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建设项目协调管理的探讨和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建设项目协调管理的探讨和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经济建设日益发展的今天,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并且往高、深发展、项目管理向精细发展,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建设项目主体协调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项目主体;协调;管理

1 关键词解释

1.1 项目主体:本文讨论的项目特指建设项目,是指建设项目的参建各方。狭义的项目主体是指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合同主体,有: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总(分)承包单位、劳务单位、物资供应单位以及试验检验、监测单位。广义的项目主体还包括实施政府行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包括质量、安全、环保、卫生等)以及相关的市政部门(如交通、供水、供电、通讯、消防等),甚至是工程所在地民众。所有这些单位或个人都是围绕着建设项目的相关利益者,称为广义的建设项目主体。

1.2 协调:就是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部各种关系,为组织能够正常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实现组织的即定目标。

1.3 协调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含义是主动调和相互作用的子系统之间的能量、物质、信息交换,以确保管理的效率。其目的是协调管理人员通过对项目各主体之间以及项目主体内部进行组织协调,统筹安排,均衡资源,使建设项目主体能够安全、有序、受控的为建设项目服务。

2 建设项目各主体协调管理现状

在把建设项目按照建设单位意图和设计图纸付诸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参与项目管理的项目主体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以下主要针对这三个项目主体进行阐述,说明协调管理的现状。

2.1 建设单位项目协调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协调管理职责认识不足。有的建设单位就没有设立一个专门负责协调各建设项目主体之间关系的管理人员。有的建设单位虽然设立了专门的负责协调管理的人员,但是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项目协调管理人员对自己在项目协调管理中的强势地位认识不足,有的项目管理人员只有等待上级领导安排才会去实施管理工作,有的项目协调管理人员把属于自己份内的工作一部分交给监理单位,一部分交给施工单位代办,没有起到其应有的职能。

2.2 监理单位项目管理人员大多数单位存在人员投入不足、年龄偏大的现象,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但知识结构偏于老化,对新型建设项目的认识不足。对新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研究不透,不全面。由于人员少,有的监理单位项目管理人员只注重形式,不注重结果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3 施工单位(包括分包单位)的项目协调管理存在自身的劣势,在我国目前的建设大环境下,已经造就了施工单位在建设项目各主体中的劣势地位,依靠施工单位的协调管理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再者说,从某种程度上讲,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是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协调管理人员的协调对象。而且各施工单位为了自身利益着想,缺少大局意识。

2.4 对建设项目各主体而言,整体的协调管理的经验缺乏和水平不够,没有寻求到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

3 协调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建设项目各主体对协调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建设工程项目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当今的建设工程使用功能越来越强,设计材料越来越新,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工序繁多,它牵涉的建设项目主体越来越多,所以,协调建设主体各方有序的为项目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建设项目中,建设项目主体之间沟通很少甚至缺失,建设项目主体现场管理人员只为自身利益考虑,缺乏大局观念。

3.2 建设项目主体内部职能关系理顺不清:在建设项目主体的内部,项目管理人员管理职责分工不明确,有的事情要么大家都管,要么都不管,存在推诿扯皮现象,造成一些事情得不到及时解决。或者,不同的人说法不同,没有形成统一意见,造成执行难的情况发生。

3.3 人力、物力的投入不足:有些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主体为了节省成本,投入的人力、物力有限,没有设置专门的协调管理人员,或者虽然有设置,但赋予其管理职权不明确,或身兼数职,导致协调管理人员穷于应付,丢三落四,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4 协调管理不好造成的后果及影响

4.1 对施工人员安全没有保证

由于没有得到建设单位协调管理人员的合理安排,而建设项目主体之间又缺少必要的沟通,在建设项目各主体(尤指施工单位)之间存在交叉作业混乱情况,施工单位之间各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也不尽相同,容易造成“被人伤害”的安全隐患。

