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浙江领导干部蹲点调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浙江领导干部蹲点调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蹲点调研中,领导干部和百姓面对面,田间地头一起劳动、一起吃住,实现零距离沟通,他们发现了什么、有哪些感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继2007年“百名书记下乡蹲点调研”,2008年,浙江省又开展了“树新形象、创新业绩”的下基层蹲点调研活动。截至目前,浙江已有25027位领导干部(包括94位厅长、11位市委书记和89位县委书记)深入基层蹲点一周,同时还有26000多位领导干部开展“创业创新”专题调研

在浙江这次大规模蹲点调研中,领导干部们和百姓面对面,田间地头一起劳动、一起吃住,实现零距离沟通,他们发现了什么、有哪些感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蹲点手记】

走进农民的内心

徐国平(德清县委书记)

我来武康镇三桥村蹲点调研,今天是第二天。进村蹲点以后,我一直忙于走访慰问群众、座谈了解情况、接待村民来访、察看村容村貌,想尽快掌握三桥村的情况。走访农户回到住处,独自坐下来理理思绪。两天来,三桥村党员干部群众对这次领导干部驻村蹲点调研的一些看法和态度,令我很有感触。

在昨天下午的村老干部座谈会上,在村里当过几十年干部的老支书胡土木说:“虽然我老了,但我听得来、看得来。这几年,德清发展这么快、这么好,我们也非常高兴,感到很自豪,可也要防止自满。这次县委书记亲自来我们三桥村蹲点调研,到群众中听意见,了解群众所想、所需,再去研究、制定政策,我们觉得这样做非常好。”81岁的老支书杨化良声音沙哑,但他的话令人回味,他说:“近几十年来,县委书记来我们三桥村蹲点调研,还亲自给我们宣讲政策形势,我还是第一次碰到,而且一下来就来听情况、问困难,我感觉党和政府对我们农民还是重视和关心的。”

更值得关注和深思的是另一种看法与态度。党员座谈会上,党员王秀芳就直截了当地说:“我今天特意不做可挣两百多元一天的运输活,就是要跑来看个究竟,我想晓得县委书记带队来三桥村蹲点调研,到底能给村里和我们村民带来什么好处。你宣讲会上作的报告我也听了,感觉上是很中听的,就是不晓得有多少最终可以兑现,也不晓得最终能不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果县委书记来后,听了、看了,到头来拍拍屁股走了就算了,那么下次再叫我来开座谈会,我不会来了,免得浪费时间。”他那朴实中透着尖锐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少群众的想法。

两天来,在和胡土木、杨化良、王秀芳这样的几十位农民的接触中,我深深感到,虽然大家对蹲点活动或欢迎、或观望,但每一位群众都渴望我们能走进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呼声。

“零距离接触”的感受

尹学群(三门县委书记)

没有了白天的忙碌和喧闹,沿赤乡钳口村的夜晚宁静而安详。

两天和村里群众的“零距离”接触,感受很多,既体验到了钳口村勤劳淳朴的民风、安定富足的生活、机遇多多的发展前景,也看到了破旧凋敝的老宅、泥泞积水的村路和困难群众辛酸难抑的泪水。两天来所到之处都有群众主动围上来打招呼、说问题、倾诉自己的想法。我感受到了群众的热情,也隐约感受到了党群、干群关系的疏远。作为基层干部,下村蹲点,和老百姓融为一体做事情,换个角度看问题,真的太有必要了。

今天早晨五点半左右,天还刚蒙蒙亮,就听到窗外马路上有村民早起赶路和干活的声音。我也早早起来,在村里转了一圈,然后在支部书记陈未水、村委会主任陈日锁家坐了会儿,两家住的都是老房子,新修的两条村内道路都不经过两家的门口,可见,正和群众反映的一样,村干部是廉洁、公正的。

上午,召开了钳口村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一起参加的座谈会,下午走访调研了周边的罗石村和三角塘村,晚上又开了沿赤乡干部座谈会。在走访和座谈的过程中,我着重了解近几年县乡在农村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是群众赞成的,哪些是群众反对的,期望能从村一级看看乡镇改革的方向。在谈到乡镇对村里所做的工作时,大家几乎都一致地说到了近年的康庄工程、饮水工程、公共卫生、农田整理、河道疏浚等,这些都是上级对基层的支持项目,也是老百姓最拥护的项目。我下到村里后,村里的干部群众都热切地希望我能在村庄建设上帮些忙,也提出了一些期盼的项目,比如村内几条支路的硬化、老人公寓的建设、旧宅的整理等等。对村里提出的要求,我联系了县农办一起策划,帮助出思路,筹资金。

