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路径与指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路径与指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2011版新“课标”颁布以来,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逐渐成为教育界人士讨论的热点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 课堂是阅读方法技能学习的主渠道

提到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很多人认为需要另外花时间和精力,另外设课时才能做好。其实不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和技能的学习,应该有机融入到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去。

现行的许多教材之中都含有较多的非连续性文本。如何有效使用这些文本资源,充分挖掘其价值,如何教会学生从中感知信息、搜集信息、分析信息、提取和综合信息,这些方法和技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机地教学和渗透。比如,人教版三下《妈妈的账单》一文中,讲述小彼得向妈妈索要劳动报酬的故事,有这样一段:

一天,妈妈发现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账单,上面写着: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 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 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10芬尼

共计: 60芬尼

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看到了他想要的报酬。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把这笔钱收进自己的口袋里时,突然发现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账单。他把账单展开读了起来: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

共计: 0芬尼

在教学时,教师将两份账单用表格的形式并列排出来,让同学们比照阅读,寻找两份账单的不同。学生纷纷发表议论,先是从表面的数据上发现:母亲付出劳动,却不需要任何报酬,而彼得付出一点劳动都需要报酬;接着发现,母亲的劳动是巨大的,比彼得的付出要艰巨得多;然后又发现,母亲爱彼得是无价的,却不计回报,彼得向母亲索要回报是不应该的。教师将账单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对比,在学生的心中形成强烈的对比,情感冲突非常强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通过巧妙的问题导引,有效提取出重要的信息,进行比照分析,一步步获得深层认知,学生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感知浑然无迹,自然畅达。恰当地运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有时比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来得更加有效、有情致。可见,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用得巧妙,不仅不是额外负担,反倒是助推学习的一种新路径、新策略。

有趣的是,非连续性文本还能成为教师带领学生深化学习的工具。有位教师教学苏教版四上《天安门广场》一课时,充分利用书后提供的方位图,结合文中对天安门城楼、国家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军事博物馆、纪念堂等建筑方位的描述,让学生对号入座绘图。学生先研读文本,小组讨论合作,一起献计献策,完成了一幅幅方位图,甚至有个别组还绘制了建筑的轮廓,使得绘图更加生动形象。如此,则将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相互融合,有机统一在整体的教学活动之中,无缝对接,自然富有情致。

二、 跨学科学习是阅读实践的试验田

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其他学科资源,借助其他学科教师的教育力量,及时沟通各学科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经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比如,走进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课堂去听课,搜集这些学科教师精彩的阅读指导细节和方法,供自己教学时借鉴;从旁观者的角度为这些学科教师提供阅读指导的建议;与学科教师联合举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和写作实践,比如,写数学作文、做手抄报、作学科学习兴趣调查、介绍最喜欢的学科学习经验、写各种学科的课堂观察日记等。

三、 校本文化资源是阅读实践和能力提升的大舞台

校园里,有着丰富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资源,如学校里的文化标语、花草牌、名人名言、明星榜、教室墙报、读书角、学习积分、文明常规评比图等。这些文本充盈了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空间,以简明生动的形式传递着丰富的信息。教师应重视各类校园文化资源的开发,重视校园非连续性文本的挖掘利用,这既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需要,也是学校对于学生知校爱校教育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客观需要。教师应持有大语文教学观,撷取一切教育资源,为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

路径与指导

一、 赏析名著,吸收“高营养”

入选语文教材的篇目不少都是名家名作,这些文章在语言的运用上非常经典。教师如能在课堂上利用好这些范文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通过鉴赏名篇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让学生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敏感,那么,学生在表达中就会克服阻塞艰难、下笔无言、用词不当、用语不畅、语言平淡等写作问题了。而熟练运用语言,是形成个性化语言风格的前提,教师不能忽视。

二、 激发自我,展现“独特面”

