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理念 新角色 新环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理念 新角色 新环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应该怎样走进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成为一个全新挑战的问题。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及认识,我认为体育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教师要改变过去只重视传统知识技能而忽视学生身心健康的片面思想,一切从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出发,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充分体现体育课的健康价值,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要激发运动兴趣就要求教师在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上要多样化,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位置,体现以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这样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指令被动学习,学生主体性被压抑,没有任何发挥的空间,课堂气氛很沉闷。因此,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走出来,从管理者、领导者、操控者转变为学习者、引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在新课程中实现自我发展。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学习者的角色

作为体育教师,只能是一个与学生平等的永远的学习者,体育课程改革本身要求体育教师不断学习进步,更新知识结构,满足学生充分享受体育文化的要求。21世纪知识载体呈现多元化,使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不断增多,学生学习的渠道也被大拓展,如果我们体育教师不好好学习,不仅没有多少东西可以给学生,而且随时可能被学生甩在后面。所以教师要以学习者的角色去体验体育学习过程,从学习者的立场来发现问题、反思问题,以便结合自身的体验给学生更多的、有效的身体学习手段和健身方法指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案,去调动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将自己的定位在引导者、组织者上。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教材和教学方式,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选择教材及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组织、帮助学生练习,让学生明确学、练的价值,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体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协调和引导功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动态的教学气氛。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服务者的角色

传统教育观念,教师是“尊者”、“长者”,是学生心目中令人敬畏的权威,学生只服从于教师的教育,而新的体育观认为:“体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服务者形象,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

教师的服务是满足学生的体育要求。因此,服务具有特殊性,服务过程的艰辛、富有创造性。而教师的服务形式也是显隐相结合的。例如:课前,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好场地,优美的场地器材的布置给学生美的享受,这种服务是显性的。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反复讲解、示范,耐心的指导,这种服务是隐性的。因此,教师服务的实现就明显带有体育教育自身的独特个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依据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对学生施以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

三、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学生缺乏自我学练的空间,缺乏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表现为: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命活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更谈不上学生个性生动、活泼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是适应新课改的一项措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那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真诚地对待学生和尊敬、理解学生

卡尔·罗杰斯认为:真诚、尊重、理解是和谐人际关系的三大要素。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见,不能欺骗学生,学生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必须相互尊重。只有懂得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所以教师要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一员,尊重、欣赏、宽容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和犯错误。教师要时常进行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感受学生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要热情,鼓励与众不同的练习思考和尝试新动作与做法。同时,要为学生的学习,甚至生活出谋献策、排忧解难。尤其是不鄙视体育困难和歧视犯过错误的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知心朋友、伙伴,建立起和睦共处、情感交融的教学环境

2、既要一视同仁,又要区别对待

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必须一视同仁,差生也要一样对待。因为差生的思想更敏感,处理不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随时提醒自己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由于学生的思想水平、体育基础、身体素质、个性特征、接受能力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别,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选择切合自己能力的练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使每个学生都充分的活动,心理上获得满足。

3、确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学习和发展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必须转变“师道尊严”和“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在运动实践中学习锻炼方法,积累经验,培养兴趣,形成自我锻炼能力,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四、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素质教育倡导发挥学生主体性。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灌输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取得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在新课程下怎样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呢?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和性别特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教学中安排一些选择性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使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和发展空间。例如:安排三大球类项目,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球类,分组练习,教师从旁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自己的特长得到发挥,不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满足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2、确立适宜的学习目标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几种不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在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目标,并且选择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实现目标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另外,由于个人目标的不同,学生们又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选择伙伴,所以他们的心情是愉快的、松弛的,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才得以发挥。

3、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

以往体育课教师实行“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每堂课都把内容安排得很满,学生好像教师手下的兵,一直在指挥棒下操练,没有自己的学习空间,这样学生只会应付了事,不会真正去掌握一种或几种健身方法,也就不会形成自己的终身体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独立练习和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去发挥、去创造、去想象。在教学中,给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让学生自我展现,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自主就没有创新,自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现的机会,展现自己的独立性,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展现实践中的创新成果。

终上所述,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坚持“健康第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就要求教师在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下去实施体育教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