夜深人静,但心潮难平。我们的干部下来太少了,工作太浅了,与群众的感情淡薄了,为群众办的事太少了。两天来的调研给人的触动太多,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真情换取真心

张鸿铭(台州市委书记)

群众对领导蹲点调研活动持什么样的态度?这个问题很要紧,将从一个侧面反映党群干群的融洽程度、党心民心的紧密程度。以前听到反映说,有些地方的群众对领导干部下基层不欢迎。群众说,前呼后拥、走马观花,走过场、搞形式。到底是下基层,还是“吓”基层?到底是真下,还是假下?到底是为民,还是扰民?

3月19日晚,我和办公室两位工作人员住进了梅岘村,开始一些村干部和村民也心存疑虑。但我们以实际行动打消了群众的疑虑,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蹲点梅岘村的5天4夜里,我早上6点多就起床,在村内村外,到田间地头,找村民拉拉家常、交流谈心;晚上,走进村民家里,与他们敞开心扉、促膝长谈。利用早晚时间,我逐家逐户走访了近30户人家。这段时间,正是农忙时节,我还抽时间上山帮助村民干些农活。

村民们逐渐把我当“自己人”了,很多人主动找我谈真心话、反映真问题。20日晚我有要事回去处理,返回村已是晚上9点,还发现许多村民在我房东的楼下等我聊天。一位马姓村民的女儿在杭州读书,听到我在村里调研,特意赶回家找我谈。我们22日发下去的100份民意调查答卷,23日上午就如数收回,很多家庭的一家人围在桌前一起认真填写,他们说,要让书记听到最真实的声音。23日下午蹲点结束与房东一家分手时,房东大嫂说话都有点哽咽,上百群众自发来到村口欢送。

【决策者说】

领导干部蹲点调研十字诀

杨敬(浙江省卫生厅厅长)

蹲点调研是一种好形式,也深受基层群众欢迎,但是要使蹲点调研真正得到群众的支持、拥护和信任,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掌握正确的要领。

细――精作方案。磨刀不误砍柴工,蹲点调研前,我们十分注重蹲点调研方案的制定。厅党组两次研究调研方案,每位厅领导都制定了专题调研预案,在此基础上,四易其稿形成了厅领导班子成员创业创新专题调研方案和各位厅领导的具体调研方案。在方案内容上,我们注意做到实在、精细、特色,为搞好蹲点调研创造了条件。

深――沉到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次蹲点调研给我的一个启发:没有细致的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细致调查的基础,来自于沉到最基层,与群众面对面接触、心贴心交流,体验真情实感。目前,省级机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比较普遍,机关干部习惯于跑面,热衷于听汇报的人不在少数。采用蹲点调研的方式,深入到最基层的单位,心贴心地与群众交流沟通,是一条好路径。

入――身入心入。蹲点调研不能搞花架子,吃住都要在蹲点的基层单位,真正贴近群众,做到身入。现在机关干部都比较忙,事很多,对集中组织调研容易产生任务观点。如果到基层调研静不下心来,身在曹营心在汉,群众就会说你在作秀,是被动应付,不是真心实意去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忧,群众就不可能给你掏心窝、讲真话。

换――换位思考。从机关来到基层,我们身份没有变,但是我们工作的对象发生明显的变化。我们的思维方法,也应随之改变。在与群众打交道过程中,要多站在当地群众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当地群众着想,多为群众排忧解难。下车伊始,居高临下,指手划脚,甚至盛气凌人,会引起群众的反感,进而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

突――突出重点。蹲点调研不能十个手指抓跳蚤,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定要突出重点和主题。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业务范围,到村里蹲点调研容易出现两个极端,要么泛泛地调研走过程,以表明一个态度;要么,只关注自己的业务范围,搞定向调研,不过问其他的情况。蹲点调研的整个过程,都紧紧围绕这一重点展开,集中精力打歼灭战。