4.2 对工程施工工期的影响

建设项目主体内部各专业之间、各工种之间没有得到项目内部协调管理人员的合理协调,造成后续工作的延误,致使建设项目工期拖后。例如:设计单位由于分了很多专业,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只注重自己设计的专业,在施工图设计出来以后,各专业设计图纸之间存在矛盾,虽然各专业之间也进行了图纸会签,但有的建设项目由于时间紧迫,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等到施工过程中发现,影响到工程的整体工期。又如:建设项目施工单位之间由于存在交叉作业,施工工序虽然合理,但是前面工序在施工时应该给后续作业的施工单位预留施工空间和作业面等的情况经常发生,而由于协调不到位,导致后续工作进行时,前面的局部工作必须拆除,致使工期延误。

4.3 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

各施工单位没有得到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的合理协调,不顾整体工序的安排,在自己施工完后,影响到其他施工单位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导致在后续施工时,会将前面的工作成果破坏,做不好成品保护工作。

4.4 对项目资金使用的影响

在岗位设置时,管理职能重叠,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设计问题造成的返工;在施工单位交叉作业时,发生的不必要的返工等等。可以说,在建设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协调管理不当,建设项目各主体没有按照预期、合理的目标运行,而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结果都是对项目资金使用的一种浪费。

5 协调管理的原则

5.1 目标一致原则:既然建设项目各主体能够走到一起,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确保安全、保证质量、按期完成建设项目。各主体都要以建设项目为中心。

5.2 双赢原则:建设项目各主体都是一个个的公司或经营者,谁都不是慈善家,谁也不会做没有回报的投资,所以在协调各主体之间关系的时候,应做到双赢。

5.3 公平、公正原则:协调管理人员需要站在中立的角度,站在顾全大局的角度来处理在各项目主体之间产生的问题。做到“一碗水端平”,才能保证各建设主体项目管理人员心服口服,顺利地完成各自的工作。

6 建设项目主体内、外部的协调管理措施

结合上述协调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项目主体之间以及主体内部关系的协调,为了更好的做好协调管理工作,应把握以下几点:

6.1 协调组织

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目主体均应设置协调管理人员,建立一个以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协调人员管理组织,做到项目各主体之间有沟通渠道。

6.2 培训教育,提高整体意识

目前,随着建设项目的日益复杂,协调管理人员的协调意识和能力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需接受专门的培训教育,提高对协调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协调管理人员的素质,充分发挥协调管理人员的协调能力。

6.3 注重协调管理的方法

6.3.1 定期协调例会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项目各主体定期的开展协调会,会上能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会上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督促会后积极解决,并做好会议记录。

6.3.2 信息化网络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项目管理带来了新的方法,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网络普及的信息化社会,建设项目各主体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便捷的网络沟通渠道是是非常有必要的,确保信息交流及时、高效。

6.3.3 制度管理式协调:在协调管理过程中,需强调制度的落实,严格按制度办事,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工程实际的制度,做到协调管理人员做协调工作时“有法可依”、“有理有据”。

6.3.4 流程式协调:建立一个完善的协调管理流程,逐级的汇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相应级别的协调人员进行协调,不能解决的及时汇报给上一级解决。

6.3.5 管理职责协调:在项目主体内部,对项目建设活动所有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管理职责,明确管理人员的工作目标及相应的职责,做好本职工作,服从协调管理人员的统一部署。

6.3.6 分阶段协调:一是按施工控制节点划分,每次工程项目进行到一个新的分部或质量控制难点(重点)部位,就要对前一阶段进行总结、奖惩,查找协调工作的不足,并对下一阶段协调工作的难点或重点做出预期,事先提出具体建议或方案。二是按时间来划分阶段:具体时间跨度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而定,对前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要做详细总结,具体部署下一时间段的工作计划。

6.3.7 施工现场协调:在施工过程中,针对某一个特定的问题或目的,在施工现场举行一个固定式现场会或流动式现场会。在现场,就把责任划分清楚,落实到具体单位或个人,有时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 结语

“管理出效益”,协调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协调管理人员起到一个非常的作用,建设项目各主体内部、外部关系协调好了,可以有条不紊的、按部就班的完成各自的工作。在安全、质量、工期、成本等方面按照即定的目标完成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