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师眼里的“好学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师眼里的“好学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在传统的中小学教育理念里,好学生通常被冠以“听话”“乖”“学习好”的字眼。然而,当学生步入大学,走入工作岗位,很多曾经的“好学生”在社会大潮的涤荡中显得不那么优秀,而有些没有顶着“好学生”光环的普通同学却更好地适应了新环境。

大学很大,大得可以承载所有学生的梦想;大学很小,小到一个老师,一个学生就构成一个小世界;大学还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训练营。老师对于学生的态度、评价和教育,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四年甚至更长的大学时光中,学生从心理到身份都将发生巨变,大学老师充当的也许是人生导师的角色,帮助学生成长得足够优秀,足够“好”。

那么,新时代的好学生到底该具备哪些素质,作为高校教师又应该执行什么样的学生评价标准,在教育过程中要避免哪些误区?本期思维碰撞给您带来新观点和新体会。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3-0049-08 中图分类号:G642

王昭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好学生就是取得了好的学习效果或成果的学生,至于学什么,不同阶段的要求有所不同。中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成为一个好学生,就要努力做到品质好、学习成绩好、身心健康。大学教育是中学教育的延伸,对好学生的原则要求应该是一致的,依然是品质好、学习成绩好和身心健康,但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中学有很大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大学对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学生应该学习目标明确,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精神,这是取得良好成绩的第一步。其次,为了取得好成绩,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必由之路。

大学教育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服务社会打好基础。我认为社会需求是多样的,能够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学以致用的学生都是好学生。“好”与“坏”相对,“好”又有程度的不同。大学在培养好学生的同时,也强调优秀学生的培养。创新型人才属于精英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属于精英教育。但我们要有一个观点,不是只有创新型人才才是社会的唯一需求,也不是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育的产品是人才,不同于标准化生产的制造业,教育面对的是天赋秉性有差异的个体,好的教育应该体现个性化教育,能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天赋特长和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学习和发展。

北京大学上世纪80年代末期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十六字教学改革方针,这成为北大之后20年教学改革的指南。比如,我们为了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为文科生开设了涵盖不同知识点的多样化必修课“文科计算机基础”,为理科学生开设了全校必修课“计算机概论”、“数据结构与算法”;为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开设了全校“通选课”。具体到信息学院,我们对本科生进行“分类培养”,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目标与兴趣,把一些课程又划分如下:为拔尖学生设立实验班,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A类课程,以及为非计算机专业理科生开设B类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针对一些课程开设了相应的实习课。此外,还设置了丰富的专业选修课,并设立了本科生导师制度,对本科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培养。

米新江 廊坊师范学院计算机教学部

我认为,好学生应该能够胜任学习任务并妥善处理学习、人际、生活事务等方面之间的关系。

学生们要学的东西有很多,要做的、要考虑的也很多。从社会发展来讲,全球化的趋势明显,信息化的大潮已经昭示这个时代必将具有的特点:即时、快速、广阔!这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相对性、转化性和强烈的时效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有辨别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当然学生能否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并将信息转化为财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今后发展的好坏。所以在今天看来,只是成绩好的学生已经算不上是好学生,那些把自己局限于教室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孩子们,那些只会奋笔疾书地写作业、做题、备考的学生们即将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学习是学生的分内之事,好学生就是要学习成绩好、学习效率高。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学习本身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明确要学习的内容、运用好的学习方法、做好时间管理,再加上很好的执行力,取得好的成绩简直就轻而易举。

好学生应该以自己探索学习为主、老师教育为辅,适应个性化、订单式的教育模式。这样,学生可以自己把握和控制学习进度,通过开放式的平台和更多的牛人交流对话、开阔思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好学生还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安排,能够从容地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并通过交流和共享体验丰富的人生,对以后的人生有所规划,自主地培养和发展自己。

当然,光有好的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好学生必须要有高素质。素质是什么?我常常教育我的学生,素质就是孝顺父母,那么怎样孝顺?抓住机会、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在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能拿出钱、献出力、扛起家庭的责任;素质就是尊敬师长,要怎么尊敬?逢年过节给那些教育过我们的老师打个电话或发个邮件,见了楼下看门的叔叔大爷打个招呼问个好,其实知恩图报就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一个人的素质不仅表现在生活中,更体现在工作学习上。我常常看学生开发的软件,从他们的设计中便可看出学生的素质水平。我常把微软的例子讲给学生们听,为什么Office这么多年一直保持在办公软件领域的垄断地位,是其把一个“全功能”的文字处理器做到如此精细的地步所体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处处为用户考虑、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它赢得了这么多用户。

