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黑龙江省城市公共事业发展实证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黑龙江省城市公共事业发展实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黑龙江各地市已基本形成了以供水、供气、公交、市政维护和园林环卫为主的公用事业体系,为黑龙江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特别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做出了贡献。本文通过选取黑龙江大部分城市的统计数据,分析黑龙江公共事业的发展现状,提出黑龙江城市公共事业发展改革思路。

[关键词] 城市 公共事业 黑龙江省

城市公共事业不仅大多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国民经济各生产部门密切相关,所以发展城市公共事业至关重要。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黑龙江各地市已基本形成了以供水、供气、公交、市政维护和园林环卫为主的公用事业体系,为黑龙江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特别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做出了贡献。本文从历史比较分析、省内区域结构分析两个方面,对黑龙江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

一、黑龙江省城市公用事业历史比较分析

1. 黑龙江省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历史比较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黑龙江经济总量和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方财政收入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这对于黑龙江省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经济基础。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在2000年时就已经达到213.9亿元,到2007元达到579.3亿元,平均增长17.3%。(见表1)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0年的859.2亿元,到2007年的2864.2亿元,增长了2.3倍,平均增长了20.3%。

黑龙江省的城镇人口比重一直是全省人口比重比较高的省份之一。黑龙江省的城镇人口主要是解放后伴随着现代化大企业的建立,森林、矿产和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建国以来黑龙江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石油、木材和商品粮基地,计划经济时期得到重点扶持,人才集聚效应和国有经济成分显著,使黑龙江城镇化比率逐步提升。1985年全省城市人口1440.5万,2000达到1977.4万人,2007年2061.1万,比1985年增长0.43倍。城市化的比率从1985年的42.9%,到1995年就达到了53.7%,到2007年基本稳定在53.9%,增长速度区域平缓。近些年伴随着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快速发展,以及牡丹江、鸡西、佳木斯等城市经济圈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镇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2. 黑龙江省城市公用事业基本情况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黑龙江城市公用事业的各项规模指标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1984年末,黑龙江(21个城市合计)全年供水量为46033万立方米,到1994末年发展到139108万立方米,增长了 2.02 倍。到了2004年,全年供水量已达128376万立方米,比1995年减少了 0.77倍,比1985年增长了 1.78 倍。可见,黑龙江的供水在前十年发展较快,而后十年发展速度放慢。

1984年年末黑龙江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853辆,实有出租汽车250辆,到1994年末发展到4554辆和12917辆,分别增长了 1.45 倍和50倍。到了2004年末达到9935辆和56297辆,分别比1994年增长了 1.18 倍和 3.35倍。可见,黑龙江的城市公交一直保持着高速稳定的发展趋势,而出租车则经历了前十年的高速发展和后十年的低速发展。

1984年末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为9032公顷,到了2004末年已达到49073公顷,增长了4.43倍。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从1994年末的22.4万吨,发展到2004年末的23.7万吨,增长了0.06倍。也就是说,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规模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做出了贡献。

二、黑龙江城市公用事业的区域结构分析

黑龙江省内的城市公用事业区域发展呈现不均衡性。在此,将黑龙江划分为四大地区:哈齐地区(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东部地区(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佳木斯),中部地区(伊春,绥化和牡丹江),北部地区(黑河)

从总体而言,四大地区的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水平大体与四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即城市公用事业发展较好的是哈尔滨,齐齐哈尔和大庆,而较为落后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北部地区(如

表3所示)。

对于城市供水,从全年供水量指标来看,大体是哈齐地区占四成以上,中部地区约占三成,东部和北部地区合占全省总量的三成。就人均生活用水量来看,哈齐地区人均生活用水达156.9吨,是全省平均水平(143.5吨)的1.09倍,而东部地区的平均值为146.76吨,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中部地区的平均值为100.06吨,最低的是北部地区,人均为50.6吨,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35%。

如前所述,黑龙江的城市燃气供应的主体是液化石油气,所以在此对四大地区的液化石油供气总量进行比较。四大地区的供气水平集中在哈齐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别是47%和28.8%,最少的是东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分别是5.7%和0.3%。

黑龙江的道路交通发展状况更是向哈齐地区倾斜。其中,哈齐地区2007年年末实有铺装道路面积193999万平方米,占全省实有铺装道路总面积的88%。就平均指标来看,哈齐地区人均铺装道路面积(11平方米)和北部地区(10.3平方米)远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8.7平方米,而中部地区(8.9平方米)、东部地区(6.84平方米)和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哈齐地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12.66辆,而全省每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只有9辆,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分别为6.86、4.5和4.9辆都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至于环境卫生方面,则显示不同于前面的变化特征。哈齐地区的城市园林绿化做得非常好,占全省园林绿化总面积的88%,其他地区城市园林绿化占的比重非常低,分别占全省的4.6%、4.7%和0.1%,说明黑龙江地区城市园林绿化非常不均衡。

三、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运营思路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结论,本文将从市场环境,城市理念和运行机制来提出黑龙江省公共事业改革思路。

1. 市场环境营造。在市场机制能基本发挥作用的领域,黑龙江政府实施维护和促进竞争的政策,保证各类投资主体公平合理地参与基础设施领域的竞争。在公共性、自然垄断性较强的供水、供电、供气等领域,黑龙江政府应处理好市场化和政府规制之间关系,制定约束市场供求双方的规则,形成基础设施建设有序竞争的格局。

2. 经营城市理念。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作应破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由政府投资的陈旧观念,使政府逐步退出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各类经济成分和国内外投资者参与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尤其针对黑龙江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现状,加大引进民间投资力度。

3. 运行机制创新。首先是资金筹措多元化,建设行为企业化,资源享用商品化。发挥政府的示范作用和对非国有经济的带动作用,以政府杠杆资金吸引社会资金的广泛参与,努力实现建设资金来源多渠道、筹集多形式、投入多层次,并按市场原则实行资金要素的合理流动,带动部分小城镇改变公用设施落后状况。

借鉴BOT、BOO、BOOT、ABS投资模式,在不改变城市公用事业原来用途的前提下,有偿、有期限地转让城镇道路、桥梁、公园、公厕、电力、通讯、自来水、热电等公共设施经营权,有偿转让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共交通等公用事业企业的部分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