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方法及误诊原因。方法:对4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例早期均误诊为其他疾病,根据病情演变及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结论:该病累及各器官,表现为出血、发热、贫血、肾脏损害,消化道症状及反复发作的各种奇异的神经、精神症状。

[关键词] 血栓;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图分类号]R5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b)-162-0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疾病,各年龄均可发病,以中青年多见,临床症状多变,早期易误诊,现将近3年收治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2例,女2例。年龄20~50岁,2例以发热、头痛、呕吐入院,后出现意识障碍,胡言乱语,二便失禁,1~2 d后神志转清,但身体出现大片皮肤淤斑;1例以发热、抽搐入院,后出现呕血、便血;1例以皮肤出现大片淤斑、腹痛、血尿、脾大,后出现偏瘫入院。血常规:白细胞分别为14.8×109/L、12.0×109/L、9.8×109/L、5.1×109/L,血小板均降低分别为31×1012/L、50×1012/L、42×1012/L、70×1012/L,血红蛋白分别为52、60、105、90 g/L。脑脊液:细胞数分别为28×106/L、35×106/L、10×106/L、8×106/L。头颅CT全部正常,2例腹部彩超示盆腔积液、脾大。

1.2治疗

前3例开始误诊为病毒性脑炎,予以抗感染、抗病毒,营养脑细胞,对症治疗;第4例开始误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4例入院后完善检查,结合临床,确诊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确诊后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剂,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意识障碍、抽搐、偏瘫1~3 d内均恢复正常。

2讨论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累及各器官,以心、脑、肾、肺、胰、肾上腺皮质常见。临床表现有:发热,贫血,皮肤黏膜、内脏出血,反复多样化的神经、精神症状。本病病因不清,可能为病毒、细菌感染,药物过敏或中毒,使血浆中血小板聚集抑制物、前列环素减少或通过免疫反应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而形成微血栓或纤维蛋白沉淀堵塞血管。前趋症状常合并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压、妊娠等,时间长短不一。主要症状:①出血性症状。为主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不定部位广泛皮肤出血斑,甚至坏死,后者与血栓形成有关 。②发热。体温大多在38℃以上,因发热中枢机能障碍而致。③贫血。④肾脏损害。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脓尿。⑤消化道症状。⑥神经系统症状以意识、精神障碍、痉挛、偏瘫为主。病程的发展为:首先,中枢神经系统的小动脉及毛细血管中发生多发性血栓造成暂时性局部缺血,而发生一过性反复发作的各种奇异的神经、精神症状,继而由于血管扩张,血流恢复,在短时间内症状又可消失而至完全正常。中到重度可出现正细胞多色素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网织红细胞、白细胞升高,有核红细胞与多色性红细胞出现,脑脊液大多无变化。

本病多用抗血小板聚集剂、免疫抑制剂、血浆交换术及手术、中药等方式治疗。本病治疗目的在于重点通畅血流通道,防止组织局部缺血、坏死,效果与血栓形成时间、机化程度有关,血栓治疗愈早,疗效愈好。

(收稿日期:2007-10-23)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