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尼采的生命哲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尼采的生命哲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尼采是西方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至今还在为人们所探讨研究。就尼采对生命,对于生存方式的一些看法进行探究。尼采否定充满“怜悯”的传统基督教生存观,对人的自立自强极其推崇。他反对以理性观点为代表的科学主义,主张回归到人的本身,把寻求自身超越作为生命哲学的最终奥义。

关键词:尼采;生存意识;反科学主义;生命哲学

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6-0083-02

尼采被视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也是最有争议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在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对西方传统基督教道德的批判以及对人自身的深刻分析,破除了人们长期以来对本体、本质、普遍价值以及绝对权威的迷信和追捧,对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而使尼采哲学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倾向。他对他所生活时代的一切道德和价值观念做了重新评估,对人的生存意义做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一、否定对生命充满“怜悯”的传统基督教道德

“对一切价值的重新评估”是尼采在他所著的《偶像的黄昏》一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就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来看,当时他的祖国德国正处于一个快速壮大的时期,整个德意志帝国在俾斯麦“铁血政策”的刺激下如同一只发狂的猛兽,向称霸欧洲的道路上迈进。受当时环境的影响,在各个领域强权已经成为主宰一切的法则,尼采极度痛恨这种绝对的权威,他认为权力使人昏庸,德国的一切思想高地都已经被俾斯麦主义占领,因而他在他的书中愤然写道:“有德国哲学家吗?有德国诗人吗?有像样的德国图书吗?有,俾斯麦!”所以,尼采决定向这些权威开火,首当其冲的便是在欧洲占据道德高峰的基督教道德观,尼采对基督教的批判是极为激烈的,他认为基督教教给人们的是一种同情的道德。这种同情的道德观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它削弱了人对于自身的重视,使弱者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接受他人的施舍。而尼采认为对虚弱、病态和残缺生命的容忍与同情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他甚至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病人是社会的一个寄生虫。在一种特定情况下,再继续活下去是不高尚的。”“当不再能以一种骄傲的方式活着的时候,就以一种骄傲的方式死去。”或许在他看来,“病人”一词更加适用于思想上的弱者,因为肉体上的创伤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得到修复,而思想上的怯懦与不完整是使人颓废的重要原因。尼采立足于人的生命超越和提升这一价值维度,强调基督教所传播的同情实质上是怯弱者对自我的虚弱、受难生存的一种间接的自我肯定与欣赏,会妨碍生命中美好的实现。他认为同情使人软弱无力,低俗自利,同情遏制了人的提升所需要的直面人生、无畏苦难、挑战风险、自强超越等境遇的生成,因而会伤害刚健有为的情怀,削弱人自身的力量。

二、对以理性为代表的科学主义的批判

自工业革命以来,欧洲的科学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科学知识逐渐转化为科学技术成为了社会的革命性力量。当时的科学主义者们认为,他们已经握住了人类前进的脉搏,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类解决一切问题。他们相信,只要按照以理性为前提的科学的方式去生活,人类就不会再有困惑,他们宣称,欧洲已经进入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但是尼采认为,科学建立在逻辑之上,仍把追求人自身之外的并不存在的所谓“真实的存在”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而忽视生命自身,而理性主义即为科学精神的实质,人们对于科学的崇拜和狂热与人们对于宗教的狂热是一样的,是陷入了一种“理性的迷途”。尼采认为这种对科学知识的极度夸大是受苏格拉底主义所激起的求知欲望的疯狂表现,是把“理性”作为另一种膜拜对象的又一次造神运动。他在关于苏格拉底的问题中曾经说过,苏格拉底使理性成为暴君。在当时的科学狂热思想的影响下,理性被看成是继上帝之后的又一个救世主。他把理性主义者称为“苏格拉底的病人”,他认为就是苏格拉底和“苏格拉底的病人”们把理性神话了,无论是苏哥拉底本人还是他的病人们都不能随意地成为有理性的,因为理性对他们来说已经称为了他们区别于庸人的最后法宝。苏格拉底式的人的大量存在造成了人们求知欲的泛滥,无论好坏,求知就是生活的目标,科学技术就是辨别正确与否的准则。而人,理性的创造者,却又反过来被理性被科学所奴役,尼采认为理性的逻辑本性使它本能地寻求条理化和秩序,因而害怕感官,而人与世界的交互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感官。理性对感官世界的约束使人们游离于自然世界之外,存活在了一个由他们的科学幻想构筑的世界中。尼采眼中的所有科技主义者都有着共同的目的:寻找宇宙万物根本原因,最一般普遍的原理,并且运用逻辑的方法在抽象思辨中通过概念、范畴、命题表达最一般的原理。

