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理想从不论出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理想从不论出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命题意图】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当今的青少年,往往被草根明星们获取成功后的辉煌业绩所迷惑,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明星们当初奋斗中的泪水和艰辛。甚至有人误读了草根明星的成功,幻想着通过各种手段,既不付出辛劳,又能一夜成名。借助这三则材料以及由此而生发出的思考,能够帮助青少年学生认真思考名利问题。

【写作指导】

这三则材料中,一、二两则材料构成类比关系,表现的主题基本相同,都是在艰辛生活中追求理想,终于抓住机遇成为“达人”或名人。第三则材料则从反面设例,抨击了当今社会中少数人为了成名而不择手段的行为。这则材料,和前两则形成对比关系。

“如何看待‘草根’成名?如何面对名利?”这两个追问,既是对三则材料中隐藏着的主题意义的提炼,也是对写作者提出的灵魂拷问。以这三则材料为依托而写作一篇作文,就必须要能够从这三则材料的背后,解读出前两者中蕴藏着的坚韧、执著等精神品质,以及后者中蕴含着的炒作自我,宣扬拜金思想,借另类、恶俗和非主流等言语、形象吸引公众眼球等恶俗现象。

理清了材料间的关系,文章就有了立足点。 站在更高的角度看,两类人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名利观。一种是理智地看待名利:没有成名之前,任劳任怨地追求自己的梦,为了梦的实现而不怕艰辛不畏磨难;名利到来后,亦能够坦然而有底气地接受。另一种是视名利为人生最大目标,汲汲于名利,像苍蝇追腥逐臭一样追求成名,看中的是成名之后带来的商业价值。两相比较,后一类人从本质上说只是为了金钱,骨子里尽是拜金思想。

这几则材料,比较适宜于写作议论文。议论时,要注意类比和对比的有机结合。既要阐述清楚一、二两则材料间的细微差异,又要分析挖掘出第三则材料背后的思想病根。当然,说理时,还可以进一步列举实例,用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比如,现在香港影视圈中许多著名演员,都曾经坐过若干年的冷板凳,演配角,扮武师或打手。他们最终之所以能够成为影帝影后,只因为他们能够在逆境之中坚守理想,并能够为了理想的实现而日复一日、不离不弃地坚持下去。

在“拼爹”成为一种时尚的社会风气中,理想的价值,总是被人为弱化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虚幻。但这却是实实在在的错觉。放弃理想,只把希望寄托在老爹身上,这样的寄生者,一旦丧失了所依托的那份权势或财富,最终只能落得个两手空空。而胸怀崇高理想者,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希望之火不熄,生命便总有绽放光芒的时刻。毕竟,理想从不论出身

是的,理想从不论出身。且不论两千年前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慨叹与抗争,也不论一千年前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与壮志,单是近些年活跃于各种媒体间的草根英雄和草根明星,就一次次用永不放弃的追求和持之以恒的行动,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验证着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王宝强在《士兵突击》中反复念叨的“不抛弃,不放弃”,与其说是在塑造许三多这个角色,不如说就是在颂扬如王宝强一样的无数个从草根中崛起的理想追求者。想一想,当“西单女孩”和“旭日阳刚”在央视春晚相继绽放各自的美丽;当放羊娃阿宝那源自黄土高坡的浑厚高音响彻“星光大道”舞台;当无臂的“钢琴王子”刘伟成为“感动中国”的励志典范;当“大衣哥”朱之文红遍大江南北……这些原本从不被人注视的草根,不正在用自己的成功,为千千万万同样平凡的人树立起重振理想奋力前行的精神高标吗?他们没有手握重权的爹妈,没有显赫的家世,他们只有理想,只有为了理想的实现而不弃不离的追求。正因为这些,他们最终获得了世人的认同。

当然,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横亘着一条漫长的路。这条路,注定要用汗水和泪水铺就。不愿付出超常的努力,却总幻想着一夜成名天下知。这样的“理想”,其实只是胡思乱想。当刘伟、王宝强们以不懈的抗争终为自己开创出一番新天地时,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依旧有许多来自草根的青少年,总希望找寻到一条实现理想的捷径。为了这样的虚妄,他们热衷于自我炒作,倾心于依傍权势和金钱。在这类人面前,理想虽不论出身,却也不会轻易为其打开大门。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理想从不论出身,理想也从不眷顾贪欲和虚荣。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只有不畏艰难、不慕权势、一心前行的追梦者,才有能力、有资格摘取自身的成功果实。

【点评】好的议论,重在理顺关系,说清事理,而非追求语言的华美、材料的生动。本篇习作,在紧扣“理想从不论出身”这一核心观点时,先由“拼爹”的社会现象切入,开篇阐明自己的观点,点明“拼爹”族轻视理想的危害;接着从正面立论,以一个“且不论……也不论……单是……”的复句,既串联起古今,又突出了当下,为运用论据证明论点搭建了极好的论述框架;跟着又从反面设例,批评幻想一夜成名者的荒诞;最后升华主题,在强化“理想从不论出身”这一核心论题的同时,又突出强调“理想也从不眷顾贪欲和虚荣”的结论。如此,全文环环相扣,思路清晰,说理透彻,很好地完成了论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