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文关怀下的教育之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文关怀下的教育之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是没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的新描述》是当代教育专家林格探索一种全新教育理念的一本专著。受《教育是没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的新描述》这一本书的启发,通过探究在人文关怀之下的教育之道,它便是以激发学生主动性为核心,互相沟通为本质,培育个性为最佳的新理念指导之下的教育。

教育理念 人文关怀 主动性 师生沟通

一、传统的教育理念

传统或者流俗的教育理念,往往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是无所不至,无所不能的。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之下,教育承载着许多像升学、就业、致富等它本不应该承载的压力。同时,在这种情况之下,教育不过是单一、教条、笼统、墨守成规的知识传输工具。

所以,林格认为,在传统教育理念之下的教育是“没有用的”,他通过《教育是没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的新描述》这一本专著,试图探寻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纯真,使教育成为“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

二、关于林格的《教育是没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的新描述》

林格是我国当代具有广泛影响的教育专家,他深入全国各地1000多个县,1200多所学校调研、实验,被称为“用脚做学问的人”。《教育是没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的新描述》是林格探索全新的教育理念的一本专著,他认为,我们不再应该用传统的教育理念这种“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而是应该回归教育的本质,把教育当做道,而不是技术;教育应该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是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性,彰显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师生有效沟通的一项综合的有积极意义的活动。

林格的《教育是没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的新描述》自成书以来,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本书得到了全国100所知名中小学校长的联名推荐。笔者仔细阅读了林格这本专著,并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在结合林格的观点之上认为:全新的教育理念,理应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纯真。那么,这一种教育便是一种充满着人性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在人文关怀之下的和谐教育。

三、人文关怀下的教育之道

1.激发主动性是核心

传统理念之下的教育,往往是扼杀孩子主动性为荣的。在该教育理念之下,好动的孩子或者喜欢钻牛角尖的孩子变成为了过错。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具有主动性,我们的教育并不是应该去抹杀孩子的主动性,而是要尊重并且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为先导。所以说,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便是尊重孩子这一天性的体现。

一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如学生们对一件事情没有兴趣,他是不会去关心和了解的,这样的学生在教学之中总是表现出被动的状态,最终陷入“填鸭式教育”的困境。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法宝。

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的核心,便是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发挥自主性,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和主动查阅资料解决问题。教师的地位应该是最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新理念之下的教育,老师应该尝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更多的条件。

2.互相沟通为本质

林格在《教育是没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的新描述》这一书中认为,教育应该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他觉得,教育之道,道在心灵,而不是被动的知识传递与技能训练。所以,人文关怀之下的教育,应该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它包括语言行动上的沟通与内心深处的沟通。

一是言语上互相交流和互相倾听。日本教育学家欢喜隆司曾经指出,“沟通和合作是一切教学过程的基础、手段和媒介。”在老师和学生互相沟通之前的前提是,老师应该对学生尊重,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的个体。只有对学生的充分尊重,老师尝试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尝试和平的身份和学生交流各自的观点,那么学生才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是心灵上的互相感应。在人文关怀之下的教育,尤应体现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感应。林格认为,要使孩子的心灵乐于依靠,那么,老师要让自己变得柔软起来。教师所需要展示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形象,而是温和体贴的,这样才能缩小其与学生的之间的距离。

三是老师角色的转换。传统教育理念之下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与被教的关系。老师的角色不过是知识的传输者,老师在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来到讲台,单向地传授着知识,一下课,便匆忙地离开了。这样一来,老师对于学生会显得较为陌生,师生之间也将缺乏沟通的机会。所以,老师需要进行角色的转换,把自己当成同学中的一员,和同学们平等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

如何在教育中注入人文关怀,让学生在展现个性的同时,又得到全面的提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是新时期的素质教育目的,也是当心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培养一个有创造性能力的学生?首先是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果牛顿没有想象力,没有创造性思维,就算苹果连二连三地打在他的头上,它也不会发现万有引力。这就是想象力在现实中的巨大魔力。

二是给予学生必要的激励。我们可以从“皮格玛利翁效应”中得到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改变人的行为能量,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从而会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牛顿也说过,他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拥有更多的知识,更能形成自己的心得和独到的观点,具有创造性。

三是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风格,更能体现自主的个性,更能顺着自己的道路达到学习的目的。林格认为,每个学生都应该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这是个性化教育的进一步延伸。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下的教育之道,要求在教育中更注重学生的地位,给予学生更人性的关怀,让学生更自主更独立地学习和思考,并形成一种良性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在对《教育是没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的新描述》这一本书的阅读与思考的基础之上,探究人文关怀之下的教育之道,对教育在新时期不断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是没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的新描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美]琳达?梅特卡夫尔.教师、学生和家长焦点难题解决方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3]陈占芳.浅谈小学创新教育[J].学周刊?小学学术研究版,2008,(11).

[4]陈宇珊.在成功教育中培养成功型教师[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09,(11).

[5]高鹏.在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