达到降低总体风险的目的。从动态角度,应重视资产利润率和负债率的关系,强化财务杠杆的约束机制,有效调节资本结构中资本与负债的比例关系,即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率,提高杠杆系数,充分发挥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时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其风险。当然,通过调整财务结构来规避和防范风险,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既不可为了规避风险而丧失杠杆效益,也不可为了追求杠杆效益而提高杠杆系数加剧风险。

二是债务重组。一旦企业面临风险,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都将面临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则双方受损。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企业应采取积极措施做好债权人的工作,避免其采取不当措施,使其明确企业持续经营是保护其权益的最佳选择,从而动员债权人将企业部分债务转作投资或降低利率,即进行债务重组。适时进行债务重组是降低企业筹资风险,避免债权人因企业破产而造成损失的上策。当然重组计划能否实施,关键取决于对重组和破产的理解,以及对企业重组后持续经营的信心。

2.调整经营策略化解风险

为了有效规避和防范筹资风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精算技术等先进方法引入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不断创新防范措施收到了较好效果。

有意回避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法回避一些风险程度大而且很难把握的财务活动。

多角化风险控制法。即多投资一些不相关的项目,多生产、经营一些利润率独立或不完全相关的商品,使高利和低利项目、旺季和淡季、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在时间上、数量上互相补充或抵销,以弥补因某一方面的损失给公司带来的财务风险。

风险转移法。风险转移,就是把财务风险暴露转移给其他人,这是通过市场交易进行收益、风险的流动配置最主要的方式。常见的方法有:保险、扩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等。

通过保险规避财务风险。采用保险转移风险只适合纯风险,因为保险只企求消除掉损失而不奢望获利。投机性风险通常不是可保风险。

扩大投资组合进行风险分散。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分散化的投资来对冲掉一部分风险。因通过扩大投资组合进行风险分散化,可以消除非系统风险,但不能消除系统风险。最佳投资组合的设计与个别投资者的收益、风险偏好无关,对于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具有指导意义。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套期保值降低企业财务风险,通过期货市场转移企业财务风险。

3.引入财务预警机制控制风险

“凡事预则立”。要控制财务风险,必须首先预知。财务预警就是以信息化为基础,通过设计财务运行的警兆指标体系,设置各种警度的警限,测算预警临界值等方法等,对公司经营活动进行全程监控,随时发现潜在风险,便于决策层采取相应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