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进新课程 别走进误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进新课程 别走进误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广大教师的课程意识逐渐增强、课程开发能力逐步提高,但仍有不少教师对课程建设中的某些问题存在模糊认识。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冷静地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存在着诸多误区,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

误区之一:笃信"动态生成",摒弃"静态预设"。实施新课程以来,有学者对"静态预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主张"0教案备课"或"无教案备课"。有些教师对此产生了曲解,索性干脆不备课。某位理科教师,拿着两个题目磕磕绊绊地折腾了一堂课,问他为什么不备课,他竟振振有词:"新课程不是倡导'动态生成'吗?",听了让人哭笑不得。一点也不预设,尽等着到课堂上去生成,这不是胡闹是什么?其实,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没有预设的生成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切不可厚此薄彼。

误区之二:"用"教材教就不再"教"教材。诚然,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突破了传统教材观的束缚,是一大进步。但是,"用"教材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提出的要求。对于众多的职初教师和一般教师来说,教材还没有"教"好,就直接提"用"教材教实在是勉为其难。"教"好教材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功,是"用"好教材的前提。现在使用的新教材,都是经验丰富、水平较好的专家、学者们的劳动成果,我们没有理由动不动就"抛"开它,"教"好它应是当务之急。

误区之三:唯"探究学习"独尊,慎提"接受学习"。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因其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以至于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探究学习"泛化的状况。一些原本认知要求不高的知识也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社会实践或亲身体验活动去获取,这是对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滥用。尤其是高中生,其心智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用接受性学习方式完全可以理解承传前人知识经验的诸多文本。其实,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只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本身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去做相宜的选择。

误区之四:"情景创设"重过"知识学习"。创设新的情景,是为了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已有图式或背景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为学习新的知识作好准备。笔者观摩过不少数学公开课,执教者也通过放录像、听歌曲等手段来导入新课或辅助教学,多数是牵强附会,有的甚至"风马牛不相及",大有"做秀"之感。固然,新知识的学习与新情景的创设有很大关系,但万不可本末倒置。

误区之五:表扬激励"满天飞",批评惩戒"不见了踪影"。常见到这样的公开课,尤以小学为多,学生回答错了,老师也是笑容可掬地"请"他坐下,还补上一句"好!"这不由得让人费解:回答错了"好"在哪里?其实,新课程并没有让批评惩戒"安静的走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明白,表扬激励和批评惩戒是教育的双翼,没有惩戒的教育,是虚伪的、不负责任的教育,至少是不完整的教育。虽然,在学校日常教学中,批评惩戒本身并不是目的,但它却是一种很有效的、辅的手段。合理的批评惩戒在塑造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中、在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中,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之,在走进新课程的今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弄潮儿,敢于挑战传统和权威,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更应该做实干家,注意加强学习,养成反思习惯,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赶时髦,不跟风走,而要一步一个脚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