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江南春:发大财的3个关键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江南春:发大财的3个关键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江南春:生于1973年,上海人。

199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4年至2003年期间,担任永怡传播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2003年5月起,开始担任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和首席执行官。2005年7月13日,分众传媒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分众传媒也迅速成长为市值最大、在境外上市的国内广告传媒股票。

《福布斯》2005富豪榜显示:江南春“身价”2.86亿美元,排名第58位。

2006年1月10日,分众传媒(Nasdaq:FMCN)在宣布将合并聚众传媒后首次开盘,受合并消息刺激,分众股价上涨14.65%,报收于42.42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按当日股价计算,分众市值已达14.82亿美元,仅次于百度和网易。

同时,江南春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达到4.26亿美元,以《福布斯》2005富豪榜标准可跻身25强之列。

听江南春讲话是一种享受。因为他很善于说段子,而且语速奇快,文字煽情。这一次的段子是从屈原开始的―

无论文科、理科,读大学的时候,我们一定会碰到中国的一个大文学家―屈原,请问谁知道屈原是怎么死的?几乎所有人都会说是自杀。那么,我想问的是:证明屈原自杀的证据是什么?很多人都知道屈原投了江,但投江仅仅是表现形式,他自杀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活中很多例子都是这样,我们知道一个又一个的事实,但我们不知道事实背后的原因。

这是在第八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中,站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上,江南春演讲的一段开场白。演讲结束后,江南春更加煽情地为我们说明了屈原死亡的“真正原因”――

如果我想表达一个意见――屈原是被谋杀的,大家有没有意见?如果没意见。那谋杀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男女关系。屈原写过一首很重要的赋《湘夫人》,如果仔细研究这篇赋的中心思想,你会发现:屈原向一位比他地位更高的女性表达了无限敬仰和藕断丝连的关系。由此可以推断出:屈原和郑袖有染。

当楚怀王驾崩后,屈原的政治竞争对手们,马上组织了一个刺客团追杀屈原。屈原不会耍枪弄棒,只能一路跑、跑、跑;奔到江边,追兵已到,屈原上了小船;刺客也上了船,继续追,后来便发展成了赛龙舟的故事。接着就是很多刺客追上了屈原,抓住他,并把他塞到麻袋里,用绳子扎紧,投入江中。于是,最终演变成了包粽子的事情。

哈哈大笑中,江南春话锋一转――

“文人”发财必须依靠创新。创新的动力是什么?来自于三个词语:第一个叫“怀疑”;第二个叫“颠覆”;第三个叫“洞察”。“很多人都不断地问我发财的秘诀,这三个词语,就是我发财秘诀的全部内容”。

怀疑――颠覆――洞察

大学期间,江南春一直醉心于两件事:写诗、竞选学生会主席。然而,另一件事的偶然发生,最终改变了江南春“文人”的轨迹。一家广告公司到华东师范大学学生会招聘兼职广告业务员,江南春前往应聘,想捞点外快。他的第一个客户是汇联商厦,给了1500元报酬让江南春做影视广告策划。江南春连夜写了剧本,随后客户痛快地投入了十几万元拍广告。第一单成功的刺激,让原本准备只干一个月的江南春打消了回校过惬意生活的念头,把学生会的工作放下,全身心地干上了广告―沿着淮海路“扫”商厦。1993年,江南春所在的广告公司一年收入400万元,其中150万元来自江南春的贡献。

江南春也随即动了自己创业的念头。1994年,还未大学毕业的江南春就和几个合作伙伴成立了永怡广告公司,自任总经理。自称是“苦出身”的江南春特能折腾,他可以为争取到短短15分钟的见面等候七八个小时。正因为如此,他的第一桶金很丰厚,江南春也因为 “带着4万多元移动电话上课” 成了校园里的“百万富翁”。

1998年,永怡已经占据了95%以上的上海IT领域广告市场,营业额达到6000万至7000万元。到了2001年,永怡收入达到了1.5亿元。

然而,在广告业辛苦打拼了七八年的江南春,却痛苦地意识到一点:在广告产业的价值链中,广告公司处于最下游,是最脆弱的一环,赚很少的钱,却付出了最多的劳动。作为其广告客户兼好朋友陈天桥的一席话,更是触动了江南春转型的念头:为什么非要一直在广告的战术层面上反复纠缠,不跳到产业的战略层面上去做一些事情呢?

迷茫中的江南春,连续几天在上海“汉源书屋”思索,得出了“公车理论”:与其跳上挤满人的巴士,一番大打出手,好不容易获得狭窄的立足之地,不如寻找无人的巴士扬长而去。他的新目标就是:商业楼宇液晶电视联播网。这是一个巨大的空白市场―直击3000元以上月收入的“三高”(高收入、高学历、高消费)人群,在每天至少4次等候、乘坐电梯的短暂时间中,几乎强制性地观看广告,而成本却只有传统电视广告的1/10。

几个月后,江南春成立了分众传媒,开始了跑马圈楼。于是,中国又一个“财富神话”故事最终在2005年上演了。

江南春很坦率地进一步剖析自己发财的路径。他认为,很多人尤其是学历很高的文化人,做到“从怀疑到颠覆”,似乎并不难。但能够做到“洞察”,却并非易事。

[江南春・口述实录]

洞察:为什么“分众”能赚钱

我做了十年广告工作,当我转向新媒体做分众传媒的时候,有很多人问我:未来什么媒体会赚钱?

未来能赚钱的媒体一定是分众化的媒体,因为目前整个产品市场已经细分了。看个最普遍的现象,洗发水中“飘柔”、“海飞丝”,使用的人数最多;用“沙宣”则属于白领,经常用“欧莱雅”的人就算是中产阶级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真的细分化了,受众也开始细分化,媒体怎么能不做细分化呢。

面临大量的广告费浪费现状。大众向分众,分众向一对一的趋势不可改变。1991年伊拉克战争中老布什的战略叫“沙漠风暴”―美国飞机开到人家领空炸三遍看还有没有人活着,地毯式轰炸,全覆盖。而小布什的伊拉克战争是“分众”战略,面对特定的人群,叫“沙漠之狐”,不殃及旁边的平民,只是开一架飞机到萨达姆行宫上面投弹。

今天媒体广告受到的干扰非常大了,1992年我刚出道做广告的时候,登一条通栏广告,商场第二天马上增加很多人,效果非常明显。当时的报纸是八版,慢慢变成十六版,现在报纸基本都是起步就六十四版,单位广告产出的价值难度非常高。再比如电视广告,二十年以前很小的时候,我依旧记得那时热播剧《上海滩》片头前面的广告:啪啪啪三枪,广告打出的是“水塔牌”雨伞。今天你告诉我:你昨天晚上看到的广告是什么?面对七十个频道,你很难记住其中哪一条广告自己印象最深。

未来新媒体的广告一定是强制性的。今天分众传媒这样的媒体,为什么放在电梯口,很简单,因为强制性的收视效果―

在非常狭小的空间里,任何人都很难忽视它的存在。晚上看电视时,给一个选择题:第一个是节目,第二个是广告,你选择哪一个?我想大家一定选节目,看到广告就会转台。每天上班的时候,在电梯口,你同样会面临两个选择题:第一个是看广告,第二个是无聊。你一定不会选择无聊。而且,你会发现看广告还是比较能够接受的事情。广告什么时候有效―当受众处在比广告更无聊的时间和空间的时候,广告就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