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互助县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互助县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就青海省互助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产品、培育龙头企业,培育市场体系、搞活产品流通,建立和完善产业化运行机制,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等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问题;对策

近年来,青海省互助县农业产业化围绕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农业再上新台阶为目标,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新路子,互助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在健康稳步地向前推进,呈现出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互助县是青海省的农业大县,土地总面积为3 423.9 km2,其中耕地面积6万余hm2。近年来,互助县立足实际,依靠当地丰富的青稞、蚕豆、豌豆、马铃薯、油菜籽等农产品资源,采取多渠道融资,多成份发展的方式,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

1.1 优势农产品基地逐步形成

近年来,互助县立足冷凉气候特征,顺天应市,不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逐步建成了以浅山为主的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年种植面积达1.87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31%,脱毒马铃薯面积达1.53万hm2,脱毒化程度达82%,菜用型、加工型专用薯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50%,商品薯达20万t以上。形成了以脑山为主的优质马铃薯种薯繁殖基地,集中连片建立高标准脱毒种薯和优质种薯繁育基地,面积达8 373 hm2;以半浅半脑、脑山为主的优质油菜生产基地,种植油菜面积达2.4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40%,优质油菜种植面积达2.2万hm2,占油菜总播种面积92%,杂交化程度达88%;以川水为主的优质蚕豆、蔬菜生产基地,蚕豆种植面积达5 006 hm2,占总播种面积的8.3%,蔬菜面积2 667 hm2;以北山地区为主的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制种面积超过400 hm2。

1.2 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多样

1.2.1 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互助县积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的主导作用,围绕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农业龙头企业得到不断壮大。目前,全县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67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家,其中:青稞酒加工企业1家,即青海青稞酒有限公司,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7年生产白酒17 667 t,产值21 968万元,从业人员1 000人。马铃薯加工企业2家,即青海绿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年设计加工能力7 000 t,2007年生产马铃薯淀粉1 416 t,产值510万元,从业人员109人;另一家是青海振青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07年10月份建成投产,年设计加工精淀粉2万t,从业人员60人。油料加工企业2家,即互助县丰盛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年生产食用油2 000 t,产值1 280万元,从业人员84人;另一家是青海西海油脂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油菜籽4.5万t,产值1.18亿元,从业人员50人。另外,外贸公司,年加工精品蚕豆1 200 t,产值360万元,从业人员15人;青海绿革农业新技术产业化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白灵菇、双孢菇等珍稀食用菌和反季节蔬菜生产,产值达200万元,从业人员69人。规模以下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60家,其中:油菜籽加工企业54家,年生产食用油4 050 t,产值2 916万元,从业人员420人;青稞白酒生产企业3家,年生产白酒160 t,产值176万元,从业人员95人;食品加工企业1家,年加工油炸薯片20 t,产值40万元,从业人员15人;马铃薯粉条加工企业2家,年加工马铃薯粉条80 t,产值32万元,从业人员14人。

1.2.2 市场发育逐步成型,带动功能日益显现

互助县共建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4个,其中:粮油综合批发市场2个,即白马寺粮油综合批发市场、五十乡粮油综合批发市场;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1个,即包家口马铃薯批发市场;油菜专业批发市场1个,即南门峡粮贸公司。4个专业批发市场共有管理人员17名,从业人员283人,占地面积5.51万m2,固定资产240万元,年销售各类农副产品4 655万kg,经销额3 670万元。其中销售油菜850万kg,马铃薯3 200万kg,蚕豆40万kg,豌豆5万kg,小麦180万kg,青稞30万kg,蔬菜350万kg,带动农户1.4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19%。

1.2.3 个体运销大户和个体中介组织发展迅速

互助县共有农民销售大户319个,从业人数520人,经营总量3 058万kg。其中销售麦类360万kg,豆类320万kg,薯类1 200万kg,油菜560万kg,蔬菜618万kg。经销总额3 202万元,经营收入345.4万元。全县共有各类农副产品运销大户368个,从业人员791人,经营总量4 880万kg,其中麦类200万kg,豆类400万kg,马铃薯2 600万kg,油菜760万kg,蔬菜920万kg。经销总额4 588万元,经营收入195.2万元。

1.2.4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发展

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农民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向市场的同时,深刻体会到提高自身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性,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发展。2005年8月在由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农村各种流通组织、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和种植大户组成成立互助县马铃薯协会的基础上,扶持成立了蔡家堡乡东家沟村、西山乡刘家沟村2个马铃薯分会,截至目前共成立互助县边滩乡马家村、西山乡张家沟村马铃薯协会,东和乡、南门峡镇尕寺加村的食用菌协会,台子乡下台一村蔬菜协会等17个农产品专业协会和西上街果蔬品专业合作社等7个专业合作社。协会以推广和营销为主体,搞活农产品流通,帮助解决农民买难的问题,向会员单位和广大会员提供农产品生产、流通信息,维护合法权益,规范交易行为,为互助县农产品向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1.3 订单农业发展促进了农产品流通

