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赢途径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赢途径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广西部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例,探索校企合作双赢途径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双赢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C-0033-02

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成效已成为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估其办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指标。从全国情况看,东部或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呈现了形式多样、合作层次逐渐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的趋势;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部分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高职学院的校企合作则还存在合作形式单一、“校热企冷”等问题。本文以广西为例,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一、广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大型企业少,普遍存在“校热企冷”现象。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需要企业为学校提供生产教学实习基地,承担学生实际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任务,为生产教学实习提供人力、物力及财力保证。大中型企业在生产设备、场地设施、承担项目等方面具有优势,是合作办学的理想对象。据统计,2010年,广西大中型企业仅651家,其中大型企业35家,中型企业616家;而一些发达地区,如广东省大中型企业数量于2009年就已达到6618家,江苏省5477家,上海市1632家。高职院校的数量和在校生人数与东部省份相比,差距则远没有这么悬殊。显然,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校企合作的资源较少,客观上造成了校企合作特别是深度合作的难度加大。目前的校企合作,多数情况都是学校主动向行业企业寻求合作,而企业因在合作中受益不明显,且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故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不多。

(二)校企合作形式单一,双赢、互利局面难以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校企合作形式主要局限于工学结合的层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利用教育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等,广西区内实施校企合作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也是屈指可数。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成立了主要由企业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但实际情况是这些委员会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学校在真正制订教学计划及开设专业课程时,行业企业能给予或者主动帮助并起到实质性作用的并不多。而更深层次的合作,如联合技术攻关及研究成果的转化、校企文化的对接等方面合作涉及甚少。

(三)高职学生职业技能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在对广西几所高职学院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回访调查中,发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就业单位与毕业生普遍反映在校所学职业技能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的要求,提出学校需要“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加大实习、实训力度”。二是在专业设置方面,用人单位紧缺、急需的某些专业人才,学校没有设置或专业设置不够合理。三是许多学院为了争夺生源,不顾办学特色与办学条件的限制,纷纷开设热门专业,导致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下降,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学校主要承担基础理论知识的构建和基本技能培训,为学生在企业开展生产活动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而顶岗实习或实训则需要企业承担或协助完成,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年,时间至少半年以上,其效果能否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即学生能否在实际岗位上学到今后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不仅与学校的管理有关,更与企业的积极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二、实现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途径

为达到双赢互利的校企合作效果,高职院校应积极主动地探索各种实现途径。

(一)搭建合作平台,力争政策支持。从一些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发展的历程来看,政府的政策支持在校企合作中无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政府所制定的倾斜政策或规定鼓励和促进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积极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如德国规定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可免交部分国税。澳大利亚则规定企业必须拿出工资总额的20%用于教育培训。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实质性的奖励机制,出台的相关激励措施对企业利益的保护不够;没有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的协调机构,负责设计、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高职院校应主动争取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省区,广西已于2011年启动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等15所高职院校分别牵头成立了由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行业企事业单位组成的学院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这个平台的搭建,有利于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和发挥对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导和协调职能,有利于学院适应企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对进一步推进学校与企业全方位合作无疑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重视企业利益,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

1.引企入校,优势互补,合作双赢。高职院校应转变思路,采取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方式。其中,引企入校是比较可行的一种方式,其运行模式也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合作模式方面,包括场地租赁与人事参与经营;企业控股,学校参股企业;学校控股,社会及教职工参股企业,等等。如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吸引了十余家企业与学院合作,其设备工程系与广西设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校企合作基地,并同时挂牌广西设计有限公司第三所,合作形式为“生产+经营”模式,即学校提供场地并配备实践经验丰富、学历、职称高的教师和优秀在校生参与公司的生产(即设计项目),公司负责设备的配置与业务的经营。公司工作人员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员工共同组成。在该模式的推动下,一方面学校可以由资质高的老教师带动学历高但实践经验不丰富的年青教师完成项目,使其成为学校年青教师高职称的孵化器;另一方面,一批优秀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真枪实弹地参与企业生产与经营,切身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学校的资源,学校一批高职称、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的加入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从业资质与等级,给企业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发展后劲,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

2.多种途径开展校企合作。针对当前校企深度合作面临的问题,学校应该采取“走出去”策略,寻求与企业更广泛的合作。如充分利用行业信息与智力资源优势,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实用的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办行业职业资格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等,可考虑与条件成熟的企业合作建立职工学校,即所谓“厂中校”模式。更进一步可以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为企业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这是能调动双方积极性的有效的合作模式。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到教学模式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过程双方共同参与管理,教学场所既在学校也在企业,培养对象既是“学生”也是“准员工”,毕业后的学生既是企业员工也是学校校友,真正达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目标。

(三)以横向课题为突破口,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横向课题是指由学校承接的企事业单位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项目及其他合作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开展来自企业需求的横向课题研究,对提升教师实力、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和强化专业优势、增强办学实力、扩大知名度,进而推动和深化校企合作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由于高职院校成立时间不长,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科研基础薄弱、起点低的问题,尤其是横向课题较之纵向课题而言显得非常薄弱。高职院校为企业服务的宗旨不仅要体现在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方面,还应该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方面有所作为。因此,大力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已成为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首先,应增强信心,转变观念,主动出击。一是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等校企合作平台的作用,与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和沟通机制;二是经常组织学院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了解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工艺改进等方面情况,结合专业优势寻求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的机会;三是充分利用专业指导委员会、行业协会、校友会等渠道,宣传学院的科研实力和成果,争取横向课题。其次,学校应采取激励措施推动横向课题开展,营造鼓励横向课题研究的氛围。在起步阶段,甚至可以采取比纵向课题更激励的机制调动教师从事横向课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应加强制度建设。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横向课题管理办法,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引导横向课题规范有序地开展。

(四)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育才优势。作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高职院校应强化服务意识,发挥育才的优势,为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应有作用。首先,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坚持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据的原则,处理好专业设置稳定性与灵活性、专业目标的适时性与前瞻性、专业比例通用性与特色性的关系,了解企业需求,增加企业急需专业。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与其他综合性院校相比,专业设置的类型以及就业的领域相对单一,但城镇规划建设的专业优势十分明显。应根据广西城镇化建设人才需求及自身特色优势,调整专业结构,适时增补新专业或专业方向,如新型材料、环保技术、交通物流等专业,努力为地方经济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其次,为地方实现人才本土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广西为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但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人才缺口特别是优秀人才的缺口很大,虽然当地政府出台了不少具有操作性的人才政策,但引进特别是留住人才的工作依然有待加强。因此,实现人才本土化是现阶段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高职院校要调整招生生源结构,提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生源比例,扩大当地急需的专业的招生数量;开展部分生源委托培养和定点办学的模式,由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施,学校派出教师送教上门,为当地培养急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佳圣.中西部地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

[2]计莱.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校企合作双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

【基金项目】2009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12564)

【作者简介】王振丰(1963- ),男,广西钟山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房地产估计师,硕士。(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