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诗人白居易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艺术虽不同于电影、戏剧,但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能用高尚激情的情感,妙趣横生的语言,使课堂上气氛生动、耐人寻味,同样能给人一种艺术享受。

一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是否注重学生情感、兴趣、性格、年龄等有很大关系,学生学习有好有差,教师作为主导者,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方法,以丰富的情感,富有激情的语言和清晰的表达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使之耳濡目染,从而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我认为可以尝试用这些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奏出一曲师生情感交响曲。

1. 根据文章的体裁,内容,运用合适的方法以情感人

魏书生说过“感染和熏陶学生心灵起的塑造作用,要比说教大得多,而语文具备的感染熏陶条件是得天独厚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作用,运用作品中的艺术美的感受力量,激发学生的情感。作为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首先自己深入体味每一篇课文,把自己的情思化为自己的情感,然后去叩击学生,以情激情。

如在教学《春》时,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丽可爱,让学生自己来描摹春,从而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盼望之情,于是在这种氛围中,带着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学生能自然地感受到作者对春的喜盼之情,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

在学习《古都的秋》时,先让学生从古代诗文,现代作品中寻找有关描写秋的佳句,并让学生从中摸索归纳,有关写“秋”的文句大多与哪一种情感相联系?本文作者流露出的是什么情感?这就激发了学生投入到原文中的欲望。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描述自己感觉中的秋天,通过听觉,触觉和嗅觉来描摹秋味,再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言为心声,文见其人”,和学生一起聆听作品、感悟作品,在古都的秋中寻找郁达夫先生看待世界与人生的那双智慧、忧郁的眼睛。

2. 潜移默化地进行审美教育

意境是生活形象通过作者的主观意图创造出来的,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中都有意境,教师抓住这些进行审美教育。

如学习《荷塘月色》时,要引导学生从感知层深入到体会层不仅要体会“象”,更要体会“意”;不仅要领略外在的美,而且要把握其中的意绪、意味、意脉、意境。作者用诗心去感受“荷塘”,没有一处直接写月,却又处处见月,“荷塘月色”心灵化、意化、人化了,苦闷、烦躁、求宁静之“意”则物态化、物象化了要领悟此,须认真“品读”,如写“月光”用“泻”似动似静;写“青雾”用“浮”,似有似无;写牛乳用“洗”,似透明非透明;写“轻纱”用“笼”,似真似幻;写月下荷塘用“小睡”似睡似醒。可以品词语、思原句、来悟意境。学生再次由整体进入局部,他们可能就已经走进作者。

3. 从美的语言中品味艺术美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我们所见到的只是我们想知道的”(歌德)。通过分析语言作品语言让学生品味作者锤炼字句的苦心和功力所达到的艺术美。

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济南的山和水都卧在这小摇篮里”(《济南的冬天》),“泻”、“卧”都是一字传神之笔。

4. 从语言的音乐美、整齐美、形象美中感受美的熏陶、美的教育

古代现代诗歌中凝聚着语言艺术的精华。如在教学《再别康桥》时可引导学生来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从“康波”、“金柳”等意向中感悟诗歌的形象美、诗意美;在“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中品读诗歌的音乐美。

总之,在学习语文教学的审美活动中,教师的“导情”作用不可忽视。但教师仅“导情”还不够,教师应成为“带情”、“传情”者,才能以情激情,才能与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在“通情达理”中学会读书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