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命运·信仰·希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命运·信仰·希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作为一名美国华裔女性作家,谭恩美不仅探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女性自我身份的寻求与构建,同时也从未停止过对命运的思考。本文通过解读谭恩美的自传体散文集《我的缪斯》,结合她的几部自传体小说,从“命运”、“信仰”与“希望”三个角度分别论述谭恩美对苦难的反思、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探讨谭恩美本人独特的命运观。

关键词:命运 信仰 希望 《我的缪斯》 命运观

在倡导多元文化的美国社会中,作为美国华裔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谭恩美(Amy Tan, 1952— )的地位早已超越了一位少数族裔小说家的身份,成为整个美国乃至西方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以母女关系为代表的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和女性的自我身份构建是她在作品中一直探讨的主题。此外,通过塑造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谭恩美与读者共同思考人生及命运这一深刻主题。在2003年出版的自传体散文集《我的缪斯》中,谭恩美讲述了长久以来对自己及亲人朋友命运的深刻思考,同时展现出作者如何从一个不谙世事、敏感且叛逆的小女孩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畅销书作家。读者可以从“命运”、“信仰”与“希望”三个角度解读谭恩美对苦难的反思、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探讨谭恩美独特的命运观。

一、命运:曲折的人生经历

谭恩美的自传体散文《我的缪斯》展现出作者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她的创作观和命运观。在本书的序言中,谭恩美谈到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她所探寻的始终都是命运。在书中各篇关于命运的沉思冥想中,她表达了自己的个性和逐步形成的生命哲学。这些文章总体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对命运的抒发。[1]

谭恩美对命运的探讨不是通过思辨或者论证展开,而是用亲身经历的一个个小故事来表达观点。[2]谭恩美的成长经历和她的几部自传体小说中都涉及到“命运”这一主题。她的一生曾发生过一系列恐怖和离奇的事件,经历了一般人少有的打击。在她14岁时父亲和哥哥相继罹患脑瘤过世,母亲从此变得更加谨慎敏感;少女时代与母亲的关系一度很紧张,甚至在一次最激烈的母女冲突中,母亲拿着刀子顶着谭恩美的脖子威胁要先杀了她,然后再自杀;18岁时搭便车遭遇车祸脸部变形,后做了几次整容手术;在研究所期间遭遇歹徒用枪口对着太阳穴的威胁;24岁生日时,好朋友被入室抢劫的歹徒杀害,她被指派到凶杀现场认尸;在《喜福会》出版之前她在科提兹海溺水,幸好被及时救起;后来在塔霍湖遭遇泥石流,她和丈夫被困在水面不断提升的岸边;小说出版后深陷狂热的书迷和恶意的诽谤者之间,有人曾威胁要杀掉她,并且一直跟踪她上了飞机;母亲在弥留之际精神恍惚,甚至与鬼魂进行对话;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恰巧发生了“9·11”恐怖事件;此后她不时地产生幻觉,生活在焦躁和压抑之中;直到新作《我的缪斯》出版的时候,她还深受莱姆症的折磨。这些惊险离奇、超乎寻常的体验深深地埋藏在她的心灵深处。

谭恩美受宿命论的影响,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注定的。她认为命运是由不能解释的超自然因素或者偶然事件所决定的,是无法预测且不可捉摸的。在某种程度上,谭恩美相信超自然的力量,认为她的种种梦境与后来人生遭遇的相似是由某种神秘因素所决定的;因此,谭恩美的命运观带有宿命论和神秘主义的色彩。

二、信仰:自我身份的认同

大多数作家的作品是和他的亲身经历紧密相关的,谭恩美也不例外。曲折的人生经历使她承受了诸多的磨难与伤害,导致对命运与信仰有深刻独到的感悟。尽管谭恩美承认宿命的因素存在,她却不认为人应该“认命”。在她看来,“希望”是改变命运的关键所在。谭恩美在《我的缪斯》第二章的序言中引用了《灶神之妻》中的一句话:“如果你不能改变命运,就改变你的态度好了。”[3]显然,谭恩美找到了战胜命运的良方——信仰和希望。

谈到信仰这个话题,谭恩美坦言:“我家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信仰,父亲信仰基督,母亲信奉中国的宿命论,这两种信仰好像足球场上各据一方的球门,我在其间奔跑,试图躲开弹射到空中的危险炮弹。”[4]谭恩美的父亲信奉基督教,他认为上帝是宇宙的主宰,神会聆听每位信徒的祷告并帮助完成心愿;而母亲的观点则是人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这和基督教的观点是冲突的。可见,父母不同的信仰给谭恩美的人生带来了莫大的困惑和彷徨。

