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第九读:专题摄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第九读:专题摄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嘉宾:马啸、苏正海、马晓峰、杨占林(三虎)

学生:孙冬敏、梁秀娟

老师:宋刚明

宋:我记得第一次来同心县(编者注: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独特),半夜11点多到的,几个人跑到宾馆对面烤羊肉串,边吃边聊摄影。不想烤羊肉串的回身从纸箱里拿出一本拍同心的画册来,加入我们聊摄影,好多名家他都熟,雷得我们大眼瞪小眼。大家齐声说,我们回去吧,同心烤羊肉串的都是摄影高手,没法儿玩了。

梁:真的?

宋:真的!那人就是三虎,晓峰,晚上找几个人聊聊专题摄影行吗?

峰:好啊,好啊,我马上通知人,

杨:那就在我家二楼聊,我叫老婆买点水果,今天不营业了,

梁:嘿嘿,三虎真有趣。

马:原本我们也有些照相的只是照着玩,对什么读图时代啊,人文关怀啊,还没那么高的认识,只追求一张张单幅照片的完美。之后人来多了,信息量多了,交流广泛了,通过上网什么的,逐渐发现,原来最认可的是有人文精神的东西,而我们这里就是不缺这些东西,只是我们不知如何用摄影的形式更好地表现。

宋:社会进入了读图时代,现在靠拍一两张好照片混世界的时光已经过去了。摄影刚出来的时候与绘画叫板,因为早期拍一张照片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把它作为艺术工具看。现在不同了,数码摄影出来后,摄影变得空前容易,现在人们身上未必带着一支笔,但很多人会带一台相机——现在的很多手机都有摄影功能,甚至一些重大新闻是普通人用手机拍的。摄影的描述功能远远大于艺术功能,所以这是一个用图片讲故事的时代,掌握拍专题的技巧,已不仅仅是摄影家的事,普通人也可以做到。

梁:过去我们把拍照叫创作,东一张西一张的,听说过专题摄影,但专题摄影怎么拍,专题一般由几幅照片组成,对于这些并不清楚。

宋:专题摄影就是用图片叙事,要有主题,就是我们作文的中心思想,摄影专题就是用图片作文。至于多少张合适,一般是根据发表的版面来定的,4张就可以组成一个专题,报刊用一般由6-12张组成,画册可能由60-120张组成,例如罗伯特·弗兰克拍的《美国人》有83张照片,而专题照片超过120张就有些累人了。美国的尤金·史密斯是个拍专题的高手,他发表在《生活》杂志上的《乡村医生》是专题摄影的经典,由26张图片组成。后来他拍了个钢铁工厂,本来是拍三个月的任务,他坚持拍了三年,有上千张好照片,结果,那个专题也容不下了。

梁:我常常拍了一堆片子,却不知该怎么编。

宋:拍照就像我们聊天,有时不知聊到哪里去了,如果不组织,就会废话一堆,没法看。拍照的过程完全是无序的,如果直接呈现,肯定不得要领,这就需要事后编辑。图片编辑是一门学问,在国外,图片编辑与摄影是分开的,从结构上讲,编辑是高于摄影师的,他给摄影师派活儿,指出摄影要点。编辑有点像电影中的导演,眼界要高,统筹能力要强。只是我国目前还无法做到这一点,我国最缺的未必是好摄影师,而是好的图片编辑。图片编辑不好,选择的图片和讲述的故事就不一定精彩,反过来又作用于摄影师的表现。如果摄影师懂一点图片编辑手法,会对摄影表现有极大的帮助。

梁:我们也知道图片编辑的重要性,就是不知从何入手。

宋:编辑还是有些规律和章法可循的。我当过13年的图片编辑,期间常常从音乐中得到启发,比如音乐有展现部分,有高潮,讲究强弱强弱次强弱。我看到一些画册不够好,并不是照片不够好,而是好照片太多了,全挤在一块,结果互相打架,反而削弱了摄影的表现力。摄影专题不是摄影目录,一个好的专题如同好文章一样,要有起承转合。如果版面没什么限制,专题的开头应该有展现部,就是交待环境;接着应该推出你的主题,这是第一个高潮,有可能主打照片就是这时候出现的;接着是大量的中景,这时要掌握好强弱节奏,这中间应该时不时穿插一些刻画细节的特写;在结尾部分也应该有个小高潮,但最好不要超过第一个高潮,最后一张照片应该空灵一些,要有余味。这样你的专题才能收住。如果版面少,也可以采取直接述事的方法,就是直接切入主题,展现部和收尾的程式都可以省去。

苏:那么一组专题是先有想法再去拍,还是拍了之后再编?

