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明皇室与北京洪恩灵济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明皇室与北京洪恩灵济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北京西城区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通衢――灵境胡同,西头连接着繁华喧闹的西单北大街,东头连接着庄严肃穆的府右街。灵境胡同因“洪恩灵济宫”(简称“灵济宫”)而得名。北京洪恩灵济宫是明永乐十五年(1417)成祖朱棣为祭祀洪恩灵济真君徐知证、徐知谔兄弟(即二徐真君)而敕令修建的,此后,经过明英宗、宪宗的不断扩建,成为一座“雄伟轩敞,不下宫掖”的宏伟道观,名列明代京师九庙之一。《帝京景物略》称:“皇城西,古木深林,春峨峨,夏幽幽,秋冬岑岑柯柯,无风风声,日无日色,中有碧瓦黄,时脊时角者,灵济宫。”①由于北京洪恩灵济宫在清初时即已荒废,在现在的灵境胡同已找不到其任何遗迹,近世出版的有关北京宫观的考古文献亦漏载此宫,因此,许多人并不知道它的存在。笔者查阅了许多文献,试对北京洪恩灵济宫的历史略作考察,以向世人再现这座可与皇宫相媲美的宫观。

一、北京洪恩灵济宫之来历

二徐真君是何方神圣?明成祖为什么会敕建宫庙祭祀二徐呢?这得从有关传说说起。二徐真君是五代以降福建省闽侯县青圃村一带民间信奉的神灵。闽人对二徐的崇奉始于后晋开运年间。相传后晋开运二年(945),闽王内讧,徐知证、徐知谔尝率兵平闽,大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受到闽人的爱戴,闽侯青圃村民在鳌峰龙湫之北剪茅为屋,立生祠奉祀二徐。二徐深受感动,对乡民说:“予明年当去世,而寄于此,与若等好也。”第二年,二徐果然相继化去,“精魂不爽,降而为神于鳌峰之阳”。青圃当地百姓奉二徐为神明,“岁时伏腊,祀事罔缺”②。此后,闽人对二徐的崇拜热情不断升级,赋予二徐灭火、治病、祈雨、治水、灭蝗、御寇、祈子等多方面的职能,“凡旱潦虫蝗之灾,水火寇盗之危,疾病婚葬之请,随祷随应,若响若答”。③由于二徐累显灵迹,被青圃村民私谥为“护境感应王”, 嘉熙三年(1238),宋理宗正式赐予二徐真人庙“灵济”庙额。元代,当地百姓更是事无巨细都要卜问于二徐真人,甚至在修路铺桥和修建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时,往往也是以二徐真人的名义疏文来号召大家出钱出力的。元贞二年(1296),元朝廷敕封二徐为“九天金阙明道达德大仙显灵溥济真人”、“九天玉阙宣化扶教上仙昭灵溥济真人”。明永乐十四年(1416),成祖病重,“百药罔效”。青圃灵济宫庙祝曾陈孙(又称曾辰孙、曾神孙)在朝官的引荐下奉二徐香火到南京为永乐皇帝扶乩治病,“施以灵符,济以天医妙药,随言随效,感应如响,使困弊之体既危而即安,沉痼之疾尽脱而复旧”。④

福建灵济宫庙祝曾陈孙治愈永乐皇帝顽疾应是确有其事,因为类似的记载不仅在福建闽侯民间广为流传,而且见于《明史》、福建地方志及文人笔记小说等各种文献资料中。如《明史》称:

礼部郎周讷自福建还,言闽人祀南唐徐知谔、知诲(注:误,应为徐知证、徐知谔),其神最灵。帝命往迎其像及庙祝以来,遂建灵济宫于都城祀之。⑤

《福州府志》称:

灵济宫,在金鳌峰下,祀五代时南唐江王徐知证、饶王徐知谔。……《晋安逸志》:男子曾甲,世居闽县金鳌峰下灌园,园中有破祠,其神常栖箕,自称兄弟二人,南唐徐知诰之弟知证、知谔也。晋开运二年,率师入闽,秋毫无犯,闽人祀我于此。自是书符疗病,验若影响。永乐间,成祖北征不豫,诏曾甲入侍,运箕有验,遂封知证清微洞元真人,知谔弘静高明真人,敕有司建庙。⑥