互助县将订单农业作为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大订单农业工作的力度,扩大订单面积,2013年,全县订单农业面积达2.53万hm2,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2.1%,较上年增加1 333 hm2。订单农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特色制繁种龙头企业的发展,为促进互助县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一定的起步,但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差,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营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产业化运行机制不尽完善,主要表现在:(1)部分地区的干部群众对产业化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中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囿于传统模式,缺乏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龙头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衔接不够紧密,群众缺乏诚信意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形成。(2)主导产业、产品存在有优无势、有质无量、品牌效益差的问题,缺乏市场竞争能力。(3)龙头企业少,规模小,生产加工能力低,产品加工链条短,附加值低,高科技含量产品少,效益差,举步维艰,带动能力弱;蔬菜、蚕豆等深加工企业还是空白。(4)市场发育程度低,已建成的农产品市场服务功能不全,规模档次低,有场无市或有市无场现象并存,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5)龙头企业在农产品收购、加工旺季无流动资金,贷款难度较大,受资金制约,错失了发展机遇,部分前景看好的项目缺乏资金支持,从而影响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3 今后发展思路

3.1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产品

依据互助县农业资源优势和气候特征,重点发展油菜籽、蚕豆、马铃薯、反季节蔬菜、食用菌等优势农产品,以现有的龙头企业为依托,形成以青稞酒、精炼油、精淀粉、优质蚕豆、速冻保鲜蔬菜为主要品牌的优势产业。种植业结构要建立以浅山、半浅半脑为主的马铃薯生产基地,种植面积稳定在1.8万hm2左右,低位浅山种植面积达50%以上;以脑山和半浅半脑为主的优质油菜种植基地,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4万hm2,占种植面积的40%;以川水、浅山为主的蔬菜、蚕豆种植基地,蚕豆面积稳定在5 000 hm2左右,蔬菜面积达到2 667万hm2;以脑山、北山地区为主的杂交油菜制种和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杂交油菜制种面积达到533 hm2,种薯繁殖面积稳定在9 066 hm2。

3.2 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3.2.1 落实扶持政策

按照扶优、扶大、扶强原则,制定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政策,在办证、贷款、建设用地、生产用电等方面对农业龙头企业实行重点倾斜,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3.2.2 加大招商力度

突出开发领域多元化招商,从大田种植向设施农业扩大,从种植业向农产品加工业、流通服务业发展,从单纯注重引进资本,向“引资”与“引智”结合,把外地优势的资金、市场和人才、技术引进来,以此推进种养、加工、流通等农业产业的发展,兴办一批外向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2.3 培育优势品牌

依托比较优势,积极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扩大龙头企业的知名度,增强龙头企业的竞争力,提升龙头企业的效益,逐步创立起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强化了企业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今后依托互助县农产品优势,着力抓好6大龙头企业:一是以青稞酒集团公司为主的青稞酒系列保健酒生产,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t。二是以青海西海油脂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互助县丰盛粮油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精炼油加工,在现有基础上加大技改力度,提高产品档次,年力争使精炼油生产达到1.3万t以上。三是以青海振青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青海绿源实业有限公司为主的精淀粉加工,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t以上,成为互助县马铃薯加工的支柱企业,争取年产1万t马铃薯全粉项目的立项实施。

3.2.4 马铃薯种薯脱毒化

以青海省霍普兰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实现全县马铃薯种植脱毒化。

3.2.5 选育作物新品种

互丰公司以杂交油菜研发为基础,实行油菜、马铃薯、豆类、麦类等农作物及花卉、食用菌等特色作物的新品种引育,制繁种,示范推广工作,推动全县现代农业进程。

3.2.6 发展珍稀食用菌和蔬菜生产

以绿革公司为主,开发研究生产无公害绿色珍稀食用菌和反季节蔬菜。

3.3 积极培育市场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

一是对现有农产品集贸市场进行改造,合理布局,创建专业批发市场。二是以互助县农产品产销服务公司为龙头,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探索新形式下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新途径。三是培育和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发挥其经营灵活、涉及面广、群众基础好的优势,兴办专业协会和其他形式的中介服务组织。四是加强市场信息服务。抓好农业网站建设,逐步实现网上销售。同时,为群众提供农产品需求信息,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五是逐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促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发展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六是开通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对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运输本组织主营的农产品,开通“绿色通道”,除防疫检疫外禁止对农产品运销设卡检查收费,确保农产品流通环节畅通。

3.4 正确引导,建立和完善产业化运行机制

一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签订规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产销合同,由龙头企业提供销路,农户按订单开展生产。二是完善利益机制。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组织等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保障企业、基地、农户等各方利益。三是搞活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民间流通协会等经营服务组织作用,着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不断强化农业产业化产品的生产者与市场的联系,保障生产营销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利益“双赢”格局。四是健全销售机制。以建立专业市场、规范合作组织、成立产业协会等为载体,推动农户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并通过农民经纪人推销、商促销、批发商团销,形成政府搭台、中介组织运作、经纪人唱戏的新型市场经济服务体系。

3.5 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建立国家、集体、个体、外资等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对产业化项目,财政、税务、工商等有关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形成全社会关心产业化、支持产业化、发展产业化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