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蓝领精英:知识演绎时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蓝领精英:知识演绎时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邓建军,36岁,江苏常州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工,他冲击纺织机械领域世界难题的技术创新之举,被老外叹服为“中国功夫”。这个中专毕业生,在工作的17年里,成为新世纪全国首批七个“能工巧匠”之一、中国工会十四大代表、“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曾两次受到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把普普通通的机电维修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为企业由“里弄小厂”跃升为中国牛仔服行业的龙头立下汗马功劳,技工邓建军创造了许多“奇迹”:他解决了牛仔布染色环节连续生产不停车的世界性难题,他创造了牛仔布生产预缩工艺的行业最高标准……对此,这位全国劳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青年技工显得很平静,“我只是想干好本职工作,为工人兄弟们争口气。”

无知使他蒙羞:常常有一种想登高呐喊的冲动

17年前当邓建军走进工厂时,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中专毕业生,当时的他不会想到,自己将成为在数控机床和电路板上演绎时尚的“中国牛仔”。

1988年8月的一天,刚刚进厂的邓建军和他的两个同学,被老厂长找了过来:“你们成立一个电子组,负责保障所有生产设备的电气操作系统,特别是进口设备。”

这些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是黑牡丹公司80年代初花巨资进口的,由于没有自己的技术人员,每次出现故障,只能请远在上海的外国技师来维修。外国技师架子大、费用高,加上待修停机使企业的损失难以估量。

三个“电子组”成员找到设备使用说明书的时候傻眼了,技术操作资料全是英文,满篇缩写字母、专业术语,这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天书。只简单了解一些计算机知识的邓建军,在学校压根儿就没听说过这些技术,更别说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动手修理了。

向外国专家请教!一次机会,邓建军向外国技师索要技术资料,没想到那个外国技师不屑地扫了他一眼,连说几个“NO!”洋技师轻蔑的眼神深深刺痛了这个年轻人,此后几天,他常常有一种想登高呐喊的冲动。

是啊!这是一个深刻变革的历史时代,在新技术掀起的惊涛骇浪中,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个民族的命运,同样也能改变一个阶级的命运。工人知识化,这个马克思当年的历史预言,正在成为时代提出的最紧迫的现实要求。无知使他蒙羞,不甘平庸的邓建军深深感到:“一个国家经济落后就要挨打,一名工人技能落后同样没人瞧得起。”从此,他选择了学习。

他专注地观察设备运转,他如饥似渴地搜集有关资料,他到上海拜师、考察设备,他拖着疲惫的身体,锲而不舍地执行每天夜晚一个半小时的学习计划,经常抱着书本进入梦乡……

求知给他力量:有技术才有底气

邓建军进厂后的10多年间,黑牡丹公司从一个“里弄小厂”,发展到拥有上千台世界一流生产设备的世界工厂。而他自己也从一个迷惘的中专毕业生成长为一个指挥上千台进口机器交响乐的大师。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而求知是他永恒的职业。

邓建军在工作中学习,他的首选课本就是机器。进厂第三年,有50台机器需要维修,但技术原理资料却不知去向,邓建军从绘制工作原理图入手,每天蹲在机器旁一琢磨就是十四五个小时,面对成百上千的电子元件、焊点和细若游丝的印刷电路,他拿着放大镜,理清一个,划上一笔,眼睛累得看不清了,就用湿毛巾捂上一会。

邓建军又在学习中工作。他制订了全面的学习计划,一边工作,一边抽时间参加自学考试,专攻计算机应用技术,先后学完了大专、本科的全部课程。他利用到各地参加有关博览会、展销会的机会,找厂家技术人员交流,拜师学习,还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到上海考察设备。

外语是一个必须攻克的拦路虎。邓建军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学英语、学德语,除了看课本、查字典,还经常与许多外国技师在网上用外语通信,短短两三年的工夫,邓建军已经能够直接与外国技师进行语言和文字交流了。

邓建军不放过任何搜集资料和学习的机会。进厂不久,邓建军从表哥家看到一本专业书,如获至宝,他复印不起,只好横下心:“抄!”他找来工友用了两个星期日夜抄写,硬是把一本300多页的书,连图带文字全部抄了下来。

1997年,一台进口设备的变频器烧坏了,若靠国外厂家更换,需要两个月时间,企业将面临巨大损失。邓建军表示,我们就是不吃不睡也要解决这个难题。邓建军和同事们仔细分析图纸,测算数据、确定参数、模拟调试,仅用了两天半时间,机器就重新运转起来。消息传到德国公司,他们专门派人到厂,当探明究竟后,德国技师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说:“中国工人了不起!”这种令外国技师敬佩和惊叹的事情还有很多。

邓建军很欣赏一首名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如今,厂里1000多台机器设备的“脾气”,他全部摸清;可能出现的机电故障和对策,他烂熟于心。那些进厂比他早得多的工友,很快就不再叫他“小邓”,而是改口称“邓师傅”了。

通过刻苦学习,邓建军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工人工程师,他的超群技艺使他成为黑牡丹牛仔布在国际市场保持很强竞争力的顶梁柱。邓建军说:“有实力才有魅力,有技术才有底气。”

知识令他勇敢:攻克一个个世界级技术难题

无论技术多么先进,工业多么发达,中国工人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永远不会过时,但在以知识论英雄的时代,这种美德在很大程度上转移到学习领域。

如果把一项技术从知识存储、发生,再到投入应用看成一个链条,那么以往更多的工人把劳动投入到链条的末端,而邓建军却把劳动投向它的前端――一种更加艰苦卓绝却能实现增值的劳动,知识赋予了他勇气与力量,使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技术难题。

2002年8月,世界流行新产品“竹节牛仔布”在企业遇到生产告急,如不能如期交货,公司不仅丢掉400万美元的订单加付违约金,还会将市场拱手让人。邓建军急了,他带着科研组奋战15个昼夜,自行设计安装了四台分经机,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八分之一,保证了公司按时交货,客户满意之余,又续签了800余万元的订单。

一次,日本村田公司的代表到黑牡丹公司洽谈业务,忽然发现从日本公司进口的络筒机,在邓建军及其工友的维护保养下,工作时间超过原有设计的时限,运行状况仍十分理想。日方代表深感意外,为表达敬意,特别向公司赠送价值数万元的络筒机零部件,一位日方代表禁不住直呼:“邓先生,‘中国功夫’!”

