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促进交往的校园空间环境规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促进交往的校园空间环境规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人是各类环境的创造者,反过来环境也影响人的活动。高校校园中活动的主体是师生,师生的行为是产生校园功能的本源。师生的心理及行为需求决定着校园空间的使用方式,本文对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校园景观空间中,人的行为心理需求以及人和环境的互动状况进行分析,探讨校园物质环境对人们不同层次需求的支持状况,寻求使得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能够最大可能地满足校园师生的行为心理需求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校园环境 行为 交往 影响

1.学校概况

城建学院校园占地总面积为68.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19万平方米,本科以上全日制在校生近11000人。现有37个本科专业,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个(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个,覆盖工、理、管、文等学科门类。有2个天津市重点学科,2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现校园环境主要分为老校区和新校区两部分,新校区是年2005后校园总体扩建工程,现已投入使用。

校园功能分区有六部分:A 办公、教学、科研综合区,B 餐厅、宿舍生活区,C 教学组团,D 生态景观区,E 运动区,F 开敞广场区,G 办公、教学综合区。

老校区主楼和新校区的现代教育中心为一前一后,为学校最高建筑,成为学校地标性的建筑。从校园环境尺度上来看,新校区和老校区对比明显,老校区尺度适中,人性化的尺度空间给人心理上以亲切、舒适的感觉。而新校区尺度较大,给人以寂寥空旷的感觉。

2.校园环境的行为影响分析

2.1教学环境

这里所说的教学环境不仅仅指的是教学、科研工作直接使用的空间,而是在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建筑以外,包围教学建筑的空间的总和,它为其所包围的教学建筑内部活动提供适宜的环境。这些空间应该是开敞、明快、宁静的,且具有满足教学建筑采光、通风要求的适宜尺度。考虑到教学建筑的采光和通风等环境要求,紧临教学建筑的外墙周边不宜种植高大的乔术或茂密的灌木,以避免使教学环境空间变得阴暗、荫蔽。以学校图书馆为例,学校图书馆周边开敞,通风采光条件良好,无茂密树木遮挡。

为创造宁静的环境,教学空间内,最好布置成步行活动区域,更不宜设置运动场地。在教学区内,可以在建筑群中有重点地布置一两个尺度适宜的开敞景观空间,作为学生等候上课和课间休息的活动场所,也是校园的必要景观区。作为校园的主要知识传播中心和师生活动中心,高效、快捷、明确的环境识别是这一区域的环境景观特征。

2. 2交通环境

道路是组织整个校园空间的骨干。以道路为主组成的交通空间是以疏导人流、车流为主要功能,且联络各个建筑物围合空间的作用,并且其自身又会又构成一种特殊的狭长空间。道路交通空间可分为人流、车流、人车混流三种空间模式,不同类型的空间其宽度应与人流、车流相适应,并配合设置绿化及必要的辅助设施,包括停车场地。交通空间是动态的、喧闹的,应尽可能降低其对临近建筑或地带的影响。交通空间宜是开敞的,其他建筑空间应向其开敞,不宜是封闭的,使人们行走其间能够左顾右盼看到周围景观,尤其车流交通空间应该具有开阔的视野,以防止发生交通事故。

2. 3体育运动环境

体育运动环境是指进行体育教学、锻炼、比赛等各种体育活动空间的环境。各种运动空间的场地尺度,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运动空间是喧闹的,在功能分区上,应为其安排适当的位置,尽可能减少对其他建筑的噪声干扰。在各个运动空间周围宜适当种植乔木、灌木和草坪既可作为隔离地带,隔离带可以减低噪音,又可以起到部分遮荫作用,以供人们在运动间隙时休息使用,也为那些观看的人提供场所,促使更多的学生加入体育锻炼。

2.4学生宿舍环境

我国高校校园布局一般是由教学区、学生宿舍区、体育运动区及教师生活区构成的,但是随着大学与社会的接轨,学生宿舍区越来越淡化,很多宿舍区布置在校外,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但更不利于学校的管理。我们更倾向于宿舍的公寓化转化,满足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根据地域气候,朝阳避风,与学生活动中心、食堂、运动场、教学区方便到达。