好学生拥有的职业素质就是你作为开发者,不能只从自己角度出发,而必须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设计软件,处处以方便用户为原则,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软件才能为用户所接受。素质其实并不抽象。反映在学习上,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学生做的笔记看出来这个学生素质的高低,如果笔记不分章节、没有条理,做出这样笔记的学生素质一定高不到哪里去。所以,通过这么多年的教学,我发现无论是在为人、为学、处事方面,好学生都比较优秀。

无论是网大排名,还是从社会认可度看,廊坊师范学院的综合排名都是属于一般般的本科学校。而高考就像是网眼大小不一的筛子,优秀的学生就留在了筛子的上面,其他的学生,自然就漏到了筛子下面。廊坊师范学院毫无疑问是筛子下面的学校,而“好不容易”考上这所学校的学生又能好到哪里去?不管是学校师资、实验设备、学校氛围,还是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学习习惯等,相对于好学校的学生来说,确实是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是为什么每年的高考结束时,非常有名的学校都要想尽一切办法争夺那些所谓的状元。但是,就是在这样的一所学校里,有一个信息技术提高班,这个班的成员是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的,不分文理、不分男女、不分年龄,却有着共同的梦。

这个班的学生,无一例外都参加国家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之软件设计师中级职称考试,并且全部通过,其中不乏成绩优异者考进了全国前50名。比如2012年下半年软考,8期学生毕桃杨进入全国前50名的第22位,该同学人校时是生物系的学生;2010年下半年软考,6期李雪岐进入全国前50名的第19位,她是电子技术专业女生,目前已经工作,年薪超过10万元。

他们原本与计算机无缘,曾经也与“好学生”的称谓不沾边,但是通过提高班的教育,如今华丽转身,成为IT精英。这说明接受教育固然重要,但是,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更为重要。

在目前的高考体制的教育下培养出来的是“鸭”,而提高班要培养的是“狼”。提高班为实现这个目标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在学生进入提高班的第一个阶段,不是对他们灌输计算机知识,而是培养兴趣,调动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

第二个阶段就是重新激发学生好奇心,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素质,Open eyes!好奇心是人类生来就有的优秀品质,但是我们的学生在多年的“教育”之下已被打压殆尽,所以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是重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保持学习的兴趣。

第三阶段是使学生真正学会使用网络和习惯使用网络,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编织知识网。

第四阶段,让学生适应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再拘泥于教师和教室,逐渐实现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五阶段进入工程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品德素质、职业素质。

第六阶段进行基础理论培养,鼓励他们取得行业资格和职称资格,准备敲门的金砖。

第七阶段,使用时下先进的技术和思想,让他们像狼一样如饥似渴地学习,进一步充实知识、提高能力。

试想,有了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思想、这样的教育,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学生怎能不优秀,怎能不脱颖而出,怎能不“好”?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刘小静 青海大学计算机系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高中毕业后就读奥勒冈州的里德学院,但只念半年就因为父母财务紧张而辍学。“最成功的辍学生”盖茨在1973年进入哈佛,两年后辍学,和比他高两个年级的老友保罗·艾伦一同创办了微软。全球有很多这样的知名大学肄业生们,他们却在事业上有着惊人的成就。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才算好学生呢?高校又如何培养好学生呢?

长期以来,在家长和老师们的心中,好学生一定是那些“考试成绩优秀”“遵守纪律”“循规蹈矩”“老实听话”的学生,而那些思想活跃、性格开朗、遇事肯动脑筋、常有自己的看法、爱提意见的学生却很少被评为优秀。在就业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那些公认的好学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而那些不太听话,颇有个性的孩子,反而比较受用人单位青睐。