快――立说立行。每个基层单位,都存在一些难题,对这些难题的处理,要贯彻立说立行的方针,采取分类指导的方法,能尽快处理的尽快处理,这样在群众中可树立雷厉风行的形象。

广――广闻博问。在蹲点单位光听村干部介绍情况和找几个人开个民情沟通会是不够的,往往参加会议的人是基层领导经过挑选过的村民,意见的广泛性、真实性就会打折扣。因此,我们调研组采取了随机走访的办法,不论是老人、小孩,还是男人女人,都多接触,多问问情况。

兼――点面兼顾。蹲点调研应以蹲在点上为主,但也不能完全蹲在一个点上,还要了解周边的情况,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对本村的情况与邻村的情况作比较,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可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跟――跟踪督办。蹲点调研不是目的,而是一个过程,一种形式,解决问题才是蹲点调研的目的。在蹲点调研结束后,要跟踪指导村干部落实各项交办事宜,并督促县政府各部门完成交办任务。在适当的时候组织调研组的同志到村里进行回访,主要是看看交办的事是否落实,群众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了解群众对蹲点调研的反映。

严――严于律己。我们在蹲点调研方案中明确了不搞层层陪同,不吃请,不扰民,不给当地政府增加接待费用;不到当地休闲娱乐场所休闲娱乐的“五不纪律”。我们在驻村期间还关注一些细节。比如,住在老百姓家里,注意节水节电,在农民家里吃饭做到不浪费,上一餐吃剩的饭菜,要求下一餐热了再吃等等。蹲点调研结束后,镇村干部要给我们送一些土特产,以表感激之情,都被我们婉言谢绝了。要树立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必须有亲民清廉的工作作风。

【第三方观察】

发展转型始于干部转身

严雨龙(特约评论员)

冲着矛盾来,就着难题住。两年来浙江不断深化的领导干部蹲点调研活动,做得确实有点“绝”:什么时间去、怎么去,全由你自己定。

具体咋样,不由分说、解说、汇报。有关部门只是不定期派人直接下到基层群众那里明察暗访地打听“来了没有”,“干了些什么”。同时,还开动网络媒体,将有关领导干部蹲点的“所见所闻所想所作”,一批一批地拿出来“晒”。这下,是否真蹲实干,一目了然。

按许多蹲点博客和体会文章中的话说,“活动,活络了党群干群关系,也活跃了干部思维”。“有新发现新感悟”。其中有位交通部门领导的蹲点博客,所写很实,对一个村的剖析中,引发出了大交通大民生的真知灼见,引起了网友热议。确实,交通为的不是公路里程的伸展,而是民生距离的缩短。交通所抓不仅路和路面,更在“路边沿线”。我觉得这个说法,就是交通对“发展方式转变”最生动的理解。

领导干部蹲点基层,是服务群众,转变作风,察民情访民意,以及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同时,领导干部蹲点常态化,也是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的一条必由之路。可以说领导干部身处基层,脚步迈出了思路,蹲点创新了观念。

观念随着脚步转。有人说浙江30年改革开放的神速发展,相当程度上是主体和企业推着政府和干部走,不无道理。这体现了尊重群众发展意愿,尊重主体创新要求。“尊重”不是客套,而是个实实在在的思想作风。领导干部只有“屈尊就驾”,围着群众主体转,才有真正的“尊重”。

现在,机关“点击当目击,电话当对话,不发文件就发邮件”等现象,是信息化带来的办公高效,但也形成“坐享其成”的“办公”当行政的弊端。如此虽然上面要求和下面需求,都可以便捷“知道”。但知道不等于“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领导干部“设身处地”,方有真感情的内化和新举措的转化。

发展转型始于干部转身。科学发展,民生为天。转向基层,转变观念,寻计问策于民,实则行政民主。我们说带领群众发展,“带领”就必需置身于群众主体和企业的实践“前线”。否则,往往就是“指挥”群众干这干那了。创业创新的本质要求和可贵之处就在于“自主性”,民主促民生,民主才自主。领导干部转向基层,是重民生,也是要将公共行政这个车子,开到民生的路上,交与群众主体掌握,然后共建共享一路向前。蹲点基层,“身不由己”,矛盾所系、难题所在,便是干部的转向,发展转型的发端。

创业创新,干部首先要转身。脚步催着观念变,脚步催生发展转,千里之行始于干部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