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民间投资效果不容过于乐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民间投资效果不容过于乐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政府如今吸引民间投资的政策,明显地具有“机会主义”的色彩,而对于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建设的走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化的目标,至今其主流意识形态,仍然坚持“公有制(实则是国有制)为主体”的方针,民营(私有)经济仍然只是作为一种“补充”,而且对私有产权的保护远远不到位。在这种情势之下,民间投资很难消除“投鼠忌器”的心态。

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数据显示,1—6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93657亿元,同比增长25.8%,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5.4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2.1%。同时,各个地方也积极为民间投资开辟道路:广东省已率先公布了44个面向民间资本公开招投标的重大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面向市场,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独资、控股、参股或者以BT、BOT、PPP等模式参与投资建设运营;“支持民间投资进入交通、水利、电力、石油、天然气、电信、土地整治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这是日前的《江苏省民营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文规定的;四川省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39亿元,增长20.5%,其中,民间投资增长31.3%,比全省投资增速快10.8个百分比,比去年同期增长4.2个百分比,拉动全省投资增长14.9个百分比;广西1—6月,民间投资共3421.71亿元,同比增长45.1%。可以说,全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呈现出投资的热潮。

从宏观经济来看,要想短期内实现“稳增长”的目标,除了再次加大投资力度以外,已别无它法。因为“三驾马车”中的另外“两驾”,即出口和消费,显然不可能在短期内出现大的提升。政府唯一能够很快“使上力”的,也就只有投资者“一驾”了。然而以往几年的实践证明,仅凭政府自身的财力增加投资是远远不够的,而靠向银行借贷来投资保增长,一来效率低,二来会制造通胀,三来会给银行带来资产风险,因而不可持续,难再“如法炮制”。那么,该如何解决上述矛盾呢?理想的办法当然是以民间投资来“填空”。尽管中央实行上一轮“保增长”计划时也想到了这一点,并推出了“新36条”;但真正意识到民间投资的重要性,恐怕还是在“4万亿”计划的刺激效应不断递减和其负面作用尽显之后。本来,所谓“亡羊补牢”,如果真的能有办法刺激起民间投资,虽然有点迟,但也算是“犹未晚也”。

对于目前相关部门已出台的42项民间投资实施细则,实际上与社会的热切期望相比有很大差距。那么,是不是社会的期望值太高,有些不切实际了呢?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降低这种期望值,告诉大家这事做起来没那么简单,要一步一步来,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不要让太高的期望值耽误了我们做该做的事情。如果说,社会的期望值并不高,只是要求有关部门做该做的事情,企业不过要求正常的市场开放,要求政策更为清晰,让企业了解可以怎么做,而不是含含糊糊,那么板子就该打在有关部委身上。对于那么政策含糊的部门,是不是应该要求他们出的政策更清晰明确一些,政策不到位的,要求他们进一步修改政策,如果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也应该有个通盘的考虑。这些问题如何让解决,由谁来牵头解决,问责起来又该找谁,恐怕都需要更为明确的说法。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落到实处,就算再出一轮细则,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是会悬而不决。因为有些部门可能就没有打算好好解决问题。

同时,政府对民间投资,恐怕未必就能做到“挥之即去,召之则来”。第一,民间投资不像政府投资,前者必然要追求“盈利最大化”,现在政府所提供的那么项目,民间投资参与进来,是否能实现盈利,实在是难说,因为政府制定这些项目的目标往往是为了创造GDP,或者是为了完善基础设施,对于它们的盈利性,则很少考虑,或者即使有所考虑也未必能确保其盈利。因为,现在说让民间投资也参与进来,就难免有“一厢情愿”之嫌。即使有愿意参与者,他们也必会需要一段时间的考虑和掂量,而不会出现政府“振臂一呼”,民间“应者云集”的景象。第二,由于多年来实行“政府主导经济”的模式,在许多领域尤其是资源性领域已形成国企垄断的格局,如果不打破垄断,即使政府有意吸引民间投资,这种格局本身也会对民间投资产生反弹力,所以才会有“玻璃门”、“弹簧门”之说。第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政府如今吸引民间投资的政策,明显地具有“机会主义”的色彩,而对于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建设的走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化的目标,至今其主流意识形态,仍然坚持“公有制(实则是国有制)为主体”的方针,民营(私有)经济仍然只是作为一种“补充”,而且对私有产权的保护远远不到位。在这种情势之下,民间投资很难消除“投鼠忌器”的心态。而要破除上述这些不利因素,一来需要政府痛下决心厉行改革,二来就算政府有心改革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见出效果。因此,即使现在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进入以达到“稳增长”的目标,恐怕也很难“立竿见影”。对此,决策层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