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四川省道孚县扎拖乡制陶现状考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四川省道孚县扎拖乡制陶现状考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人类和陶器相伴的历史非常古老,陶器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物质载体。无论哪个民族,都经历过自己的陶器时期。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我国的西部的偏远少数民族地区,还遗留一些原始村落,他们还延续着原始的手工艺活动。随着信息化的高度发展,那些活化石般的古老技艺开始慢慢入人们的视野。本文致力于考察四川省道孚县扎坝区扎坝黑陶的制陶现状,深入川西大峡谷,对古老制陶技艺有一个更为详细的解析和深刻的认知。

关键词:道孚县;扎拖乡;扎坝黑陶;制陶工艺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4-86-3

道孚县位于四川省的西北部,地处古代民族迁徙活跃地带和茶马古道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以汉藏杂居为主。多元化的文化也使得其手工艺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道孚县的农耕文化历史悠久,由于农耕文明程度较高,很早就形成了城镇。并随之有了最初的手工业,包括木匠、铁匠、石匠等等。在解放以后,由于内地工业产品的不断涌入,整个藏区的家庭手工业都受到一定的影响,陶器的制作工艺近乎销声匿迹。但是在川西峡谷深处的道孚县扎坝区,古老的陶器仍然在使用着,他们用黑陶做火炉,做炊具,婚嫁庆祝和宗教祭祀。黑陶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成为传承和维系扎坝人习俗文化的重要纽带。

一、历史溯源

扎坝区扎拖乡的扎拖村是依附着鲜水河峡谷而生长的一个仅有10户人家的小村落,信仰藏传佛教宁玛派。目前村子里仅有一对师徒还在坚持做陶。老陶工泽仁来米,跟着师傅霍西老人开始做陶,现已近30多个年头,师傅去世后,他便成为周围远近闻名的做陶人。徒弟让兄其,如今是扎拖村的村支书,也是目前扎坝黑陶的最后传人之一,做陶10余载。川西大峡谷在每年的10月以后入冬季,天气寒冷,不适宜做陶。所以泽仁和让兄只在每年的4月到9月期间做陶,以精湛的手艺换来各自家里的生活必须费用。

有关扎坝黑陶的历史溯源,相关文献很少。根据人类学家林俊华教授的推断,“扎坝”中的“扎”在藏语中有“制陶人”的意思。据采访,多数扎坝人认为陶器是他们自己发明的,但从扎坝语对制陶工具、制陶工艺的过程和图案称谓和藏语发音相似来看,这里的黑陶还有可能受到其他地区制陶工艺的影响。而四川省德格的麦宿地区、云南省的尼西汤堆村均有相似的制陶工艺,所以扎坝黑陶制陶工艺也有可能是由于民族迁徙至此交流的结果。目前大部分研究结果都仅限推断,还有待于一步研究。

二、扎坝黑陶的制陶工艺

(一)泥料备置

制作黑陶的泥料,是从高山上采集的灰色粘土。这种粘土类似于片石,是由石块经历亿万年风化形成的,容易捣碎。挖取原料背回家后,陶工将其用木槌砸碎。3~4遍的过筛之后放入蛇皮袋中扎好备用。由于泥料中含有大量的细石粉末,这样有助于降低陶坯收缩率和烹煮食物时提高热传导性。

(二)成型手法

过筛之后的泥料掺水和成面团状用塑料布盖住,经过两天的陈腐使泥料水分均匀分布。扎坝人的陶器制作过程中采用泥条盘筑为主。陶工泽仁来米家的藏式碉楼有三层,第一层养牲畜,第二层是锅庄(厨房)和卧室,第三层用于诵经煨桑。平常,泽仁就在二楼的锅庄旁边做陶。陶工先将制陶工具放置在能及范围之内,取一块泥,在木板上搓成泥条拍打成泥片,在圆形木质垫板自下而上盘筑,一边盘筑一边转动垫板,用陶拍拍打成型(如图四)。主体成型后再在陶坯表面行刻画和堆雕等装饰手法。陶器表面采用少量的白瓷片装饰,一般为花朵图案,比较复杂的是火盆的装饰,使用的是当地叫“么多”的装饰图案,火盆口沿使用的是“加纳假日”,即汉地的长城图案。煨桑炉的装饰主要以莲花瓣图案为主,当地称为“白玛卡”(刚买回去的煨桑炉是黑陶的原色,人们根据不同环境将其粉刷为白色或者金色。所以煨桑炉表面较为粗糙,目的是便于人们在使用前更容易上色)。此外,还有一种叫做扎巴扎西的图案,汉语称吉祥树枝状。(上述描写见图四)陶器表面的花纹设计并不复杂,却处处折射着文化大融合的特点以及扎坝人的朴实和真诚。