宋:这得因人因事而定,如果是委派任务,那应该是先有想法,就是主题先行。就我个人的经验,这样拍出的专题往往是为了完成任务,时间有限,或者你理解不够深入,拍摄时机不够好,常常产生不了特别好的作品。我自己拍摄得比较好的专题,比如《戒毒女》,都是因为拍到了一两张好照片,觉得这张饼可以摊大了,才深入拍摄的。一组专题,一定要有一张主打照片,它是专题的灵魂,

马:专题摄影常常反映的是社会的阴暗面,我不清楚摄影师为什么喜欢拍落后的东西。

宋:我想这是因为一个严肃的摄影师是为弱势群体代言。那些政治人物,明星并不缺曝光率,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些不幸的事总是更有故事性,更能引起人的关注,这也是我们的社会需要改进的一部分。为光鲜的事锦上添花其实没那么重要,而社会上存在的问题才是我们应当广泛关注的,因为决定我们社会健康程度的,往往是木桶理论中的那块“短板”。

马:我们觉得新农村多好看,你们为什么总跑到老村庄去拍?

宋:西方有评论家认为现代城市建设都毁在规划师,设计师手上了,你看那些老的城邦,无论是雅典还是吴哥,各有各的特点,合谐,充满美感,非常入镜。现代都市已失掉了这些东西。你们这里的新农村,房子都一样,像种在地里的麻将牌,生活是方便了,但是不入镜。不要以我们现在的眼光评价什么是先进的,什么是落后的,有些东西要多年后才能看出来,比如老北京,我们当年也认为是落后的,现在回头看,老北京是一件多么美的作品啊!从空中看,城墙如同边框,城墙内,青灰色的四合院。一点点向中间递进,由清灰色变成皇宫的金黄色。老北京是一个整体,如今的北京有了各种现代建筑,但却支离破碎了。

梁:真的是这样!

宋:摄影以美感打动人,而那些经过时间打磨的东西往往更感人。古老的乡村建筑,虽然不是科班建筑师的作品,但它积累了人类千百年的智慧,或依山而建,或逐水而筑,小路,院落,山墙各不相同,非常入镜。新农村要具备这样的特质,或许还需要很多年的时间积淀。另外,你们这里正在移民,那些老村庄将成为历史,摄影是专门定格即将消失的东西的,这也是我们抢着去拍老村庄的原因。

马:这个摄影,好像比写作文来得简单些。

宋:我的认识正好相反。摄影和写作文不一样,摄影你必须到现场,到了现场不一定有你主观想象中的事件和场景。摄影行为必须是当下的,你在场,看见了,拍到了,才能作数。作文有时是你听到,想到就行,而摄影必须眼到,手到,心到,一样都不能少。

苏:我看宋老师拍片从来不摆拍。

宋;也不是,我过去也摆过。摆拍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刚开始接触摄影,控制不住相机,抓不到东西,就会摆,常常喊再来一次;第二种是他脑袋里有很多想法,自认为聪明,以为自己预期的画面比生活中的画面更理想,他也会去摆。其实他不知道,生活才是最聪明的,出乎意料的照片,都是生活中偶发的,它比我们的想象要高明得多。

孙:没错,摆拍是很难出乎意料的。

宋:摄影是借他者的形象说自己的故事,这个就麻烦了,他人的形象常常不按照你的心思演进,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摆拍的原因之一。去了现场,结果脑袋里的构图没有出现,就摆拍——这样做出的专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问题,就会影响观看者对这个事的整体评价,对摄影作品一起疑心这个事情就坏了。如果一个真情故事,被人质疑其真实性,就失掉了感染力,

