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耳穴压豆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耳穴压豆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观察。方法:将6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镇静安眠类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辨证取穴、耳穴压豆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穴压豆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好,增加了非药物治疗手段。

关键词 顽固性失眠 辨证取穴 耳穴压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246

失眠的分类中,顽固性失眠是一种常见病,而且与继发性失眠相比,它的治疗难度更大。它证属中医“不寐”的范畴,证情轻重不一,轻者有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多为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五志过极、饮食失节等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阴而形成不寐。西医多采用镇静、安眠类药物治疗,但这些化学药物的成瘾性和依赖性并不能完全帮助患者治疗失眠,反而会因为使患者无法脱离药物正常睡眠,而造成患者失眠问题的加重。为了减轻患者精神上的痛苦,对顽固性失眠患者进行辨证取穴、耳穴压豆的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4月收治顽固性失眠患者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18~70岁,平均43.6岁。病程1周~6年,其中重症(有时整夜不眠,经常睡眠2~4小时)16例,中等度(每晚睡眠4~5小时但时醒,醒后不易入睡,或偶有整夜仅睡2~3小时)25例,轻症(每夜虽可睡5~7小时,但质量不佳,多梦易醒)19例.中医辨证分型:郁火扰心型28例,心胆气虚型20型,脾胃不和型1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证型、病情的轻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诊断标准: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失眠症的诊断标准[1]:①以睡眠障碍为几乎惟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如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难以入睡及醒后不适、头晕、乏力、困倦等;②上述障碍每星期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③伴发有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影响正常工作,或妨碍社会活动;④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18~70岁;就诊前5~7天未服用任何镇静安神药。

排除标准凡是全身性疾病如疼痛、发热、手术等以及外界环境干扰引起失眠者;年龄<18岁或>65岁;已接受其他方法治疗;合并有心血管、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辨证取穴、耳穴压豆治疗。主穴为皮质下、心、交感、神门;配穴为肝、胆、脾、胃、肾、角窝上、枕等。由临床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护士负责对患者辨证取穴耳穴压豆。根据耳穴功能,以主穴为主,每次取2~3穴;如某些症状明显,酌情取配穴1~2穴。辨证取配穴,郁火扰心者配肝、角窝上;心胆气虚者配肾、胆;脾胃不和者配脾、胃。患者取平卧位,采用压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区域用探针以轻、慢而均匀的压力寻找压痛敏感点,嘱患者感到受压处有明显疼痛时及时告知或医者根据患者皱眉反应作出判断,这些敏感点就是耳压治疗的准确的耳穴刺激点。耳穴用75%酒精消毒待干后,取王不留行籽贴在0.6cm见方的胶布中间,对准穴位贴敷,并用拇、示指尖或指腹相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一压一松地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以感到胀而略感沉重刺痛为度,每次压3秒,停3秒。每次每穴按压2分钟左右,3~5次/日。双侧耳穴轮流使用,2~3天1换。可选择在下午或晚上增加刺激时间及次数,疗效更佳。对照组遵医嘱给予口服阿普唑仑片0.4mg/片,每晚服用1~2片,治疗30天。

评价判断标准:①痊愈:睡眠恢复正常,停止治疗后不再复发;②显著好转:睡眠明显改善,夜晚能连续睡眠5小时以上;③好转:失眠已控制,但停止治疗后有轻度复发,再治疗即可控制症状;④无效:原有失眠症状丝毫无改善。

结 果

两组治疗后效果比较,见表1。

讨 论

本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经络学说,通过辨证取穴,局部刺激耳穴达到清心安神、交通心肾、调理阴阳平衡的目的。耳与经络的联系是相当密切的,早在《灵枢・口问》篇说:“耳为宗脉之所聚”,人体十二经脉汇聚于耳。《灵枢・脉度》篇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病者……虚则耳无所闻,……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说明耳与脏腑在生理、病理方面息息相关。现代耳解剖证实,三叉神经、枕小神经、迷走神经在耳郭上有分布。因此刺激耳穴,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对人体的思维、意识、语言及脏器功能失调起到调整作用,以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心主血脉而藏神,取心穴以养血宁心安神。耳穴治失眠[2],是通过耳穴的刺激,引起大脑网状系统的正常有序化激活和抑制,从而使病理性的睡眠状态向正常的生理性的睡眠转化。现代医学认为,失眠为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所引起,故取皮质下以调节大脑皮质层的活动功能。刺激神门可明显增加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因而压之可改善大脑供血。交感能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合以达到镇静、安神、催眠之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彦方.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118-119.

2 李晓杰,毕丽萍.辨证运用针灸加耳穴治疗失眠证133例.时珍国医国药,2007,3(18):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