(三)产品类型

扎坝封闭的地势锻炼了人们较强的自给能力和手工艺生产技艺,和其他民族手工艺品一样,扎坝黑陶也是围绕生活开展的,其中现在居民仍然比较常用的有煨桑炉、火盆、酥油灯具、酿酒锅、酿酒壶及有四脚的酒壶等等。据了解,扎坝黑陶有上百种样式,现存的陶器样式不多,一些式样随着老一代陶工的离世逐渐失传。为此,笔者根据实地考察和现有文本资料,对具体产品行了详细分类,(表1)。

(四)扎坝黑陶的烧成工艺

由于地势原因,陶工将烧造黑陶的窑建在离家门不到20米的土坡上(土坡高度不及两米)(如图五)。扎坝黑陶采用洞穴烧的方式行,烧窑前,先在窑室最底层铺上燃料,一般为木柴、树枝等。中间一层放上陶器,最上层再盖上木柴和干杂草。烧窑过程中不断添加柴火,持续4个小时,温度上升至约1000℃左右停止投柴。然后入熏烧阶段,也是决定陶器颜色的关键时刻。陶工将木屑、废弃塑料等投入窑坑,并盖上铁油桶皮做的窑盖,利用黑炭素渗透原理使器物呈黑色。此熏烧过程持续到烧窑结束,冷却至第二天开窑。

三、扎拖乡黑陶的基本销售状况

在道孚县城的汽车站旁边,矗立着一家铺子,店铺内挂着各式藏装和藏族饰品,地上摆着各式陶器。满久是这家铺子的主人,20多年前,他从扎拖乡的菠萝塘村来到县城定居,扎拖乡的陶器也跟随他来到县城。在过去,陶工烧制好的陶器都放在自家的储藏室,如有人需要,就背着背篓到陶工家里买,基本上处于自产自销状态。满久为了推广家乡的手工艺产业,2010年12月,满久成立扎坝土陶器手工艺开发有限公司,在此之前,他已经在和妻子合开的服装店内售卖陶器19年。店里销售的扎坝陶器是县城唯一可以买到陶器的地方。目前,满久的主要商品来源于扎拖乡的两位陶工。

泽仁和让兄其除了做一些基本生活用品之外,徒弟让兄其还会做一些缩小版的煨桑炉,酒壶等等,作为旅游纪念品售卖。虽然当地政府对此大力支持,但是由于产量不高,开发旅游纪念品的计划暂时还只是原地踏步。泽仁来米家里有9口人,每年年收入在3万~4万之间,另外,泽仁还兼职干村里的裁缝,闲暇时间替村民缝补衣服。让兄其家年收入也在6万~7万之间,现在,村里还有一位僧人也开始学习做陶。到满久公司订货的人除了当地居民,还销往甘孜州、阿坝州和的昌都地区。此外,满久在扎拖村村口盖了几间厂房,打算作为制陶的作坊,组织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制陶,将古老的技艺延续下去。由于当地水电站工程修建的原因,面临2017年蓄水线上涨的事实,大部分村民即将搬迁出峡谷或者往山的更高处迁移,制陶作坊的运作就这样搁置了下来。

四、结语

以制陶工艺而言,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都有创造出适合本民族生活习惯与工艺条件的陶器,扎坝藏族的黑陶也是如此。在这个世界逐渐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这些如同工艺历史活化石一般的原始制陶工艺不但印证了昔日的辉煌,也向我们诉说着茶马古道的故事。扎坝黑陶的制作工艺如今已经成为当地弘扬传统文化的亮点,道孚县文化旅游局正为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积极努力着。

如今,随着城乡之间距离的拉近,更多的工业产品涌入藏区,笨重易碎的陶器就成为了工业文明产品下的第一个牺牲品,黑陶所占的市场份额迅速地减少,陶工的生存也就岌岌可危。然而,黑陶并没有就此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这种维系着藏族数千年信仰与生活习惯的器物并不会被现代工业品代替,在传统生活慢慢浸盈的角落,闪耀着温润的光芒。在物质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为设计符合现代生活的产品而绞尽脑汁。而传统的民族手工艺产品,他们根据自己民族的和生活习惯来创造生活用品,在合理利用资源的情况下,构建了当地新的文化场景,并推动了当地产业文化的发展。因此,作为传统文化遗产,扎坝黑陶也成为扎坝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每一个扎坝人的身体,并将永远持续下去。

参考文献:

1 刘勇,冯敏,奔嘉,刘辉强等,鲜水河畔的道孚藏族多元文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12

2 焦虎三,徐献,黑陶部落最后的传人[J],大视野,2007,(03)

3 方李莉著,遗产:实践与经验[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