2003年末,根据国际市场反馈的信息说,百万米色差控制在两个色号以内的牛仔布需求旺盛,邓建军立马带领科研组成员全力以赴向控制色差这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发起冲击。他想方设法查阅所有有关的资料,纺织、机械、化学、电气不一而足,经过400多天的分析、绘图、测试,终于完成了颜料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投产后的产品质量被国际购货商认为是最好的。

工友还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件小事:厂里有位女工,每月奖金总比别人高,这件事引起邓建军的兴趣。一次修完车后,邓建军向她请教:“师傅,同样的机台,同样上一个班,你的产量比别人高,质量总那么稳定,为什么呢?”当得到的回答是“手感”,这使他陷入沉思,靠手感控制布的质量,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中国要真正成为制造大王,就必须有可靠的技术支撑!为此,他又迷上了牛仔布的织造工艺。几个月后,邓建军带领工友精确绘制出3张技术参数表。此后,即使刚进厂的女工,也能轻松控制布的质量了。

此外,他还带领工友对染浆联合机进行了4次改造,解决了连续生产不用停车这一难题,仅此一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

“五一”节前夕,总书记在南京与部分劳模座谈时,听邓建军谈及攻克牛仔布预缩率不稳定的世界性难题,总书记很高兴,还就有关技术问题与他探讨。

邓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人把我的技术水平吹得神乎其神,其实我的技术水平没有那么高,如果单纯比较每项专业技术,我的很多同事可能比我更强,但技术在应用中存在一个如何整合、满足企业经营需要的问题,这是我首要关注的事情。”

邓建军与企业一道成长的同时,为企业和自己赢得了荣誉。他从一个在本厂以最高票当选的“优秀大中专生”,成长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从一个只有中专学历的技术工人成长为为数不多的拥有本科学历、懂两种外语的高级技师;他在黑牡丹公司拥有出国考察的自;他的月工资收入从40元增长到8000元……

知识演绎时尚,新时期产业工人的领跑者

邓建军在自学和钻研技术的过程中,深感遇到障碍时缺乏资料的苦楚,也深知释疑解惑的重要性。在长期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他把自己遇到的难题和有关技术工作原理都一笔一笔地记录下来。他没有写个人生活日记的习惯,却写下了12本、上百万字和图表的工作笔记,这些笔记放在班组里,成为公共资源。这些笔记成为科研组成员经常翻阅的技术字典,许多车间的工人也经常来此查阅。

公司前织车间值班长陈冬珍说,邓建军不仅善于解决技术难题,还特别用心向工人讲解有关技术的工作原理。“有一年冬天,前织车间进口染色机发生电气故障,当班电工无法排除,正是午夜时分,天下大雨,我没办法只好拨通邓建军家的电话,把情况说明后,邓建军答应马上过来。他赶到生产现场后,很快将机台修复正常。修好后,邓建军没有马上回家,先是把我们叫到一起,说明如何使用按钮等操作事项,之后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室拿来设备电气工作原理图,仔细向电工讲解,电工弄懂后他才回家。”

有一件事深深感动了邓建军的徒弟徐文虎。一次他值夜班时,染浆联合机发生故障,他抢修到深夜12点仍未修好,只好打电话向师傅求助。当时,邓建军正在镇江,准备参加第二天的江苏理工学院函授本科段考试。凌晨1点钟,他乘出租车赶到了抢修现场。在解决了生产难题后,他又乘坐清晨5点钟的火车赶到镇江赶上当天的考试。目送师傅疲惫的身影消失在冷风习习的清晨里,在小徐眼圈打转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他真的是心疼师傅,佩服师傅。

1998年,最初由邓建军等3名技术工人组成的电子组发展到17人,并被常州市总工会和黑牡丹公司命名为“邓建军科研组”。不久,公司的9大工种仿效邓建军科研组相继成立了专业性科研小组,大约聚集了近200名骨干技术工人。

黑牡丹公司董事长曹德法说:“邓建军小组成立的10多年间,在公司历次重大技术改造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踏实工作、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和创新的行为也给公司创造了一种很有价值的工作氛围。”

邓建军科研组成员的工资收入平均要高出一般工厂技术工人的一倍以上。邓建军科研组成员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有2人,4万元以上的有6人,其他人都在3万元左右,而邓建军的收入达到10万元。

同时,他们也是黑牡丹公司最早配置电话机、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的人,第一批分到住房的人,在教育培训、出国考察、补充养老保险等很多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待遇,邓建军还先后被选为公司董事、监事和职工代表。

邓建军科研组为当地各类企业引领了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出现技术工人学习、科研班组。从2004年起,常州市总工会先后命名了电信业的董国庆IT技术支撑班、机械制造业的韩伟不锈钢焊接班等10个品牌班组。工人中学习、科研、创新、创优活动蔚然成风。

一个工业化的社会,必然是一个产业工人队伍日益庞大的社会,邓建军的典型意义在于,呼唤社会把人才观的着眼点更多地放在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上,从而激励更多的劳动者,在更多的领域、更多的岗位上创造最优良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