本校学生宿舍普遍采取采取围合式的布置形式,方便管理,利于学生交流,并且靠近餐厅、澡堂和运动操场布置,方便学生的日常生活。

3.促进积极行为产生的校园环境设计

交往与空间是人们社会联系的基础,对师生交往、学科交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校园更加强调各种交往活动的随意性和偶发性,如聊天、晒太阳、散步、驻足观望等。为此,要提供一系列从开放到私密的领域性环境空间,满足不同交往行为的需求。这就需要区别各个空间的重要程度,确定开放空间、半私密空间和私密空间,分别在空间尺度、景观形态、功能性质、氛围营造等方面给予不同的处理,以支持不同行为的发生,并运用有收有放的布局手法把空间联系起来,形成空间序列。

3. 1开放空间

开放空间指的是校园主要广场空间、主轴线空间或重要的历史性空间。这种环境空间是体现校园的独特性的重要空间载体,是重要的礼仪性活动的使用空间,人文信息的展示空间,历史文脉的承载空间,此类空间应给人开敞、明快、振奋的感觉。一般200-300m为该区域的控制尺度。200*200―300*300m的尺度规模是步行者愉快胜任的适宜距离,著名建筑理论家亚历山大在《模式语言》中建议的较优节点距离为300码(约275m),从中国传统空间研究理论来看,300m也与中国古代风水形势说的“百尺为形,千尺为势”中的千尺(千尺约为230-350m)不谋而合。因此,将200-300m作为空间规划的控制规模是合适的,便于学生、教师愉快的感知。

3.2半私密空间

半私密空间应该包括建筑物围合而成的小型庭院、楼间绿地等空间,具有一定的景观特征,是中观尺度的空间。规划师C・莫丁在《城市设计:绿色尺度》一书中提出70*70m―100*100m作为充满活力又宜人的尺度,其空间的感受是恰好符合人性化要求的。将之作为大学校园中观空间的控制尺度以营造理想的景观节点,有利于校园环境景观的有机生长。半私密空间在校园环境中应均匀分布,它是校园中每个功能区的景观核心,相对封闭又保持一定程度的开敞以便各景观节点互相渗透,此类空间的使用者也相对稳定,而且使用时间延续性长,此类空间在大学校园中为各院系的系馆的中庭庭院及各功能建筑前后空间等。由于在该空间中会发生多种层级的行为需求,我们应该通过适宜的景观元素如雕塑小品等进行空间标定和划分,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3.3私密空间

在此探讨的校园环境中的私密空间与居住等传统意义上的私密活动不同,而是相对上文探讨过的两种空间而言,是由交往行为的发生范围决定的。而是在校园中,人们最简单的“交往”,一般是指师生之间三三两两的单独交流,这种行为就需要有一个适宜的小环境。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可能随时随地出现的少数人的个别交谈,既不需要太大的空间,也不必是特定的封闭空间。因而,我们就需要在校园中人流密集的流线上,如道路旁、湖边、大树下、建筑前后和建筑内部的门厅、走廊、中庭等,安排适宜尺度的小环境,设置休憩设施,随时供师生交谈使用。这种经过精心布置的功能性景观区就是师生交往开始的地方,我们把它看作校园环境中的私密空间,也就是微观尺度空间。24m*24m是芦原义信认定的室外空间的基本单元尺度,并对其做了充分的论证,有着合理的人文与人体工程学依据。将24m*24m作为校园微观空间的控制尺度,可以有效合理安排建筑庭院、小品、绿化、地面铺装等,营造人性化的近人尺度空间。

4.结语

新时期的高校校园不再仅仅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最基本的学习、研究的场所,优美的景观环境对人身心的塑造,对人精神面貌的提升具有显而易见的效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高校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中,我们应从大到广场、游园,小到一凳一椅一标识进行全面、细致的考虑,做出最大可能地满足师生行为心理需求的校园环境景观。

参考文献:

[1]马铁丁.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2]石谦飞.建筑环境与建筑心理学.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