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带着仪器去监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带着仪器去监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去年我曾带着“金属探测仪”去监考,站在考场门口把高举双手的学生一个一个扫描,然后放过,就像集中营里的纳粹军官;今年我又带着试卷和一只黑匣子——“手机信号屏蔽器”去监考,就像敌占区的一名特工。一种荒诞感油然而生。

多么绝妙的矛与盾!探测仪是禁止手机带入考场,屏蔽器是屏蔽带进考场的手机的信号。今年改用屏蔽器,是不是就默认去年不准带的手机,今年可以带了呢?探测仪是考试纪律失效的产物,而屏蔽器是探测仪失败的产物,那么屏蔽器失败的产物又会是什么呢?也许是一部头部摆动侦测仪,能对考生头部摆动超过规定的幅度自动拍照;也许是一副全包围不锈钢写字袖套,考生双手套在袖套里答题,既能有效防止打手势做暗号,又能保证双手始终固定在桌面上而不会有其他掏手机、纸条的动作。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专注于反作弊仪器的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就会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的。

伴随着荒诞感的是由衷的悲凉。我国现行法律上尚且有“无罪推定”原则,即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可是为什么在校园——这一块净土里就那么肯定有这么多的作弊者?鲁迅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可见,我们在这一点上颇有鲁迅之风。然而,在信任的目光下,作弊者可能会有羞耻之心;在探测仪屏蔽器交织的罗网下,作弊者更多的也许是侥幸之心了。这正像漏网之鱼最大的心理就是侥幸一样,在探测仪屏蔽器之下的作弊者也不会有羞耻之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探测仪探出的是人性之恶,屏蔽器屏蔽掉的是羞耻之心。

也许有人说,学生作弊屡禁不止,技术越来越高明,手段越来越隐蔽,监考教师疲于应付,盯了这个,漏了那个,不借助仪器行吗?我想一个考场若真是到了作弊之风如此炽烈的程度,那么,这种考试可以休矣!而事实上,在我们学校,考场作弊毕竟是少数的几个,只要监考教师在他们“心荡神驰”的时刻悄悄地提醒,把他们试图作弊的念头“扼杀在摇篮之中”就可以了,何必要“绑架”全体学生一起受过呢?再说,从科举时代开始,作弊之风就没有禁绝过,贿赂考官,雇佣,夹带小抄,移花接木……花样繁多,凡事要从两面看,作弊者固然可恨可耻,然“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也罪不容辞,没有考试的逼迫,哪有考生的作弊?当我们在想办法对付作弊的时候,有没有想办法“对付”一下考试呢?

考试应该是师生间信任的体现。学生坐下来,拿起笔,用他的所学来答题,就是对教师的一种信任。教师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是对学生的信任。何时考试成了师生间互相整治的工具了呢?你上课不听,看我怎么用考试来治你;你用考试来治我,我就用作弊来蒙你。师生用作践自己的方式来惩罚对方,于是考试不再是信任的桥梁,而是彼此搏斗的战场。战事不断升级:一方是从夹小抄到带手机,一方是探测仪加屏蔽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是至今不知谁是道谁是魔。

以前总听说“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从目前畸形的考试观来看,应当是“考考考,学生的法宝;分分分,教师的命根”,“考”是个别学生惩治教师的法宝,“分”成了某些教师满足虚荣(或是“实荣”)的命根了。我曾经有一次在办公室听到这样一段对话:一群学生聚到他们物理教师的跟前,嘻嘻哈哈地说,我们这次小高考全班物理通过,老师,你要请客哦……我洗洗耳朵,没听错,不是“老师,我们要请你的客”,而是“老师,你要请客哦”。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位教师激动地连声应道,好好好,请客请客。我可怜的同事啊,今天学生能拿好成绩来“奖赏”你,明天也可能用作弊来惩罚你。

其实,考试不是谁的法宝,分也不是谁的命根。比考试分数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尊重和信任。校方考前开动员大会,列举十几条作弊处罚条例是对学生的不信任,学生作弊是对教师的不信任,校方安装屏蔽器又是对学生的不信任,信任,成了校园的稀缺品。我想,孩子们每天清晨,穿越凶险的马路,趟过冰冷的人潮来到学校,是希望成为心怀信任具有公益心的公民,而不是嗡嗡作响的手机信号屏蔽器下的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