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潜山县种猪场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潜山县种猪场抗体水平检测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对潜山县种猪场随机抽样种猪30头,检测猪瘟病毒、蓝耳病毒、伪狂犬全病毒、伪狂犬野毒以及圆环病毒的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在养猪生产中,对猪瘟、猪蓝耳病、伪狂犬以及猪圆环病的防疫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强免疫监测,采取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 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抗体检测;安徽潜山

中图分类号 S858.285.3;S851.3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248-02

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以及猪圆环病是养猪业4种重大病毒性传染病[1-2],一直困扰着养猪业的生产与发展。笔者根据潜山县某种猪场的检测结果分析了该种猪场在这4种传染病防疫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完善猪场防疫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种猪场种猪科技生产水平,进而提高种猪品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潜山县某种猪场的猪群中随机抽样采集的血液30份,委托南昌金牧动物保健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检测。

1.2 检测方法

1.2.1 猪瘟抗体。采用ELISA法,美国IDEXX:43220-X681。其中阻断率≥40%血清样品为阳性,阻断率≤30%血清样品为阴性,阻断率在30%~ 40%为可疑。

1.2.2 蓝耳抗体。采用ELISA法,美国IDEXX:40959-W791。其中S/P值≥0.400为阳性。

1.2.3 伪狂犬全病毒抗体。采用ELISA法,美国IDEXX:09732-BG653。其中S/N值≤0.6为阳性;S/N值>0.7为阴性,S/N值在0.6~0.7为可疑。

1.2.4 伪狂犬野毒抗体。采用ELISA法,美国IDEXX:09830.7966-MF331。其中S/N值≤0.6为阳性;S/N值>0.7为阴性;S/N值在0.6~0.7为可疑。

1.2.5 圆环病毒。采用ELISA法,华中农大:110906。其中OD630 nm≥0.42判为阳性;样品OD630 nm值<0.38,判为阴性;样品OD630 nm值在0.38~0.42为可疑。

2 结果与分析

2.1 猪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由表1可知,猪瘟病毒抗体检验结果全为阴性或可疑,说明该种猪场的猪瘟疫苗免疫程序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可能是免疫程序不合理,或者疫苗效价、免疫方法不当,应立即补打猪瘟疫苗。部分猪抗体为阴性,且抗体水平均匀度不整齐,应及时对阴性猪再进行免疫,或者全场猪群普遍免疫。

2.2 蓝耳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由表1可知,猪抗体均为阳性,如果都注射过疫苗,说明免疫效果尚好,但均匀度不整齐;如果未注射过疫苗,说明该猪场被蓝耳病病毒严重感染。但检测报告未说明检测的是普通蓝耳病毒还是高致病性变异蓝耳病毒。

2.3 伪狂犬全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母猪的抗体均为阳性,如果注射过疫苗,说明免疫效果好;如果未注射过疫苗,说明母猪均被野毒感染。商品小猪仅1头为阴性,但其他小猪抗体接近阴性线,说明小猪的抗体水平已较低,应再补打伪狂犬疫苗。

2.4 伪狂犬野毒抗体检测结果

由表1可知,猪抗体均为阴性,种猪未被伪狂犬野毒感染,说明该种猪场免疫接种效果较好。

2.5 圆环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猪近1/2为阳性,如果注射疫苗已有15 d,说明免疫效果不好,5/9的猪抗体水平较低;如果未注射过疫苗,说明该场公母猪已有4/9被圆环病毒感染。

3 结论与讨论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养猪生产中,对猪瘟、猪蓝耳病、伪狂犬以及猪圆环病的防疫存在着一定问题,应聘请省科研单位的技术专家,结合猪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免疫计划。除了制定免疫计划外,还应做好消毒措施、加强饲养管理、药物保健、日常诊疗手段及猪群净化方案等完善的配套综合防控措施,以达到防制疾病、保证猪群健康、提高生产水平的目的,从而促进养猪业的发展[3]。此外,从潜山县某种猪场4种病毒抗体水平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在生产中应正确使用疫苗。应加强猪群的血清学检测,特别是引种过程中的检测,坚持猪群全进全出制,严格隔离、检疫、消毒工作,逐步淘汰阳性猪,进而达到净化目的[4]。

4 参考文献

[1] 李让云.猪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的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2):182-183.

[2] 江大春,程新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8):186-187.

[3] 段正赢,杨克礼,梁望旺,等.猪病毒抗体及病原的检测及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461-1462.

[4] 于桂阳,郑春芳,何龙银.规模化猪场主要猪病抗体水平监测及免疫效果分析[J].中国动物保健,2009(3):33-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