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变异性心绞痛2例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变异性心绞痛2例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变异性心绞痛; 冠心病; 心电图

1 病例介绍

病例1:患者,男,65岁,冠心病。住院前半年出现胸闷胸痛,放射至左肩和后背部,服消心痛有效,发病前ECG(见图1A),电轴-2度,R波时限0.03 s,ST段和T波无异常。因午休时突然心前疼痛伴心慌、气短、大汗来院急诊。ECG(见图1B)示:V1~V4导联ST段抬高3~6.5 mm,R波振幅增加11~20 mm,时限0.05 s,S波减小6 mm,T波高耸达14 mm,Ⅱ、Ⅲ、avF导联出现对应性ST段下移1.5~2 mm,T波倒置。额面电轴移位至-43°。含消心痛10 min后症状消失,20 min后ECG(见图1C)基本恢复正常。血清酶学检查正常。心绞痛发作前、发作中、发作后心电图依次如下。

病例2:患者,男,65岁,因急性前间壁心梗入院。图2A为入院后第3天所描记。ECG示:V1呈qs型,V2呈qrs型,QRS时限0.07 s,V1~V3 ST段弓背型上抬0.5~0.75 mm,V1、V2 T波正负双相,V3、V4 T波倒置,V5 T波低平。诊断:急性前间壁心梗充分发展期。实验室检查:GOT 50 U,同天下午静滴激化液过程突然心慌、大汗、心前区压榨感,ECG(图2B):R V2~V5振幅增加3~5 mm,QRS时限增宽至0.09 s,Ⅱ、Ⅲ、avF、ST段下移0.5 mm,V1~V4波均转为直立,Ⅰ、V5、T波较前增高。诊断:急性前间壁心梗,ST-T改变符合变异型心绞痛,立即停止激化液,加大吸氧流量,并给予安定、氟美松、硝酸甘油等药物,30 min后ECG(图2C)恢复至发作前。心绞痛发作前,发作中,发作后心电图依次如下。

2 讨论

本文两例发作时ECG虽各异,但据其临床表现和主要特征均可诊断为变异型心绞痛。(1)QRS电轴移位和ST段抬高、QRS间期和振幅的改变。有人报道4例变异型心绞痛,均有电轴移位(20°~51°),QRS间期延长(0.1~0.2 s)及R波振幅增高(1.5~6 mm)[1]。由于变异性心绞痛多发生在冠状动脉一支有病变者,所以引起心肌缺血多为局限性,故ST段移位呈非一致性。如病例1,发作时与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的ECG改变相似,但仔细观察,发现其有上述各项改变,尤其是R波明显增高,可能因缺血性心肌传导延迟的缘故。血清酶正常也是区别于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方面。(2)“伪性改善”,此类改变造成部分漏诊的原因[2]。因为轻度发作的变异型心绞痛,ECG仅T波又低平变为高大,中度或严重发作,在ST段上升的同时T波升高、变尖,部分发作前已存在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的病例,再次出现严重的心肌损伤,ST-T便回到正常状态,貌似正常的心电图,如例2,其发作的原因可能是胰岛素滴速较快,血管舒缩反射兴奋,导致冠状动脉痉挛[3]。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后转危为安。

变异型心绞痛的预后比较严重,在轻度或严重发作的早期可无变化或接近正常,充分认识其临床表现和ECG的关键特征,有利于诊断及预后的改善。

参 考 文 献

[1] 高佳恩,潘景韬.实用心电图学.第3版.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6:178.

[2] 马向荣.临床心电图学.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8:8,337.

[3]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281-289.

(收稿日期:201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