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同课异构 构建智慧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同课异构,是近年来被广泛采用的校本研修方式。本文结合同课异构教学活动,阐述如何通过同课异构使每个独具教学个性的课堂都能真正吸引学生,让学生乐于接受,真正起到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关键词]同课异构;英语教学;智慧课堂
一、同课异构案例
(一)同课异构话异同
笔者以《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二册《It’s hot in summer.》为例,比较分析了“同课异构”活动中两个课例的异同。
1.导入新知,呈现话题主线
【教师A的教学片段】课堂伊始,执教者询问学生是否想去上海旅行,顺势提出话题,即本课的学习任务是“喜欢在哪个季节去上海”。 以“计划上海之行”为主线,先引导学生了解上海四季的气候特点,通过视听气候歌谣,引出本课主要学习内容。歌谣内容:Warm,warm, warm , it’s warm in spring. Hot, hot, hot, it’s hot in summer. Cool, cool, cool, it’s cool in autumn. Cold, cold, cold, it’s cold in winter.
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巧妙地重组本课内容。情境的营造,让学生想学、乐学。
【教师B的教学片段】执教者以听唱四季歌谣作为课前热身,进而提出问题:四季的气候是怎样的呢?之后播放幻灯片,带领学生饱览祖国一年四季的风光,以此引出本课主要学习内容。四季风光图片的呈现,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表示四季气候的词汇,同时也教育他们要热爱和保护大自然。
2.句型操练,趣味中重层次
【教师A的教学片段】教学本课重点词汇“warm”“hot”“cool”“cold”时,以琅琅上口的歌谣形式呈现词汇。让学生整体感知学习内容,再通过拍肩膀、发抖等肢体语言,借助扇子、冰块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在快乐的氛围中识记词汇。
在掌握了气候、季节词汇和“It’s … in …”句型后,执教者让学生自主讨论,将气候词汇和季节词汇进行匹配,并运用“It’s … in …”句型进行表达,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
【教师B的教学片段】教学季节词汇“spring”“summer”“autumn”“winter”时,执教者通过呈现我国各地四季风光的图片,结合猜图等游戏,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然后提出“What do you feel in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引出“warm”“hot”“cool”“cold”词汇的教学。最后出示“It’s … in …”句型,引导学生运用新学的词汇进行造句。
3.拓展延伸,创编中重韵律
【教师A的教学片段】在学生畅谈想在哪个季节去上海旅行时,执教者顺势鼓励他们自创歌谣,说说喜欢在哪个季节去上海,从气候特点、想去的上海景点等方面进行创编,如,Warm, warm, warm, it’s warm in spring. Let’s go to Expo. Let’s go and play. We have a happy, happy spring day.教师将本课知识进行了有效的拓展和延伸,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达成了教学目标。
【教师B的教学片段】执教者从众多风景图片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一张,说:Spring, spring, I love you. You are warm. You are green. I fly kites in spring. Spring, spring, I love you.之后让学生各自挑选自己喜欢的风景图片,说说图片里的季节、气候以及适合进行的活动,有效唤醒了学生已学的词汇,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真实表达情感。
(二)各抒己见共研课
听课后,专家和同行同聚一堂,就两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发表各自的见解。
教师C:教师A善于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又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体悟到学习的乐趣。“上海之行”任务的设计,既贴近当下热点,又能激发学生兴趣,效果较好。听了这节课后,我更深刻地了解到要善于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课程资源处处有,关键看你有没有一双慧眼。
教师D:两位教师都比较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点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掌握了四季和气候的词汇后,能让学生自主交流,运用“It’s … in…”句型进行表达,有效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E:拓展环节,教师B让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风景图片,套用相应句式进行表达,内容丰富,情感真实。但教师提供的范例不免让人感觉表达上有点中国式。相比较,教师A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运用导入部分的歌谣进行创编,创编的新歌谣能遵循英语的语言特点,琅琅上口。
(三)吸取、整合、再展示
根据专家的会诊和同行的意见,两位教师对课例进行了认真反思,并二度整合、设计、展示。因此,教学内容更丰富了,教学层次更清晰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二、案例启示
(一)同课异构,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同课异构,让教师亲历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不断探求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能力、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对学情的分析能力、对课堂的反思能力,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同课异构,提供了交流借鉴的平台
相互听课、互动研讨,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平时教学中一些低效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处理教材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参照其他教师的长处,改正自身的不足。
(三)同课异构,有利于构建学习共同体
不论是课前对课程标准的讨论,还是课后对教学设计与效果的分析,所有教师都为着同一个目标,为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打开心扉,经验丰富的教师乐于将自己的教学专长与他人分享,年轻教师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在互帮互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
几轮尝试,几度比较,几番探讨,几次提高,教师在同课异构的过程中,一次次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与困惑,也一次次品尝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同课异构”所呈现的正是一种开放的精神,一种研究的思绪,一种切磋的姿态,一种企盼精益求精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冯锁堂.《校本研修模式与案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