文中所说的“曾甲”即是灵济宫庙祝曾陈孙。明人黄瑜的《双槐岁钞》中亦载:

永乐丁酉二月建洪恩灵济宫于北京皇城之西,祀徐知证及其弟知谔。……(二徐)尝帅兵靖盗,闽人德之,立生祠于闽之鳌峰,累著灵应……宋高宗赐祠额曰“灵济”。入国朝,灵应尤著。有道士曾辰孙者,扶鸾则二神降之。文皇帝遣人祷祠辄应。间有疾问神,神降鸾书药味,如其法服之,每奏奇效,辰孙大被宠赍,因请建宫加额。⑦

散佚于民间的经籍《灵济宫神文志》更是详细记载了曾陈孙为明帝王治病的前后过程。

为了答谢二徐真人,永乐十五年(1417),明成祖敕封徐知证为“九天金阙明道达德大仙显灵溥济清微洞玄冲虚妙感慈惠洪恩真人”、徐知谔为“九天玉阙宣化扶教上仙昭灵博济高明弘静冲湛妙应仁惠洪恩真人”,封其父为“翊亮真人”、其母为“淑善仙妃”,徐知证妻子许氏为“贞应仙妃”、徐知谔妻子陶氏为“恭静仙妃”。 同年,为了方便祭祀二徐真人,明成祖“敕尚书方宾、指挥林观,于北京内城西建灵济行宫,东西盖亲睦、注生堂,两廊将帅兵从皆依福建祖宫”。⑧“命有司春秋致祭,岁易时衣”。⑨灵济宫建好后,明成祖还御制碑文。尽管碑文较长,但很有史料价值,兹抄录如下:

朕惟自古英贤,生为名臣,著庇民之功;没为明神,赞天地之化。鼓动流荡,行乎两间,以荫福斯民,御灾捍患,枯吹生,濯濯洋洋,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者,非智虑所可得而测也。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其此之谓欤?惟九天金阙明道达德大仙显灵溥济真人江王、九天玉阙宣化扶教上仙昭灵博济真人饶王,其功德充溢,盖若是已。神南唐之胄,生有民社之勋,没录仙班之籍。伯仲齐美,华萼联芳。领职上天,耀灵下土。呼吸响应,电迈风行。下民是冒,父母其依,慈祥仁爱,物赖以宁。乃者朕躬弗豫,用药百计,罔底于效。神默运精灵,翊卫朕躬。顷刻弗违,随叩随应。屡显明征,施以灵符。天医妙药,使殆而复安,仆而复起,有回生之功,恩惠博矣!盛矣!朕揆德凉薄,何由获兹?永怀神德,曷其能忘?海深岳峻,其焉有极。盖有功必报,国之恒典。是有祝册加封神号,伯曰清微洞玄冲虚妙感慈惠护国庇民洪恩真人,仲曰高明弘静冲湛妙应仁惠辅国佑民洪恩真人,旧号俱如故。大新庙宇,亢爽轩豁,称神所栖。爰敕有司,虔洁香火,春秋祭祀,岁易时衣,给洒扫五户,表朕悃幅,答神洪庥。虽然神功之厚,而报赉之薄,神固无责于报否,在朕心不能已矣。夫天地之德曰生,神体天地之道,弼亮化机,出幽入明,翕张忽。遨游太清,监观四方,济利群生,功在霄壤。昭昭若此,固有不可得而名言者。乃彰神绩,勒于贞石,树之于庙,垂示无穷。并系以诗曰:

天产英灵为世杰,出入幽冥犹一。

生著勋劳保瓯粤,没为明神崇伟烈。

芒芒海甸倚芘樾,雨寒燠调以制。

冬无凌兢夏无,冷气远殄靡。

不稷高黍岁穰桀,驱扫不祥走妖蛮。

晨钟暮鼓乐髫耋,卓彼鳌峰峻且截。

蜿蜿回抱天造设,春兰荐芳秋鞠。

寒泉白石漱清洁,神之游兮羽葆医。

飞云翩翩道幢节,来忽往灵。

呼吸响应速以偈,济利溥博无时。

四时报享繁献,卫朕之力畴与埒。

维矢铭心与刻骨,书思著德勒坚碣。

垂示万古昭日月。

永乐十五年五月初一日⑩

二、明代北京洪恩灵济宫之盛况

曾陈孙以二徐真人的名义扶乩施药,治愈明成祖的病,这奠定了朱氏子孙敬奉二徐真人的基础。永乐十六年(1418),明成祖加封徐知证为“九天金阙明道达德大仙显灵溥济清微洞玄冲虚妙感慈惠护国庇民洪恩真君”,徐知谔为“九天玉阙宣化扶教上仙昭灵博济高明弘静冲湛妙应仁惠辅国佑民洪恩真君”,其父为“翊亮真君”,赐庙额“洪恩灵济宫”。 十七年(1419),朱棣钦设奉祀官曾陈孙,令其在北京洪恩灵济宫“守宫奉祀”二徐真君。初依福建祖宫挑选12名老实至诚的道士在宫中看守香火,后又添选张守真、吴希敏、张一宁、曹承祖、殷一正、郭通、姚可道、张福延、史道颐、崔守一、吴得中、陆上文、倪正道、娄景中、葛子真、孙本道、卢混成、张友松、吕道存、杨遇春、樊云山、罗仲山、吕志中、郑守清、朱道方、陈崇木、朱崇先、道弘、胡文、史庆安、韩得、朱道安、周宗道、钱用常、金以宁等35名道士。

继明成祖之后,明仁宗、宣宗、英宗、宪宗都十分推崇二徐真君,“率旧循章,咸隆礼”。 洪熙元年(1425),明仁宗命礼部集僧众,分别在庆寿、海印、能仁三寺及灵济宫各建荐扬大斋七昼夜,“资皇考妣之福,斋醮不许百官行香”。 宣德二年(1427),朝廷在灵济宫建延禧、集庆斋坛。八年(1433),命第四十五代天师张懋丞建醮于北京灵济宫。正统初年,明英宗重修北京洪恩灵济宫,加封徐知证为“九天金阙明道达德大仙显灵溥济清微洞玄冲虚妙感慈惠护国庇民崇福洪恩真君”、徐知谔为“九天玉阙宣化扶教上仙昭灵博济高明弘静冲湛妙应仁惠辅国佑民隆福洪恩真君”,比永乐帝时的封号分别增加了“崇福”和“隆福”两个字,封号长达34个字。

明宪宗时,朝廷对二徐的崇奉达到了顶点。成化二十一年(1485),明宪宗下诏令内宫监太监黄顺、陈贵、太子太保定西侯蒋琬、太子少保工部尚书刘昭等人,负责扩建北京灵济宫。明宪宗《御制重修洪恩灵济宫碑》称:

朕嗣祖宗大业,荷神庥庇,深虑崇奉之心,有所未至。乃于成化乙巳秋,命内外重臣,董工鸠材,恢拓故基,增置殿堂廊屋,务极坚缜。

第二年告成,其规制为:

正为玄都、紫府前后二殿,中为穿堂,前为轩,后殿左右为无极、通灵二殿,前后东西列威虚、明阐、显佑、高玄四殿,殿各翼以画廊,殿之前为大阐威门,旁东西有辟门二,前列碑亭四、钟鼓楼二、琉璃砖纸楼二。又前为天枢总门,旁东西亦辟门一。又前为山门,匾曰“洪恩灵济宫”。旁东西亦辟门,门内列云板钟亭二、幡竿二、井亭二、门房二、神库二、厨一、法堂、道房、方丈,东西以间计总三百五十有奇。周围缭以坚垣,以丈计长八十三又五尺、广五十七又八尺。山门外蓬莱、阆苑二牌坊东西对峙。南蔽高垣,延袤五十七丈许。垣之南为灵济桃源堂,堂庑房舍若干楹,亦缭以垣。