三、由自由的生命意志推动生命本身发展

“意志”是指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切思想和现实东西的根基和原动力,有时候体现为一种盲目的冲动,一种对生命的欲望和渴求。尼采十分重视人的自由意志,他认为无论如何都不能抹杀掉人的自然性,不能压抑人性。任何一种健康的道德,都是受生命的本能支配的。他仇视基督教道德的原因就是他认为基督教道德极大地压抑了人的本能,是对生命存在的一种无良的压制。叔本华认为人内心的痛苦源于不断循环往复的欲求,人生的目的是求得生存,追求欲望的最大满足以实现自我的幸福。因而,叔本华的生命意志中产生的欲求是痛苦的本源,所以要想摆脱痛苦就必须抑制人的欲望,摆脱世俗利益的欲求,否定生命意志。尼采的哲学思想深受叔本华的意志概念影响。但是尼采认为只要生命所在的地方,都会有意志,一切事物,植物、动物乃至人,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一切争斗现象,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求生存,还是为了求得某一种权利,一种为自身赢得更好发展的权利。为生存而做出的挣扎无论大小,都会在各处造成优势,会增加扩张,会形成一种与生命意志一致的力量,这就是尼采的强力意志。强力意志是一种要求自我本能的无限增长的意志,它所追求的不是生命自身的意志,而是使生命得以超越自身的潜在力量,其核心是“自我提高和自我强化”。尼采认为生命是一种冲动,是一种创造力,是一个不断地自我表现、自我创造、自我扩张的活动的过程。他主张人的行为应该全由自己确定,自己衡量,不应当受到外界的种种限制;人在任何时候都没有超验的目的,而是由人自己来确立目的;人本身就有重新创造自我的本质。因为尼采十分强调自身的力量,所以导致很多人批评他是一个“自我中心主义者”,但就尼采在其著作中表现的观点看来,尼采的这种“自我中心主义”并不是我们一般所认为的那种自私自利。这里应该包含着两种含义,一是我们确实在关注着我们自身的利益;二是我们应当关注我们自身的利益。尼采的强力意志伦理是以自然生命为价值基础的善恶彼岸的道德,尼采认为以基督教为代表的旧道德是否定生命的、无视生命的,而在他的观点中把生命看为第一重要的东西,“道德中的每一种自然主义,也就是每一种健康的道德,都是受生命本能支配的”。尼采强调生命的意义,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生命价值观建立的基础,把生命的意义由基督教虚无缥缈的彼岸转换为立足现实的、活生生的此岸,以生命力是否强大作为评判生命价值的标准。

四、尼采的生存观点给我们的启示

尼采对传统生命观的批判实际上是教导人们要回归个体生存所在的大地。对生存问题的考察,对超越生存有限性的可能的寻求要在个体生存之中进行。从这一点来说,尼采的哲学比传统形而上学对个体生存的态度要更为积极。他反对哲学家们用非历史的、永恒的观点来看待一个事物,他反对“存在者不变化,变化者不存在”的这种说法。他认为个体存在着就要发展着,肯定个体生存的意义,要从生存方式之中去寻求本真意义上的存在。人类一直引以为荣的道德文明,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一项重要标志。仁慈、诚实、友爱、平等、正义等价值观一直在鼓舞着人类不断探索通向更高尚、更美好社会的道路,但是尼采因为痛恶基督教道德的颓废性、腐朽性和不合时宜性而反对一切道德,认为所有传统道德都是违反自然的,压迫生命活力的,这确实有失公正。客观地看,尼采对基督教道德的批判,有其合理因素和价值。因为,基督教道德的确有其不合时宜的一面,如那些教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教规”确实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人类的生存发展,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它所倡导的怜悯、仁慈、同情等都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品德,是人类进行社会活动所必须具有的基础。因为人作为社会的存在,是生活在群体,生活在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中的,人不可能离开社会去得到更好的发展。但尼采对于社会原有道德的全盘否定肯定是不合时宜的,也是不正确的,这必将导致道德虚无主义,会导致人与社会的脱节,这是极端错误的和危害极大的,对此必须坚决反对。因此,我们对于尼采的生存观,不能全盘接收,我们在肯定他的批判精神、进取精神的同时,也要看到他观点的局限性。我们可以根据已确立的道德价值体系,在其基础之上加入尼采生存哲学中的有益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在现有的条件下,更好地吸收尼采生存哲学中的有益部分,并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中建,巨乃岐,王健.尼采“超人”概念新解[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6).

[2]王守昌.尼采的道德哲学[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5).

[3]普慧.尼采的虚无主义与上帝之死[J].黔南民族师专学报,1996,(1)

[4]杜丽燕.尼采与虚无主义[J].兰州学刊,2006,(9).

[5]丁文宏.尼采哲学非理性主义管见[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