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我国环境监测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言:随着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方面的科研投入逐渐增加,这就极大的带动了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更是带动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和进步。环境监测的研发是环境监测最基本的一项前瞻性、根本性的工作,是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是环境保护的耳目、哨兵和尺子。同时,由于我国环境先前的发展是粗放式的,从而导致了资源约束瓶颈日益加大,严重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正基于此,探讨环境监测技术的研发和持续发展是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现状、质量

一、对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监测是以环境分析为基础,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和描述环境状态与演化、科学预报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是运行现代科学方法,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进行定量描述,同时尽可能灵敏并及时搜集环境质量变化的信息和对人体健康有无异常影响的信息,在分析、评价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尽早地采取具体有效的行动,以保护人类正常生存与发展的一个体系。

二、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1、资源配置有失合理性

先进的仪器以及设备是保证环境监测有序进行的必备条件,即使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再高,如果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作为基础,那么就很难完成较高质量的监测任务。此外,现今我国很多监测站的仪器设备都趋于老化,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监测技术的发展。而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在资源配置上一方面是资金投入不足,从而难以保证基础设施的配置能够到位;另一方面,在资源配置手续以及制度方面也不够健全,因而会加大成本支出。

2、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素质偏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对环境监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我国监测队伍的素质却难以达到相关的要求。环境监测站对于人才的引进、管理以及培养等都缺少有效的激励以及竞争机制,难以做到有效的把关。虽然近些年来有一些高校环保专业毕业的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的现象,但是多数的监测站由于编制或者是超员现象严重,只能够采取较为保守的办法,造成了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由于缺乏复合型的中高级人才,即使添置了先进的仪器设备,也难以发挥其功效。

3、环境监测能力滞后

一方面,我国环境监测的预警应急能力较差。就目前而言,我国只有很少的城市配备了监测车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因而导致在出现污染等事故时,由于对污染源的自动监控以及流动监控能力较缺乏,很难适应环境管理以及决策的需要。

另一方面,我国监测人员的知识结构老化,其业务能力更是参差不齐,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了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运转。但是我国监测机构的业务培训工作很少,监测人员的知识结构又过于老化,很难及时有效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三、如何有效的提升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管理

(一)、提升监测技术

没有科学先进的监测手段,综合决策和环境管理就没有科学依据,污染减排就缺乏有力支撑,难以对当前复杂的环境形势做出准确判断,特别是如果预警 监测跟不上,就可能在出现突发污染事件时措手不及,应对无方,甚至对群众健康、经济运行、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造成影响。环境监测站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在“十二五”期间,通过推行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和环境监测自动化建设,不断增加监测投入,以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预警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为重点,来努力构建先进实用、整体协调的环境监测技术装备体系。

(二)、提升环境监测技术研发方向

1、强化自动、连续监测技术的研发,应着力研究多种常见污染物的在线连续自动监测仪器,并加强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空气、水、污染源)的联网与数据共享,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污染物的动态状况和变化趋势。

2、重视生物、毒理学监测技术的研发,开展生物与生态监测技术研究,除了用物理、化学手段监测外,还应逐步将生物监测和环境毒理学监测纳入环境质量监测体系,使用生物毒理学来检测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及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性,从而更客观地反映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

3、重点工业污染源总量控制监测技术的研究,加强对于重点工业污染源(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采样和分析方法以及对测硫和总量排放控制方法的研究,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及总量控制、排污申报和排污收费提供技术支持。

4、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的研究。一旦发生事故,就要求环境监测部门能够快速、及时地提供事故性质、有毒有害物质类别等信息及准确、定量的监测结果。因此,有必要开展对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的研究。这又包括开发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等。

(三)、实行四个结合

1、常规监测与重点监测相结合。目前我国环境监测实际上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其监测内容、监测指标、监测频次等尚不明晰,监测工作还尚未实现常态化,特别是农村环境重点实行监测。

2、被动监测与主动监测相结合。目前我国环境监测力度,还相对较弱,我国环境监测的形式还处于不规范的状态,群众如果没有监测诉求、非特殊时期或者项目建设没有特定要求,监测责任主体一般不会实施监测,监测处于被动状态。

3、独立监测与联合监测相结合。现在我国环境监测的基本形式,还是由环保、农业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以部门业务工作需要为出发点,独立地针对某一监测需要开展监测活动。其监测成果、信息、社会群众对环境诉求的救济渠道等 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因此,实现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联合、层面的延伸、力度的扩张、资源的共享,采取独立监测与联合监测相结合,是切实可行的。

4、职能部门监测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我国环境各种 条件和元素也在发生变化,只有身处其中的社会群众才有切身的感受,才最有发言权。因此,对我国环境的监测,职能部门发挥业务主导作用,让社会群众积极参与监 督支持,才能起到作用,这是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方向。

(四)、完善环境监督机制

当前我国很多环境监测数据的得来是部分个人与集体在指定的控制条件下进行的独立活动。因此,完善监督机制和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同样重要。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监测质量监督和考核机制,建立质量管理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开展质量巡查、同步监测、实验室比对、质控考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检查等多种形式的质量监督活动,逐步形成较为全面和完善的监测质量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要建立环境管理和监测网络,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负责本地区环境要素的常规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其监测数据是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依据。

(五)、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管理规范,全面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在污染事件发生前后,要对进行监测的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取舍等做出统一的规范对监测管理进行统一的管理,制定一套可用于应对环境污染的技术管理规范。在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监测点位、采样时间、频次的管理,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开展现场监测的现场平行样、全程序空白样等质量控制;确保现场监测仪器设备完好、计量合格;加强现场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掌握相应的基础理论、现场监测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专业学科知识,最大限度减少现场监测对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作者:孙旭

1990.3――1992.12河北省定州市51039部队医院;

1993.8-至今大连市金州环境监测站;

1995.9――1997.7沈阳师范学院(大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