  为了保护灵济宫,明宪宗“命太监韦兴,按时往彼,提督住持人员,责令应役人户,常川洒扫,务令洁净,及禁约诸色人等,不许轻肆出入,致有渎慢,系放头畜,致有损坏,敢为非横,欺凌道众,尤须严防抵换窃取器物等项”,同时,赐给灵济宫无数奇珍异宝,并拨给9顷74亩田地以满足灵济宫日常香火之需,“亦不许人侵占”。南京图书馆制作的《徐仙真录》缩微胶卷中收有成化乙巳重建洪恩灵济宫图、成化乙巳重建鼓楼图、成化乙巳重建钟楼图、成化乙巳重建洪恩灵济宫新碑图、成化乙巳新建护持碑亭图,从中可以看出重修后的北京灵济宫确实是“琉璃金碧,焕然辉映,冕服供具,秩然齐备”。其规模之大,远远超出前代,不能不说盛况空前。成化二十二年(1486),明宪宗加封徐知证为“九天金阙总督魁神洪恩灵济慈惠高明上帝”,徐知谔为“九天玉阙总督罡神洪恩灵济仁惠宏净上帝”,虽然封号的字数由原来的34个字减少为18个字,但神格却由“真君”而至“上帝”,二徐的神格达到无以复加的等级,神像的衣袍也由已有的“皮弁冠、大红纱罗丝织金云龙朝服”,加以“平天冠、明黄纱罗丝衣服”,“其黄服五年一次更换焚化,红服十年一次更换焚化”。每月朔望、万寿圣节、正旦、冬至及二真君诞辰俱有祭祀,“遣官行礼,及时食献新”,而且“遣内官前往福建赉送”。

在明皇室的大力推崇下,北京洪恩灵济宫形成强大的教团组织,仅宣德十年(1435)至弘治十一年(1498)就传有张云渊――陈宗然――严大容、屈大贞、樊大坚、阎大芳、王大旋、田大昌――孙曾、宋元纲、孙熙铭一系。北京洪恩灵济宫香火旺盛,拥有众多的信徒,“每月朔望,烧香献纸不下万数,不论官民之家,闺女塞道填门”。

三、明末清初北京洪恩灵济宫之衰废

由于明宪宗过分推崇二徐,引起大臣们的强烈不满,要求罢祀二徐的呼声日益高涨。在大臣们的一片反对声中,自明孝宗始,明皇室对二徐的崇奉热情日益减退。弘治初,礼部尚书周洪谟、礼部侍郎倪岳等人便强烈要求正祀典、废淫祀,要求革去二徐的上帝封号,罢免对北京灵济宫的祭祀。如礼部尚书周洪谟指出:

所谓金阙上帝、玉阙上帝者,为祀五代徐温之子知证和知谔,知证封江王,知谔封饶王,尝提兵平福州,闽人德之,图像以祀。宋赐额洪恩灵济宫。考国朝御制碑,谓太宗尝病,药罔效,祷神辄应,因大新闽地庙宇,春秋致祭;又立庙祀于京师,加封知证金阙真君,知谔玉阙真君。正统、成化间,累加号为上帝,每朔望节令,俱遣官祭祀。请仍存闽之庙祀,废京师诸祀,革其帝号服色,止称真君。

所谓神父圣帝、神母元君及金、玉阙元君者,即二徐之父母及其配也。乞削去其圣帝、元君之号,并罢其祭祀。

弘治元年(1488),明孝宗采纳了周洪谟、倪岳等人的建议,“革去二真君并其父母妻帝号,封号仍旧”。由此,仅当了两年“上帝”的二徐,便在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声中被革去帝号。

