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诗教学中电教媒体的有效利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诗教学中电教媒体的有效利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诗是小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颗瑰丽璀璨的宝珠,它们琅琅上口,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不仅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时代背景、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此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的一大难题。几年来,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如果在古诗教学中采用电教媒体并合理利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彰显古诗的魅力。

一、创设意境,感知整体美

古代诗歌具有浓郁的诗意,因此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1.音乐感受意境法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古诗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千古流传的绝唱,诗和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乐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诗人与老友的离别情绪完全寓于水天一色的景色之中。在教学中我选用了与所教古诗意境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舒缓、轻悠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那深情的乐曲很自然的将学生带到一千多年前的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他们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告别后,伫立江边,直到船帆的影子消失在天水之间。又如教学《泊船瓜洲》时一段江南丝竹《春江花月夜》,学生在欣赏中遐想江南山明水秀,春意盎然,体会“春风又绿江南岸”,很轻松的进入了诗歌描绘的境界,更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画面展示意境法

诗是抒感的,而情感又一定要通过形象,建构意境,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也就是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诗歌就需借助形象来理解诗人的情感。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练的诗句与具体的形象联系起来,将诗歌文字转化为图片甚至视频,那么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色彩、形象、动作,如果直接讲解,部分同学对鹅不了解很难体会诗的意境美,而利用课件将白鹅浮于水上,不时引吭高歌的情景直观展示,教学时诗与画面对照,相映成趣。那一身洁白的羽毛,有着两只红红的脚掌的鹅在清澈浅绿的湖水中悠闲自在的游动,不时伸长脖子歌唱…学生很轻松的进入意境,充分感受诗歌,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二、品词析句,感受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是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的强化记忆,学习成为一种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变成直观形象的画面或视频,有利于学生在创设的意境中抓住诗中的诗眼或含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如古诗《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时,对于“生”仅靠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在运用电教媒体教学时,恰当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首先提出问题:“生”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草木葱茏,危峰兀立,香炉峰被烟雾笼罩……又如教学《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的精妙,通过媒体展现江南春日美景,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场景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很快领悟了“绿”的神韵。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电教媒体发挥了他独特的优势,学生在学习中由眼、耳、脑、口多感官协同,加深了对语言的理解。

三、指导朗读,感受情感美

古代诗歌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朗朗上口的特点,最适合吟唱。教学中可采用形象直观的视频,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古时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让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形象感知瀑布壮丽景象,从瀑布从悬崖跌入山谷发出的巨响,溅起的水花感受到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在播放示范朗读的录音去感染引导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进行示范。通过示范,结合自己的理解,学生很快明白第一句的“生”应重读,节奏偏慢,以体现庐山烟雾慢慢上升的情景。第三句中“飞流直下”体现瀑布的磅礴气势,应有力而响亮,而“三千尺”是作者夸张的想法,应适当拖长,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一个“疑”表现出诗人的想象,应重读,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通过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范读引路,学生很快就读出了韵味,读出了情感,受到美得熏陶。实践证明,声像手段的合理使用,把抽象变得直观,加深理解,也提高了朗读的能力,体会诗歌中的情感。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巧妙利用电教媒体,多感官刺激学生的感受,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现美,不仅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学得扎实有效,更能使学生多方面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彰显古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