谭恩美曾表明:“我没有单一的,我相信宗教有共通之处,我爱从自身找到信仰。”她坦言:“写作对我来说是一种信仰,通过写作,我有望发现真理。”[5]谭恩美谈到自己进行文学创作是“为自己而写”。在谈及如何界定自己的作家身份时,谭恩美明确表示:“如果我必须给自己贴个标签,我不得不说我是一个美国作家。就种族背景而言,我是个中国人。按家庭和社会成长环境,我是个华裔美国人。但我相信,我所写的是美国小说,因为我生活在这个国家,我所关心的事情、我的行为和情感主要还是美国式的。虽然我塑造的角色多以华裔美国人为主,但我认为这些人其实也是美国社会的一部分。”[6]谭恩美为自己的作品能摆脱少数族裔文学的标签,登上美国文学殿堂而奋斗,这未尝不是她信仰坚定的体现。在当今世界文化格局百花齐放、多元并存的大背景下,美国华裔作家的写作是自我身份认同和构建的有效途径。

三、希望:对于未来的思考

虽然谭恩美相信她从头到尾都在受命运的驱使,信仰只不过让人以为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但是无论前景如何,只要拥有希望她可以接受任何可能性。她深信改变命运的因素是希望,希望始终存在,它会让所有的事情变得可行。

谭恩美的小说记载着各种失而复得的信念,它们源于她生命中的不同时期。“我现在意识到这些信仰常常和希望有关:希望与期待,希望与失望,失去与希望,命运与希望,运气与希望。”[7]于是她开始问自己关于希望的一切。在生命离奇古怪的经历中,希望可以帮助我们改变命运,还是帮助我们继续忍受命运呢?对生命的遭遇,我们是仅仅把它当作宿命,还是承认中国人所相信的“运气”?是应该相信命运是基督教义中的“神的旨意”,还是像一些美国人那样认为它在于个人的选择?为了回答这一连串的问题,谭恩美在书中描述了一系列改变她自身命运的事件,并由此得出结论:命运的改变是由一个包容一切的因素所决定的,那就是希望。既然“希望”可以改变“命运”,那么它是如何改变的呢?为了进一步阐释自己的观点 谭恩美指出另外两种力量的重要性:信念和自由选择。对希望的信念可以鼓励人们做出积极的选择;而在做出选择之后,这一信念将鼓励人们坚持自己的选择,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她的几部自传体小说中,每个故事的结尾都留给我们无限的希望和自由的想象空间。

在《我的缪斯》结尾时谭恩美乐观地展现出战胜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勇气:“我不再被命运和恐惧所扰,我心存希望,抱着这种希望,我有改变错误的信念。作为一个写作者,我还知道,如果不喜欢故事的结局,我可以写更好的另一个。”[8]经历了人生的悲观离合和喜怒哀乐,谭恩美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坚韧不拔的形象。无论她笔下的人物遭遇如何,她们都如作者本人一样始终持守着信仰与希望,小说中故事的结尾总是有着令人充满期待和满怀希望的结局,就像她的创作生涯一样充满了希望。

四、结语

通过解读谭恩美的自传体散文集《我的缪斯》,结合她笔下人物的命运沉浮,读者可以探索谭恩美的创作观及命运观。通过解析她对“命运”、“信仰”和“希望”的思考,“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她的心路历程。”[9]作为一位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将个人和家庭的经历融入了她的作品中,正如她作品中的主人公一样,谭恩美经历了曲折的人生,她无法摆脱自己的命运,生活在中美两种文化的夹缝中,承受过文化冲突的压力,经历过自我身份的困惑与迷茫,但是她以写作为自己的信仰,不断地寻求和构建自我身份,展示出生命中的希望所在。

注释:

[1]Amy Tan:《The Opposite of Fate》,London:Flamingo,2003年版,第2页。

[2]彭佳,李园:《命运的两极——谭恩美中西合璧的命运观》,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3]谭恩美著,张德明,张德强译:《灶神之妻》,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32页。

[4][5][6][7][8]谭恩美著,卢劲杉译:《我的缪斯》,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年版,第6页,第230页,第220页,第75页,第279页。

[9]谭岸青:《命运和信仰——谭恩美新作解读》,当代文坛,2006年,第4期。

(周春玲 四平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1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