马:摆常常是因为看了别人的片子,然后想象自己也要拍这么一个片子,模仿的痕迹就在里面了。

宋:我后来不摆的原因,就是觉得生活更聪明,摆拍得不偿失。我现在喜欢拍专题,是因为觉得摄影作为单幅呈现的时候会碎片化,它抓住的是多少分之一秒的真实,仅仅是一瞬间的真实。摄影有时候会以偏概全,放大事实,而单幅照片尤其危险。摆拍,哪怕是出于善意,也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这是由摄影的特性决定的,但摄影相对其他艺术还是最为客观和最接近现实的。一个好的专题,就是努力接近事件的核心,用一批影像来阐述你对世界,对生活的看法,所以专题一般会比单幅更丰满,更接近真实世界。

苏:我爱摄影,它让我的晚年生活充实,我享受按动快门的那一瞬间,我拍《旱塬上的回回》是一个庞大的主题,它让我走上了摄影的不归路。宋老师,你看我还要注意一些什么?

宋:老苏拍的《旱塬上的回回》是一个很大的题目,照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风光,一部分是人物,拍得很用功,也有不少好照片。但是作品让我觉得风光都是旱塬上的美景,缺少叙事性;人物也是典型瞬间的大集合,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有时题目做大了,比较难落在实处。我拍过一个题目叫《吾土吾民》,就是以中国人为主题,拍了十年,跑了很多地方,南至广东北至吉林,东至上海,西至,几乎拍遍了全国,但至今也没有做实。斯大林说过:“如果灾难所带来的人员伤亡是巨大的,那么这个巨大的数字将作为一个概念存在:而如果是一个人的话,那么,这是一个悲剧,”专题摄影如果从一个人,一件事入手,要好刻画得多。当然什么都有例外,弗兰克的《美国人》、马克·吕布的《中国五十年》都是讲一个国家的,都很成功,关键还是看你对题材的掌控能力和摄影语言的表现力。

峰:在咱们同心县,90%以上拍的是本地的人和事,但我也知道,我们大家拍的东西在手法上有个弊病,就是大家有雷同之处,在影像的语言上面没有自己独立的成熟的东西,缺乏个性化的表现。

宋:我感觉你们的影像受过去沙龙手法的影响比较深,是按单幅在拍,而不是按专题手法,每张照片都是可以挂在墙上的作品,但一连起来就不对了:互相撞车打架,缺乏变化起伏。就好比一首乐曲从头到尾都是强音,这在专题摄影是犯忌的,下功夫下过火了,想把每一幅都弄成好作品,结果互相削弱。

杨:宋老师说得对,我们的作品都可以像一幅画那样挂出来,但不构成一个情节。还有就是我感觉我们几个人都出去拍,但一个场景重复的片子太多。

宋:这是手法单一造成的。摄影作为一门表现艺术,一定要讲究手法,很多人拍不好照片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才是好照片,只简单地认为获奖照片就是好照片,而见到的获奖照片又有限,多是沙龙的那一套,这就造成了作品千人一面的局面,

马:哎,这是个功利时代啊,得个什么奖,参加个什么协会,讲起来这些腰杆都直了,呵呵。

宋:能得奖也不是什么坏事,只是要清楚这个奖是属于哪个层面,基层摄影由于眼界受到局限,容易跟风,特别是容易对沙龙获奖作品产生崇拜,往往就跟出问题来了,就像写小说,几千年的小说无非都是说男人和女人,但好作家写出来的一定是不一样的。影像也是,要想专题打动人,影像一定要有个性特点。

杨:宋老师,我还是想看看您的《留守老人》那组片子。

宋:《留守老人》是我在山西拍的,空巢家庭是现在农村普遍存在的现像,拍摄时我一个老人一个老人做调查,做了大量的笔记,很多人做摄影不做文案,这是不对的,摄影表现是有局限的,只有与文字搭配起来才能相得益彰,这组专题《人民日报》用了一整版。

苏:三虎这个年轻人善于学习,悟性好啊。

峰:三虎聪明,昨天还不是这样呢,今天就学会拍局部了,看见老师拍没有脸的局部特写,他今天拍的就把人脸去掉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