那么优秀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学生不分好坏,而好学生不一定是人才,我们应该多元化地去评价学生。青海大学计算机系在建系之初,将面向西部地区的信息技术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备如下特点的高级专门人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相关数学知识,具有创造性地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信息系统构建和应用的潜力;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以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应用知识,对信息技术的效用和发展趋势有深入理解和评估能力;有良好的组织管理和交流沟通能力,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除了一线的教学工作,我也做过辅导员、团总支书记、班主任,并带过班。在学生的入学教育中,我们在第一次班会上给学生的要求就是先学会做人,再做学问。一个人可以没有学问,但必须要有人品,做人要心地善良。我带过的学生中有一位同学,他大一的时候经常在网吧玩游戏,各种游戏组成了他的生活,在第一年的综合考评中年级倒数第三。我多次跟他谈,发现这位学生挺活泼,也比较善良,后来经常侧面鼓励他,让他多参加一些活动,活动中我也经常给他提供机会让他当队长。后来在大二时他参加系里的辩论赛,在一次次辩论赛及准备的过程中一点点成长起来。我们系虽然是全校最小的系,但是那一年我们拿到了全校的冠军,他也从中收获了一次最大的胜利。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向身边的朋友学习,学习他们的钻研和刻苦精神,自己也慢慢成长,少了一些轻浮,多了些稳重。大三上学期他竞选上了我系学生会主席,在各方面的工作中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带领学生会成员圆满完成了很多工作,得到了系里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大三下学期他和自己的小团队在一次软件比赛中获得三等奖,现在他在实习单位也经常得到别人的高度认可。那天他还高兴地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他今年可以拿到奖学金。他的成绩至今最好也就在班里前10名,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学生就是非常优秀的好学生。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一种渴望,那就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其实,每个学生心里也希望自己与众不同,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这样孩子也会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更有价值。在他们身上,我们会发现成长中最重要的并不是考高分,而是在成长路上的不断感悟和思索。作为教师,我们在学生的成长中要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更应该懂得宽容学生,学会欣赏学生,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老师的爱可以感染学生,让学生也爱自己的老师,这种情感流动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人格品质就会不断地进步,一个和谐的、积极的、充满活力的氛围就会形成。

赵欢 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在中国的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里,“好学生”即意味着“听老师话、班干部、成绩好的学生”。中国的基础教育很扎实,让学生掌握了很多知识,但我不得不说,为备战高考而常年进行的题海战术以及标准化的训练抹杀了学生们的个性和创造力。很多孩子原本是有灵气的,但是经过长达12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标准化答题方式和追求考试高分的教育,这些灵气慢慢被掩埋了,或者说沉睡了,但绝不是消失了。中国的高校应该承担起唤醒学生“灵气”的责任,而不是继续抹杀他们的个性,以期为国家培养出富有创造力、具有健康人格和健康体魄的建设者。

好学生在我的眼中应该具备以下特质:(1)心态阳光,能承受挫折;(2)懂得基本礼仪,善于交流;(3)喜欢提问,敢于质疑老师;(4)有想法了乐于去动手实践,并善于总结。如果具备上述某一条,我认为他就是一个好学生;具备其中多条,那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了;都具备则是稀有珍品了,若得这样的学生教之,实乃教师幸事。

作为高校,应该去发现这样的好学生,挖掘学生身上这样的潜质,并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这样的人才。我们应该思考我们的课程教学环节、成绩评定方式直至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否利于这样学生的脱颖而出。中国的高校不能只成为读死书、会考试学生的天堂,继续坚守基础教育阶段“好学生”的定义,那样才是中国教育之不幸。

马礼 北方工业大学

评判好学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我认为好学生肯定不能只用成绩的好坏来评判,他们应该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学习过程中刻苦努力,成绩好不骄躁,成绩差不气馁,善于总结不足、发挥优点,能够独立思考,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的学生。

我国高校怎么培养好学生呢?目前情况下,我国现在的教育体制应该说基础良好,对学生的管理和要求都较为全面,但也存在较大问题。问题之一是应试教育环境下,多种游戏规则综合作用,使得应试教育漩涡越陷越深。在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影响非常深远,目前也正逐渐影响着大学。部分大学由于追求一些数字化的指标,把本应能够自由发挥的个体逐渐逼进了应试教育的牢笼。学校为了就业率、毕业率、学位率、考研率、英语通过率等数字化率,变相地采用应试教育模式;为了通过课程考核,教师故意降低考试题目自由发挥的比例并降低难度;为了提高英语通过率,设置专门的英语强化辅导;为了提高考研率,设置专门的考研辅导等。所有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占用了学生的时间,最终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逐步形成,也制约了培养好学生的环境。

我们的大学要培养好学生,我认为首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这个氛围包括良好的管理机制、良好的教师队伍、良好的实验和创新机制。良好的管理机制应该从教学管理部门出发,为学生创造自由学习的空间,去除各种数字化评判假象,用真正评判学生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手段评价学生,不应当仅仅从不及格率、毕业率等指标绑架教学效果,因为不及格率低不等于教学效果好!

