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庆市江津区稻纵卷叶螟发生防治与危害损失测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庆市江津区稻纵卷叶螟发生防治与危害损失测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稻纵卷叶螟在重庆市江津区属间歇性、暴发性发生害虫,一旦发生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该文从重庆市江津区自然因素入手,对2009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概况、防治概况、产量损失测定等方面进行介绍,提出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适时施用对路农药,实行统防统治,做好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措施和保障的观点。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发生;防治;重庆江津

中图分类号 S435.1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8-0137-02

稻纵卷叶螟在重庆市江津区属间歇性、暴发性发生害虫,一旦发生会造成严重的危害[1-2]。该虫害于1986、2009年2次发生,迁入早、迁入量大,在全区域大发生,特别是2009年的发生,发生的数量与危害量都为1986年的2倍以上,造成的危害属历史之最。在全区各级的共同努力下,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在7月上中旬打了一场有效的歼灭战,据全区统计,2009年江津区的稻纵卷叶螟防治,共挽回损失7.29万t。该文结合当地的自然影响因素,对2009、2013年稻纵卷叶螟损失测定的概况进行简述。

1 自然因素影响稻纵卷叶螟多发

江津区位于重庆市西南部,长江中上游,东邻巴南、綦江南靠贵州习水,西依永川、四川合江,北接壁山,是川东地区重要的粮食产地和鱼米之乡。江津区内以丘陵、低山为主,是云贵高原到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地势呈南高北低走势。受地理位置影响,该地区属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全年平均气温18 ℃,冬季平均气温7.7 ℃,夏季平均气温28.5 ℃。年日照时数1 274 h,年降雨量1 031 mm,无霜期341 d,年湿度81%。由于此地区湿热多雨导致稻纵卷叶螟快速生长,所以对当地水稻种植有较大的影响。

2 2009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概况

2009年5月中旬在田间和田边草地上发现有一定量迁入的稻纵卷叶螟成虫,6月幼虫大量为害圆秆拔节期的水稻,对少数田块的产量形成有影响,当代平均卷叶率11%,其中平坝地区稻田最重平均卷叶20%,山上稻田最轻卷叶5%,其余大多地方卷叶在10%左右。第1代幼虫于6月14―20日进入化蛹高峰期,6月底至7月幼虫危害孕穗―蜡熟期的水稻,发生期比往年早6~7 d。第2代危害的自然卷叶率达99%以上,防治田平均卷叶率53%。第2代成虫7.5万头/hm2以上,为1986年的3.6倍,加权平均卷叶率55%,为1986年的2.9倍,自然损失率45%,比1986年的39%,高13%,与1986年同类型杂稻相比要高69%,2013年主要在7月上中旬发生,局部田块较重。2009年和2013年稻纵卷叶螟发生及危害程度具体详见表1。

3 防治概况

当今植物保护中化学防治暴发性病虫害仍是主要的控害手段,对生物灾害防治中,防治的最佳时机、对路农药以及施药质量是有效控害的先决条件,缺一不可,否则防治效果不佳。通过对李市柏香嘴、永兴黄庄、吴滩平安等地区2009、2013年第2代稻纵卷叶螟不同类型田(400 m以下)防效的调查,2009年对稻纵卷叶螟防治的总体效果为71%。其中在适期内防治的效果平均为82%,比过期防治效果(54%)高28个百分点;防治2次以上的比防治1次的效果(57%)高27个百分点。专业化统防田效果为92%,比农民自防田效果(72%)高20个百分点,投产比分别为1∶9.6、1∶4.6,产出比要比农民自防田高1倍以上。农民自防田的投入大、防效差、收益也低,突显了统防统治和专业化防治的重要性[3]。

4 产量损失测定

在400 m以下地方按不同类型田及其组合等,分别在李市、油溪、石蟆、永兴、西湖、先锋、朱杨7个镇,另山区中山镇,共8个镇9个抽样点64块田99个样本。每样本5点取样25丛水稻,于室内按剑叶未被害,倒2叶被害为0级,剑叶被害倒2叶未被害为10级,2叶都被害为11级,2叶都未被害为00级,各级穗数脱粒分别装入布袋晒干后,称其实重、千粒重,数空壳粒数,并分级计算其损失率、产量、损失量等,分析损失及其构成以及相关性测定。

对400 m以下地方完全未防治田12块测定,损失率为30%~59%,平均达45%,不同程度的防治田加权平均损失率为12.6%,其中80%左右的田防效在68%以上,以专业化统防田效果最好,平均损失率仅3.4%,防效为90%以上,现对2009、2013年稻纵卷叶螟产量损失情况进行汇总,详见表2。

几十块田间卷叶率与损失率则相关性不显著,其原因在于有的品种叶片肥大、肥厚对虫害的耐性好,如冈优系列、糯稻等,就是卷叶20%以上时对产量影响不大,而有的品种则很敏感;还有如早熟类型田,相对于中迟熟田,则早抽穗扬花结实,其相等的卷叶率则产量损失相对较小;第三,由于条件有限,没有能够按叶面积被害率计算。还有由于是大面积抽样测定,其测定的随机误差也比较大。如有2块被害后各级损失未能测出损失,有1块为正常,危害率很低未能测出。还有1块叶片未被害,都为健株,而结实率不高,比被害区还偏高,经查估计为药剂(毒死蜱+吡虫啉)施用量过大,对扬花结实可能有严重影响[4]。

对于测定的结果,虽有个别田未能测出,以及田块间差异很大,但就分类平均值是可信的,对于防效的评价以及总体产量损失率和损失量完全可靠。

5 防治体会

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危害损失与发生时的生育期极为相关,在生育期早期(倒3叶前)和已进入灌浆期的损失较小,而发生时尚未抽穗扬花或正在抽穗扬花的损失都较重。稻纵卷叶螟发生未危害到剑叶和倒2叶的,损失都较轻,因此在防治施药上一定要确保倒2叶不受害。同时在同一块田内,水稻品种叶片宽大的卷叶明显低于叶片窄的,稻谷损失叶片宽大的低于叶片窄的。实行统防统治和专业化防治施药的,效果明显好于农户自防[5-6]。综上所述,开展病虫预测预报,适时施用对路农药,并实行统防统治,是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有力措施和保障。

6 参考文献

[1] 田卉.重庆稻区主栽水稻品种对稻纵卷叶螟的抗性评价及防治指标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 白先达,黄超艳,唐广田,等.气象条件对稻纵卷叶螟迁飞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11):262-267.

[3] 王亓翔,许路,吴进才.水稻品种对稻纵卷叶螟抗性的物理及生化机制[J].昆虫学报,2008(12):1265-1270.

[4] 梁家荣,刘树法.稻纵卷叶螟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1(2):178-180.

[5] 周建平,汤露萍,邹燕敏,等.2007年太湖西线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与防治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8(4):126-127.

[6] 陈轶,邓玉明.稻纵卷叶螟为害损失的田间测定[J].安徽农学通报,2008(21):17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