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构建新理念 拓展新天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及中学语文教学,阅读是一个老话题,并非当今语文教学的新创意。自从语文学科成为一门基础学科以来,阅读教学一直倍受专家学者及语文教师的关注和探究,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一刻也没停止过,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考试导向的改变,阅读教学再不是传统意义上仅局限于课本的阅读教学了,已由课内转向课外,由知识的掌握转向知识的运用能力了。因此,构建新理念,拓展阅读新天地成为一个迫切而又不可回避的选择。
1 关于阅读重要性的再认识
培养阅读能力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随着现代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师对于如何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也在进行不断的探索。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手段,直接对教学起着导向作用,影响着阅读范围的广度和深度及方法的选择。在应试教育盛行之时,语文试卷的阅读明显存在一种倾向:重知识考核,轻语文能力的检测。 “抱着教材打滚”的目的不在于以教材为蓝本让学生获取灵活运用语文的能力,而在于考试的功利性上,阅读段选自课本,低效率的重复,使教师和学生无暇顾及课外的东西,拓展不了视野,其结果是“猜题押宝”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专攻目标,最终出现“高分低能”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
2000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阅读应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此后各地在考试方式上进行了新的尝试;比如开卷考试稳步推进。课外阅读素材搬进考卷中,既使学生转出了课本的狭小圈子,又让他们走入了课外的新天地。关注课外阅读,研究课外阅读便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其重要性日渐显露出来,语文阅读教学的春天不期而至。
2 处理好课外阅读事的继承与创新问题
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虽在不断地进步,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能替代考试(试卷)的新方式,教师与学生依然关注考试和分数,这就容易促使他们从试卷分析入手来确定教与学,基于此,他们最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丢掉课本,扑向课外,由“瓮中捉鳖”走向“大海捞针”,难度增大,效率降低。问题出在对课外阅读中的继承和创新的处理不当。假如从一份语文试卷来分析,出自于课本的分值约在30分以下,现代文阅读完全来自课外,于是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认识:课本上的东西无关紧要了,要用最少的时间过完书上的东西,花大最的时间去搞课外阅读,陷入课外阅读的题海之中。针对这种情况,重视课内(课本)阅读教学,加强课外阅读与创新,二者不能割裂开来,对于教材的处理,应用“扬弃”的方法对待;原有的关于阅读教学的经验要吸收,不为考题而教。把教材作为训练学生的阅读基本功和基本技能的主阵地,让学生从这个阵地上积累知识,获取能力,再用这种知识和能力去见识课外阅读素材,去理解读物内容,提高课外阅读能力。事实证明,很多学生读的课外书不少,做的课外阅读题也不少,但收效甚微,症结在于课内阅读教学没有过关。这种舍本求末,急功近利的做法应该抛弃。
3 关于课外阅读实施方略
在正确处理课内(课本)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加强课外阅读就有了一定的条件,教师应引导学生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在此过程中,应处理好以下问题:
3.1 关于阅读资源的开发利用认知能力不同的学生,其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不同,教师宜把握好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避免学生滥用资料,费时费力,事倍功半。对初中学生而言,要依据他们的认知能力、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及应试目标选择好阅读资料。首先把住德育、美育关,即选择那些营造人物气氛,注重材料本身蕴含的教育意义,注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文章,更要选择一些贴近生活实际,贴近时代脉博的好文章。其次要把握好难易度,尽量选择那些难度适中,通俗易懂成文辞优美、富含哲理的千字短文。比如针对性强的《阅读天地》这类读物。最后分配好阅读时间,课堂阅读要选篇幅短小的文章,长假期间,教师可鼓励学生多读名篇巨著。
3.2 关于阅读方法的培养。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通过对学生阅读汉语过程中的眼动研究发现,多数中学生的阅读缺乏明确目的,速度慢,灵活性差,他认为,良好的阅读方法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较快的阅读速度,二是能准确获得阅读材料的信息对此,我深有感触。在教学实践中,每周开展阅读课时,我向学生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备齐阅读资料,二是讲究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做好阅读批示语。迅速确立自己的阅读范围和目标。大量时间要花在原文的阅读及审题上,表达只能花少量时间,这样促使学生沉入文章中,养成准确表达的习惯,若是课后自由阅读则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有读必得。
初中课外阅读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无论教师和学生都要更新观念,努力实践,不断开拓创新。
收稿日期:200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