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增强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有效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增强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有效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实施几年来,我们新课程的实施者确实开展了大量的活动课,在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以为,活动次数越多越好,环节越复杂越好,因而过于追求形式,课堂上热闹非凡,但美丽的外表只是一种形式,无法掩饰其空虚的内在,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笔者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那么我们该如何增强活动的有效性,真正促进思想品德活动化的教学呢?

一、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1.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有效活动

思想品德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这一特点。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设计、安排了大量的活动,整个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活跃。但仔细想想,有不少活动是流于形式,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是为活动而活动的,没有很好地把握活动的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时,首先应了解课标,建立课标理念,把握好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预设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将这些问题确定为本课的教学目标。

在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首先在班级同学中进行了一个小测试,看看同学们有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陌生人到教室门口找**同学:你是**吧?今天你爸妈在外面有事,让我把你接过去吃饭。

结果只有个别同学提出了疑惑,说明平时的确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

在教学中预设的活动首先要围绕目标来设定。活动实施的时候,时时刻刻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总之,我们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我们在采用活动化教学方式时,还应把握教学要求与学生精神需要的最佳结合点,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于本班学生的活动方案,使“活动”为实现“目标”服务,从而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2.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感受

(1) 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是教教材,也不应该是简单地备教材,而应通过我们教师这座桥梁,让教材回归到生活中。所以,解读教材时,我们的着眼点该是学生这个主体,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教材在这一课中举的例子是一个农村小姑娘初中没毕业出去找工作,结果上当受骗,要求学生讨论教训。而我们的学生生活环境不同,根本不会碰到类似的经历,所以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按照书上的讨论题来操作我们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我就将课前调查到的一个实例,让学生来点评,取得良好的效果。

(2) 针对性地建构教材。建构教材是我们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情感和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的表现,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顺序。如教材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一课设计成两框,但其中内容有重复和颠倒,因此我对教材进行整合,分成“受侵害前”、“受侵害时”、“受侵害后”,同样所提供的情境来自于课前的调查,让学生再次审视自己存在的不足,在活动中提高自身保护意识和能力。

(3) 师生共同提升教材。教材和师生的关系,是一种意义关系,也是一种对话关系。教材文本中所提出的问题,是教材中的学生和教室中的学生一起要面对和思考的。教室中的学生在分享教材中的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的同时,也在激活着自己的思考,丰富着自己的认识。教室中的学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反思和提升。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对相同情境的认识和感受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作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我们应该珍惜学生的独特体验,并鼓励他们交流与分享。

二、课堂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1.注重生活体验,让活动还原到生活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和参与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我们既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又要善于把问题还原于生活中,即创设生活情境,组织富有情趣的活动,诱发和唤醒学生参与活动体验。我们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结合起来。

2.注重情境体验,共同融入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是在各种情境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并对那些通过分享获得的间接经验进行领悟内化,这一内化的过程,是通过情感的转移,加深而实现的。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直接影响着课堂氛围,影响着活动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解读教材和进行活动设计、实施时,我们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教材的开发者,我们需要将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等有效地结合起来,以确定活动的必要性,确认活动设计与活动实施的有效方法,从而把握活动的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