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改革进程及我国评级业发展展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改革进程及我国评级业发展展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信用评级是解决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在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运行中起着风险揭示、市场定价、防范信用风险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国际信用评级领域形成了以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为主体的寡头垄断格局。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凸显出现行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种种弊端。本文分析了现行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所存在的缺陷,探讨了国际社会及我国政府为进一步完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所采取的措施、信用评级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及应对建议。

关键词:信用风险;信用评级;评级机构

Abstract:The credit rating is one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the financial markets,especially in the bond markets which plays running the risk of revealing,market pricing,preventing credit risks and other important roles. Over the years,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credit rating was controlled by the three major rating agenc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at formed the main body of oligopoly structure and took the important part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Europe's sovereign debt cri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fects of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credit rating system,and studies the measures taken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our government,a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credit rating on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and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credit risk,credit rating,rating agencies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8-0047-04

一、现行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根本缺陷

穆迪、标普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不当表现,充分暴露了西方信用评级机构体系存在的弊端:一是评级技术有待改进,评级过程不透明;二是评级过程存在利益冲突,从而影响评级独立性和公正性;三是由于评级机构享有法律豁免权,信用评级监管存在缺失;四是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对危机演化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除以上来自技术层面和监管层面的问题外,笔者认为,现行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最根本缺陷在于美国三大评级机构高度垄断全球信用评级市场。这种寡头垄断格局,一方面使评级结果雷同和共振,弱化金融市场监管能力;另一方面,权重责轻现象有可能使评级机构缺失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并产生不良竞争行为,进一步弱化评级质量。国际评级业的垄断格局形成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一)“三大巨头”全球垄断地位的形成与美国强大的资本输出能力密不可分

信用评级是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尽管其行业标准和运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具有一定的从属性和依附性,这决定了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不但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而且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力更多地来自行业之外,是一国的经济金融实力特别是资本输出能力的反映。美国信用评级业在全球垄断地位的形成有其历史背景。全球资本输出自“二战”后获得迅猛发展,而美国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内一直保持着全球最大资本输出国的地位。信用评级是美国评定投资风险、选择投资项目的重要参考依据,评级结果本身是否得到美国认可则成为能否吸引美国资本支持的决定因素。在上述背景下,美国得以较为便利地在全球建立自己的评级标准和评级体系、扶植自己的评级企业,美国评级机构在国际评级业的影响力也迅速提升。

(二)信用评级业的自然垄断倾向造成无形准入门槛

信用评级所需的历史数据资料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信用评级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得以验证。更为关键的是,信用评级是一种公信力产品,“信誉”本身就是评级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良好的“信誉”又进一步提高客户忠诚度,进而使评级机构的市场地位存在“路径依赖”。这使评级行业形成了无形的市场准入门槛,新评级机构的后发劣势非常明显,评级行业格局很难产生“跃升式”的变化。

(三)美国NRSROs特许权制度形成又一道行业准入壁垒

为了规范评级结论的使用和满足监管部门的需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自1975年开始,对信用评级机构实行认证制度,也就是“全国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NRSROs)制度,穆迪、标普、惠誉三家公司成为首批通过NRSROs认证的评级机构,形成事实上政府支持的寡头垄断。此后,信用评级被进一步用于对证券、银行、养老金、保险以及房地产的监管。美国政府及监管部门对NRSROs评级结果的日益倚重,使得证券发行人或投资者在发行、购买或持有相关证券时出于对监管目标的依靠,不得不考虑或受制于NRSROs评级。这种特许权制度限制了信用评级业的竞争,成为评级业又一道行业进入壁垒。由于美国经济金融在全球所具有的主导地位,许多国家在制定金融监管标准时纷纷效仿美国,从需求层面上强化了NRSROs特许权制度的地位,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固化了信用评级业的准入障碍,最终形成三大机构在世界评级市场的垄断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