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孩子“犯错”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孩子“犯错”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孩子犯?“错”时,或许只是他的需要没满足

有一次,我在客厅里和妻子说话,儿子言言在一边玩。七岁的言言常常是“不甘落寞”的,何况言言本就属于那种天生好动的孩子。只见他一会儿把电视的声音开得很大,一会儿又在我们周围的沙发上跳来跳去,并不时大声叫。显然,他很想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到他身上,最好是能跟他一起玩。

妻子就说:言言,别吵!大人们说话呢。言言听完,安静了一下,可没一会儿又依然故我。这时,我不想停止谈话去陪他玩,可是他想要陪伴和注意的需要又摆在那里。我不认为言言的行为是“犯错”,那只是他自然地需要而已。怎么办呢?我想啊想,终于想出了一招。当言言又叫喊的时候,我就把食指放在嘴边,看着言言,轻轻地说:“嘘……”大概是言言从来没有看到过别人对他做这样的动作,一下子楞在哪里,随后也把食指放在嘴边,对我们轻轻地说:“嘘……”样子可爱至极,我和妻子相视而笑。

接下来,我和妻子继续聊天,言言就在房间里不停地转换位置,把小手放在嘴边对我们“嘘……”,我也自然回之以“嘘……”。好长一段时间内,孩子乐此不疲,再也没有故意的跳闹、喊叫或者开大电视的声音。

当孩子“犯错”时,???????????或许只是他不知道怎么办

有一次我和孩子们一起去农家采访,采访结束后大家各自开始写采访日记。有一个叫阳阳的孩子在那里拖着长音喊:“我不会写,怎么办呀?我没问清楚怎么办呀?”本来大家都很安静的,他这么一闹,有的孩子就烦了:“你自己刚才没好好采,怨谁呀,别在这影响大家。”阳阳听了更急了,带着哭腔和这个孩子吵起来。小组辅导老师就过去调节,试图安慰和劝说阳阳,收效甚微。

我当时目睹了这一幕,心想阳阳在想什么呢?他为何如此?在我印象中阳阳是有一点依赖、爱抱怨的孩子,这样的个性自然是不敢承担责任、害怕失败的。那么,对他们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告诉他们可以怎么做,给他们希望,而不是停留在他外在的表现——抱怨、哭闹,那不过是因为害怕罢了。究竟是不是这样,我决定试一下,于是开口说:“阳阳,不会写可以学,没问全可以问问别人。”

真奇妙,阳阳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同事们事后都称赞我厉害,其实我只是看到并指引了阳阳的困境而已。

当孩子“犯错”时,不如给孩子一个出路

两年前,我在安徽参加一个亲子活动,全国各地的家庭在一个火车站旁边的咖啡馆集合。大家到达的时间不一致,在等人的间隙,我就和父母们聊天,孩子们就带着那个年龄特有的兴奋劲儿跑上跑下地到处玩。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孩子跑过来说,坏了,有人把咖啡馆的东西弄坏了。我就过去看,发现原来咖啡馆的大厅里,有一个用石子摆成的装饰——“有朋自远方来”的字被弄乱了。孩子们见我过去了,就围在那里,互相叫嚷“是谁先弄的”、“和我没关系”之类。

显然,孩子们在生活中接触的是“被追究”的模式,为了不被训斥,他们互相推卸责任。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当时孩子们的声音越来越大,我先让孩子们安静下来,然后说:“我不关心这些字究竟是谁弄坏的,我想问你们谁能把它复原。”孩子们听我这样说,都很高兴,纷纷举手说“我能”、“我能”。(我猜他们大概心里都松了一口气,除了参与过弄乱装饰的孩子害怕外,那些没参与的孩子也害怕,因为这种不明“罪魁”的情况下,很容易一并受罚的。)于是,我说:“好,那大家一起来吧。”几个字有什么难摆的,很快“有朋自远方来”就还原了。

当孩子“犯错”时,或许可以借此变得更好

这件事不是我处理的,但我目睹了全程。当时我在皖南农村,参加一个封闭式的十多天的儿童营。有一天,营地旁边住的老大爷生气了,不允许孩子们再去他家吃饭了(平时我们都借用人家的地方就餐)。原来有几个淘气的男孩子把老大爷的一堵矮墙踩坏了。

营长就把六七个相关的孩子叫到一起,很严肃地跟他们讲:“现在我们没有地方吃饭了,怎么办?”孩子们有的说:“我们赔偿,去请人来把墙修好”,有的说:“我们应该向老大爷道歉”……孩子们最终商定赔偿道歉,于是便分头行动,好几个孩子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并去联系当地的工人来修,然后大家排着队,去跟老大爷鞠躬道歉。老大爷一看孩子们这么诚恳地道歉也很感动,甚至对自己当初的发火也有点不好意思,当孩子们说赔偿的时候,老大爷连连说:“算了,不用了,我自己和点水泥抹好就行了。”这时候,孩子们请的工人到了,三下五除二地把墙搞定了。

孩子们贪玩爬上跳下地把墙给老大爷弄坏了,当时算是“犯错”,可是通过这次犯错,孩子们懂得了尊重和爱护别人的东西,懂得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从老大爷的态度变化中更懂得了怎样和人相处。一堵矮墙的损坏换来了这么多,不是很好么?

面对孩子的“犯错”,虽然我不敢说批评完全没有必要,但我可以肯定的是,除了批评外,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而且效果常常比批评好。当我们不去着眼于孩子外显的“犯错”或者“过失”,而是去探究背后的缘由,如果孩子不懂我们就教给他,如果孩子不知就告诉他,如果造成不利的后果我们就引导他们如何弥补……这时候“犯错”就不再像看起来那么糟,相反会变成一个机会,我们可以借此帮助孩子成长,也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温暖的爱,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么?

(孟迁 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劳动部育婴师高级培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