在表达中,有些词句是从学生心底流出来的,是自己独特感受和体验的产物,这样的词句往往具有表现力,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现象在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一个小孩摸着妈妈新晒过的被子说:“这里面有太阳的味道。”众所周知,太阳是发光发热、可感可看的,是不散发气味的,但是小孩子却根据自己体验到的温暖感觉,说出了令人叫绝的别具一格的“感觉语言”。而随着接受教育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却很难说出这么美妙的语言了。究其原因,教师在教给学生词汇时,往往把词语的本义或者惯用义讲得很透彻,并要求学生在使用时,也要这般准确无误,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样做却容易让学生形成语言的思维定势。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突破这种思维定势,多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觉和体验去消化学到的词汇,在实际表达中,忠于自己的感觉,发出个性化的声音。下面是学生描写地平线的两个句子:

① 极目远眺,那隐约可见的便是那令人神往、引人遐思、给人美感的地平线。

② 天空俯下身来大地,它们的吻紧紧压成了那条无比悠长的地平线。

两相对比,可见优劣:①句学生用词准确无误,但是给人以堆砌辞藻之感,让语言显得平淡、空泛,没有个性;②句学生根据自己心中体验到的感觉,用拟人的手法将自己见到地平线的独特感受表现出来了,充分体现出学生表达的个性化,用语鲜活,富有表现力。

三、 适度“嫁接”,凸显“生命力”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一方面要正视语言开放的弊端,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另一方面更要看到鲜活的语言给文章写作注入的生命力,引导学生打破用语的思维定势,灵活地对已知词汇进行改造、排列组合,适度“嫁接”,写出一篇篇个性鲜明、富有表现力的文章。比如,给词语“化妆”,让约定俗成的词汇“变变脸”,即改造可以通过缩减字数、或增加字数、或颠倒次序、或拆分组合等方式进行。以下是学生词语运用得比较出色的句子:

① 如果两个人是铁打的哥们儿,那么,再送礼就是“蛇足”之举了。

② 伴随着轻扬的音乐,她缓缓将自己绽放成一朵盛开的牡丹,身姿优雅、轻盈,真是恰到好处。

③ 刚才的莽撞,让此时的他纵有三头六臂,也难收覆水了。

④ 自视貌美如花的她,虽然秀外,却不慧中,很不讨大家的喜欢。

⑤ 此人擅长巧舌取宠,不可言听计从。

以上五句话在保持成语原义的基础上,通过灵活的改动,使得为人们所常见的成语以一种新颖的姿态出现,令人耳目一新。可见,这种打破常规的、对固定词语的改造,的确是一种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好方法,也是让学生语言不同于大众化的有效手段。

总之,内蓄外展,既广泛涉猎,遍“尝”经典,通晓经典语言之奥妙,又巧思妙想,绽放个性,凸显自身语言之独特,给习作语言加点“调料”,定会成为愉悦身心的一道完美的精神大餐。

我所用,为学生发展服务。

四、 生活世界是阅读运用的归宿

非连续性文本更多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有位四年级的学生生病了,医生给她开了抗感冒的药片, 可是她忘记吃几颗了,就跑去问语文老师。这位语文教师觉得,四年级学生应该懂得看药品说明书了,于是,就借这个机会,把感冒药的服用说明书投影到屏幕上,带着学生一条条地研读、讨论。最后,让学生就刚才这位同学的病例情况,该如何服用药片,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一个活动使得学生受益良多,有些学生不但自己懂得看药品说明书,还开始帮助家里的老人阅读药品说明书,提醒他们科学服药。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其实有很多方法,比如,对于图标的理解,既需要从形、色、意上进行联想,又要联系图标的本体(如公司、学校、运动会等)、历史和文化去理解;对于数据表格,则多从数字之间的联系上入手分析;而对于示意图、地图一类的文本阅读,则注重观察顺序,按图索骥。教师在讲解这类文本阅读时,应该结合具体的事例,带领学生去实践体验,而不宜纸上谈兵,空洞地说教。教会方法后,更应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经过多次实践体验之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地提升。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江宁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