然而,明朝的大臣们并未善罢甘休。弘治十八年(1505),明孝宗驾崩,武宗即位。同年冬至,武宗依例遣尚书李东阳致祭灵济宫,大学士刘健便上奏极力反对,他认为“灵济真君生为叛臣,死为逆鬼,而冒名僭礼,享祀无穷,惑世诬民,莫此为甚”,要求革去祭祀二徐之礼,“将前项祭祀通行革罢,免令臣等行礼”。不过,明武宗只采纳了刘健的部分建议,下令对二徐真君“今后不必遣内阁重臣,止令太常寺官行礼”。之后,失去皇室鼎力支持的二徐真君和北京洪恩灵济宫日益遭到冷落。嘉靖十年(1531),中允廖道南请撤北京洪恩灵济宫二徐真君,“改设历代帝王神位及历代名臣”。崇祯十五年(1642),科臣左懋第上疏称:“二真人乃叛臣之子,不宜受朝臣拜跪,请以帐幕隔之。”崇祯皇帝批准了左懋第的奏请。

清代,北京洪恩灵济宫很快荒废,灵济宫的名称在人们的口传中被讹传为“灵清宫”、“林清宫”、“灵境宫”。民国以后,灵济宫所在之地变成灵境胡同。

那么灵济宫到底是在什么时候荒废的呢?灵济宫应当在灵境胡同的什么位置呢?对此,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有关北京的历史文献中皆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明人张爵在《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著录有中城安富坊“灵济宫”的街名。可见,灵济宫街名在明末已存在应是毫无疑问的。《康熙顺天府志》卷三“建置之庙寺”中有“灵济宫”条。另据乾隆皇帝敕编的《日下旧闻考》载:“臣等谨按灵济宫久废,今土人呼灵清宫者即其旧址。‘济’呼为‘清’,声之转也。”吴长元在《宸垣识略》卷七中载有“林清宫”条,并载曰:“洪恩灵济宫在皇城西,明永乐年建,祀五代徐知证及其弟知谔,今废。土人呼灵清宫。”《光绪顺天府志》和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中亦有“灵清宫”条,称:“灵清宫即灵济宫,济呼为清,声之转也。”可见,至迟在乾隆朝时,灵济宫已荒废,并被讹传为“灵清宫”、“林清宫”。

注:

①[明]刘侗:《帝京景物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54页。

②[元]陈梦根《徐仙翰藻》,《道藏》第35册,北京、天津、上海:文物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影印本,1988年,第416页。

③④⑧⑩⑪⑫⑯⑰⑱[明]方文照:《徐仙真录》,《道藏》第35册,北京、天津、上海:文物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影印本,1988年,第511、521、562、522-523、573、527、564、566、566页。

⑤[清]张廷玉:《明史》卷299“方伎・袁忠彻”,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7644页。

⑥[清]徐景熹:《福州府志》卷14“坛庙”,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

⑦[明]黄瑜:《双槐岁钞》卷3“洪恩灵济宫”,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⑨ [明]陈九德:《皇明名臣经济录》卷12,明嘉靖二十八年刻本。

[明]俞汝楫:《礼部志稿》卷88,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明]周忱:《双崖文集》卷2。

[明]张正常:《汉天师世家》卷3,明万历续道藏本。

[明]方文照:《徐仙真录》(缩微制品),南京:南京图书馆1997年制作。

[明]黄训:《名臣经济录》卷29礼部“正祀典疏”,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明]林瀚:《陈宗然墓志》,中国国家图书馆,墓志7793。

[明]郑纪:《东园文集》卷3“修明祀典疏”。

《明孝宗实录》,《明实录》第28册,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1962年,第0315页。

[明]何乔远:《闽书》卷2“方域”,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

[明]陈子龙:《明经世文编》卷53“刘文靖公奏疏二・金阙玉阙真君祀典疏”,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1“京师帝王庙”,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明]左懋第:《左忠贞公剩稿》卷1。

[明]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7页。

[清]张吉午:《康熙顺天府志》,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17页。

[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44,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5年。

[清]吴长元:《宸垣识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33页。

[清]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清]张之洞:《光绪顺天府志》卷13“京师志”。

(作者单位:莆田学院社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