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告别一个荒凉的时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告别一个荒凉的时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个时代结束了

第二年冬天,天气出奇地寒冷

而在它的最后一场飞雪中

一封来自远方的重点大学录取书竟然落在了我的手中!

――王家新《一九七六》

诗人王家新在他的诗作中记载了一件令他毕生难忘的大事,诗中的“第二年”正是恢复高考的1977年。王家新清楚地记得:去领取武汉大学中文系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是一个漫天飞雪的天气,“外面雪花飘舞,心中血在燃烧。”

王家新是当代著名诗人,创作力持久而旺盛,从上大学创办珞珈山诗社公开发表诗作到今天,王家新写诗已经30年了。王家新成名于朦胧诗潮后期,经过第三代诗潮,再到如今的个人化写作,其间风云变幻潮涨潮落,他以坚持和独立的品格历久弥新。德国汉学家顾彬曾经这样评价他:“王家新属于少数一批坚持下来的诗人之一,他从来没有让步退缩。”

文学梦的诞生

王家新的父母都是中小学教师,当时教师的社会地位很低,在期间饱受了工作调动之苦。他跟着父母从县中学调到区中学,后来又调到偏远的山区中学。这是一个知识荒漠的年代。在中学时候他就爱上了文学,却苦于没有书可看,而父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实在是爱莫能助。

“小时候实在没什么书看,我就架着梯子去看天花板上糊的旧报纸,甚至把鲁迅的杂文都背诵下来了。”王家新在后来的访谈中回忆起年幼时的读书情景感叹道。

上初中的时候,王家新从他母亲的一位朋友黄阿姨家里读到了一本《大学春秋》。书里描写的大学生活深深地吸引了他,尤其是大学生们的追求和梦想让年幼的他热血澎湃。在这本书里,他第一次读到“中国人拿不到诺贝尔奖,是民族的耻辱”这种慷慨陈词。

读到高中的时候,他认识了一位家里有很多藏书的同学。至今王家新还记得,那天这位同学神秘地问他要不要看书,于是他便半信半疑地跟着去了这同学的家中。“我仿佛走进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宝藏,那只大木箱里居然有《冯至诗文选》《曹禺剧作选》《殷夫诗文选》等10多本书”,王家新回忆道。在此后的日子里,他如饥似渴地反复阅读着这些书籍。走在山区的上学路上,他常常大声朗诵冯至的诗歌。王家新说:“正是冯至早期那些抒写青春苦闷的诗,唤起了我内心里一种诗的觉醒。”

知青年代的文学梦

1974年,王家新高中毕业了。这时他刚好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浪潮,被分到肖川区(今均县镇)农化厂劳动,生产一种名叫“5046”的菌肥。王家新在平时劳动之余,仍然坚持自己的文学爱好。他常常跟其他知青点的文学青年来往,并开始进行诗歌创作。县文化馆发表了他写的诗,区报社也常常发表他写的通讯报道,有时候还邀请他去进行文学创作活动。

1976年,他本来有一个机会去读大学,体检也已经通过了,但最后却被当地领导的女儿顶替了。回忆起这件事,王家新并不抱怨,“那是一所化工学院”,“我在冰天雪地的山岭上吟诵一番《沁园春・雪》后,也就不痛苦了,反正我也不想上那个学校。”

高考作文获得满分

王家新默默地在农化厂劳动和写作,坚持着自己的文学梦想,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那天。“消息如一缕春风,唤起了我心中压抑已久的愿望。但同时,县宣传部抽调我去整‘农业学大寨’的材料,要花大半个月,我简直心急如焚。”在整理材料结束后,他马上向农化厂请了10天假,开始废寝忘食地复习备考。1977年的高考是在12月进行的,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王家新说道:“那一年的寒冷似乎还在我体内久久燃烧。”

回忆当年的情形,王家新感到自己的语文、政治、历史都考得很好,尤其是语文,只是数学不够理想,但是考上大学应该没有问题。当年作文的题目是《学雷锋的故事》,他写了一个哑巴进饭店的故事,文章的故事曲折,语言非常生动精练。直到后来上了大学,王家新才知道自己作文被评了满分。

根据当时估分情况,他第一志愿报考了武汉大学中文系,随后的志愿是华中师范大学和北京广播学院,最后被武汉大学中文系优先录取。他进武大后,当上了中文系的学习委员,省广播台还广播了他的高考作文。

这一次高考,彻底改变了王家新的命运。在1978年的春天,王家新“倒退着挥手,拎起背包”,告别了曾经劳动了3年多的农化厂,也告别了那个荒凉的时代,走进了樱花盛开的武大校园。

王家新 中国当代著名诗人,诗歌理论家、批评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现任教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代表作《帕斯捷尔纳克》《临海孤独的房子》《卡夫卡》《醒来》《一只手掌的声音》《游动悬崖》等。其中诗作《在山的那边》被人教社选入初一语文教材,诗作《帕斯捷尔纳克》被人教社选入高二语文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