良好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好学生的核心,教师本身需要投入精力,有奉献精神、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好学生;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创新机制是培养好学生的重要硬件保障,学校应多层次、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环境,比如引导学生参加高质量的学科竞赛、创新设计等,尽量为学生提供良好条件,包括实验条件和老师的具体指导,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和优秀实践能力的好学生。

此外,要多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让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善于发现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多抛给学生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注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邝继顺 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小学教育的最终结果是向中学提供能够继续读书的中学生。中学教育的最终结果除了向高等院校提供能够继续读书的大学生外,还要向社会直接输出劳动者。高等教育则要培养出高级劳动者,即所谓的高级技术人才。因此,培养好学生本来就不是高等院校的任务,而是小学或中学的任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小学和中学没有培养出足够好的学生,而大学又是最后一个在校进行系统学习的阶段,因此大学兼有培养好学生和高级劳动者的双重任务。

在小学、中学和大学三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好学生有不同的标准。大学里略去品德、为人与性格方面,简单地说,身体好、学习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前者容易理解,后者是什么意思呢?学习好意味着4有: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坚强的学习毅力。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动力,对学习没有兴趣,自然不是好学生。学习方法不对,思维方式有问题,则不能揭开事物的表象,把握其本质,想学也学不好。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通常能把学习当着一件快乐的事情,会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展开学习,并拥有足够高的学习效率。学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一碰到困难就害怕、就退缩,甚至改变学习的初衷,终将一事无成。

一些媒体,特别是影视媒体,在大力宣传名人时,总是说这个大学没念完,那个只上了高中,甚至还有些人才小学毕业,现在却是企业老总,身价数亿,如何了不起。其实人们很少看到科学家是怎样成功的,他们经历了什么的磨难,他们为人类做出了什么贡献,他们应该受到怎样的尊重。媒体对科学家的宣传力度远远小于对企业家的鼓吹程度,拜金主义十分盛行。目前中国的大学迫切需要来一次“洗净灵魂”的“运动”,以各种方式强化学校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阻挡或削弱社会不良习气和不良价值倾向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大学学习的特点是深入化与系统化突出,专业性与扩展性强,强调学科的基本原理及各课程之间的关系和拓展空间,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或在工作岗位上再学习提供帮助或指引。中小学阶段,学生使用最多的思维方式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而辩证思维、抽象思维则较少使用,跳跃式或批判式思维几乎没有使用。大学阶段,掌握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特有思维方式是学习好的重要前提。因此,中国的大学非常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学习与运用各种思维方式的训练,特别是增强应用批判式思维的能力。

学生学习的好坏,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在信心、兴趣、习惯、意志、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中小学阶段,老师多半采用填鸭式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把学生训练成了没有思想、只会考试的机器。大学应该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由思考空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课堂上敢于质疑、敢于发问,遇到问题喜欢独立思考,课前有所准备,课堂捕获要点,课后尽情发挥等。

我们的学生喜欢或善于做计算题,不喜欢或不善于做应用题,为什么?除了能力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为之付出努力。对于这种现象,说得轻一点是怕困难,说的重一点是逃避主义的懦夫思想在作祟!大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改题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原因仍然是不敢面对困难,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大学教育应彻底改变这种现象,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与此同时还要多加鼓励,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通过努力取得的任何成绩,哪怕是一丁点进步;要按梯度准备一些有相当难度的问题,不要担心学生做不了;布置作业时尽量少布置“弱智”题,多布置应用题。

王然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将来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学生都可以说是好学生。要培养好学生,我们要设计科学的培养模式。培养模式主要包含三个要素:教学制度、教学模式和人文环境。在培养模式的设计方面,大学总体上应该在面向社会实际、强调学科交叉、重视能力培养、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团队精神、训练系统思考和创新能力等。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者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知识的认识、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对学习成绩的归因四个方面。学习动机具有激发、维持、强化学习行为的作用。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是引起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内驱力。培养、激发并维持较强的学习动机是促进学习活动的源泉,它可以激发学习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驱动学习者积极采取一系列学习行为去接受信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多样性。

由于学习者扮演着多维的社会角色,肩负着多重的社会责任,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呈多样性,大致可以分为3类:一是个人价值的需要,包括提高学历层次、充实个人生活、实现自我价值、改变社会地位等;二是求知的需要,包括获取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满足个人兴趣、爱好;三是职业发展需要,包括提高工作能力、解决就业压力。

(2)主体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操纵者”是学习者本身。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学习者的自身,其学习动机表现出鲜明的主体性。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付诸实施。

(3)实用性。

学习者参与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所面临的职业与生活问题,因此,学习者更多地希望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最快而有效地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