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依托新技术 助力教育变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依托新技术 助力教育变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部指导、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第十六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已经胜利落下帷幕,共有827件作品获奖,本届大赛的优秀作品展示了广大教师在实践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新探索和新经验,起到了前瞻性、导向性和示范性作用。应用WEB2.0技术构建网络学习社区,网上交互极大地拓展了合作、表达、沟通的广度和深度, 一些优秀课例还应用网络学习社区变革语文、科学和数学教学,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在交互中促进了学习的内化。

本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段教育教学要求和特点,按照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分组(根据作品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划分)设置参考项目,大赛旨在用新技术、新媒体构建新型教学环境,促进课程改革从“两基”走向“四基”,让学生在技术支持下获得丰富的基本活动体验,发展了基本学科思想。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是在推进教育信息化、重视和加强教育资源建设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一项具有广泛影响、涵盖各级各类教育、面向广大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赛事。

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自1998年创办以来,给信息化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内容丰富的参赛作品、活跃的现场决赛与交流对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信息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近日《中国电脑教育报》记者针对获奖教师的参赛课例进行了采访。

“过数学生活,学生活数学”

――《用角丈量世界》上海市洛川中学

上海市洛川中学数学老师董方说:“提到数学这门学科,总是和“枯燥”、“乏味”、“脱离生活”等词语联系到一起,但自从我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学习》课程培训后,我了解到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必须在研究学习前期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具有挑战性、选择性和创新性的研究任务;在研究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能获得多渠道的信息,确保知识的安全性,组织伙伴协作,并让学生获得认可;在研究学习后期,支持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作品,并进行21世纪技能的评价,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成果在课堂之外的价值。在完成培训后,我迫不及待地把项目学习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于是报名参加了第十六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

董方说,这次参赛课例是《用“角”丈量世界》,这使得同学们真正的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及社会问题中,这种学习方式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数学有助于解决现实中的难题,对教材中“角”的知识的理解更深了。这次项目学习也得到了所有家长的大力支持。

课例主要是学生应用“画相等的角”这一知识点,在几何画板中模拟场景,体验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在实施中,借助几何画板,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态研究问题的工具,使他们有了创新的机会。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图形功能,可以即刻改变问题的条件,观察结论所发生的变化,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课后,同学们就土方车肇事这一社会现象,自发的组织到真实的土方车上进行实地测量,并在教室模拟实物场景,用小电脑测量分析,总结出了有根据的研究报告。

通过信息就化教学,活跃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过数学生活,学生活数学”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对学数学有了很高的兴趣,同时同学们开始关注生活和现实问题,树立了有责任心的人生观。

技术和教学共推信息化发展

――《生物进化的原因》北京市景山学校

在一对一互联环境下,学生通过个性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利用交互白板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实验。《生物进化的原因》利用“数字景山”平台进行交互,通过经历实验,并对数据结果统计和归纳,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推理演绎、批判,聚合与发散思维贯穿始终,让学生感受思维的张力,不断创新。

技术作为工具真正融合到教学中,真正意义上成为教学活动的促进者,根据一对一的互联环境的特点,发挥了其优势,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性和差异性,为培养创新能力服务。获奖的意义在于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常态化教学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该课设计,技术资源真正成为了改变教与学方式的工具,真正提高效率,不是一堂“作秀”课,我已经把该课的设计作为常态化的应用。也就是说,本课例是不仅给学生减负且增效,更简单有趣的实验方式,更有效多样的情境创设,更多的互动和思维碰撞中创新;从教师的角度,也是“投入产出比”很高的,更简单的教学准备,更简易的组织教学,更好的教学效果。

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该课例的反映效果很好,参与程度与热情很高,一方面对于在一对一互联环境下的头脑风暴法很感兴趣,觉得能在短时间内碰撞出许多传统方法无法激发的观点,一方面感觉电脑版的进化原因的实验如同游戏一样好玩,教学内容理解也比较到位,并产生对相关知识继续探索的浓厚兴趣。信息技术在生物学科中,它实现的直观化教学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已经成为日常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丰富了学习的方式和知识获取的渠道,使学生拥有话语权,让学生的观点能得到分享和交流,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眭衍波说:“我教的是生物学科。生物学科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实践与其他科目相比,既有共性,又有自身的特点。先谈共性,多种技术资源作为分享反馈互动工具、情感激励工具、评价工具、资源呈现方式等可体现于所有学科,整合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学中学生的交流互动,观点的碰撞,一对一的互联环境的确是个好平台,是创新思维培养的良好媒介。

再谈生物学科的特点上,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像本节课中体现的一样,实验假设的提出,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的电脑模拟(只有部分实验能进行),各小组实验结果的图表呈现、实验结果的在线汇总统计,结论的得出与推论,有了一对一的互联环境,都非常直观便捷,是很便捷认知操作的工具。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更好利用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即使现在所有设备硬件都到位了,教师学生要用好都不容易。学生要有随时随地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性,我们的孩子的学习仍然过于依赖家长、教师。教师就要从方法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参与。一方面,要从教学课标、教材中充分挖掘与数字化学习的结合点。从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日常化的角度,从易用性看,这种学习方式在小学和中学低年级,以及难度不很大的内容方面更易实施。最后,一对一的数字化学习只有常态化才有真正的效果和意义,真正有益于学生的发展。”

北京景山学校眭衍波教师最后说到,教师自己也要终身学习,要拥有较好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只要本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目标,结合教学实际和个人自身特点,对待各种教学理念、新技术和新模式可以有选择的尝试,研究,并了解学生、同行的反馈,做一名不断提高的研究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