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抛砖以引玉 投石故激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门设疑、激趣、引思、提质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只有认真对待课堂提问,精心设计问题,优化提问方法和技巧,才能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堂;有效;提问
课堂有效提问视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允许和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教材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视问题为课堂的主线,把学习过程看成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有效提问是联系教师、学生、教材的纽带,是学生思维发展、能力培养和情感升华的钥匙。如何打造高效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至关重要。
一、“有效提问”实施的策略
1.循循善诱,渐入佳境――提问要有启发性
所谓启发性,就是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设计的问题能够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展开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去探索、去创造,从而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与灵活性,增强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力求体现启发性。例如,在学习《季风的影响》内容时,组织学生阅读《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比较广州、利雅得两地一月、七月份气温和降水曲线图,在此基础上,共同归纳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这个基本特点,然后进行启发性提问,“这种气候特点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联系?”“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同学们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当地的农业生产、南方的洪涝灾害、北方的旱灾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与回答,充分体现了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积极与自然灾害抗争的精神。
2.分层设问,有效切入――提问要有系统性
要上好一节历史与社会课,需要教师高屋建瓴,整体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操作中,问题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不仅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当堂能积极思考,而且给他们指出攀登的途径,激励他们攀登的勇气和探究的欲望,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如学习八年级下册《中华民族的觉醒》一课中有关“五・四”运动的内容时,可设计三个阶梯式问题:(1)“五・四”运动的概况(时间、地点、主力军、直接原因、经过、结果)?(2)为什么“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3)青少年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经三步设问,加上教师的进一步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问题也就有效解决了。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问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如果教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思索答案时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因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出引人入胜,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在学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课时,就如何让学生理解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共同性原则时,教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2009年初,尼泊尔人探险家夏尔巴和同伴们在5360米高的珠穆朗玛峰探险营地休息时,发现了一只黑色的大苍蝇。这在几年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吗,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这种由具体的生活情景引出的实际问题,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立即你一句我一句地在课堂上讨论起来,直白无味的理论和概念不知不觉中变得形象而生动起来。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这是地球温室效应造成的后果,全球气温上升导致喜马拉雅山被融化的冰川高度上升。懂得环境问题不是某个国家和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全人类应该共同行动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4.把握时机,有的放矢――提问要有适时性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实践证明,高效的提问应选择最佳的时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上要不要提问,什么时候提问,这就要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具体情况灵活而定。教学进程是把握时机的重要因素,通常当教学进行到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过渡点、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和疑惑时要及时提问。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提问应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的心理状态加以把握。当学生胡思乱想、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要及时提问;当学生疑惑不解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要及时提问;当学生产生倦怠心理时要及时提问;当学生思维发生障碍,无法突围时要及时提问;当学生心情亢奋、热情高涨时要及时提问。如在《“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一课中,教师适时播放香港回归的视频,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升起,此时此刻学生心情异常激动。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香港顺利回归,你有什么感想?学生思绪大开,慷慨激昂,有的为国家的强大感到自豪,有的立志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力量。既培养了思维,又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
5.立足现实,着眼发展――提问要有开放性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这类问题题往往把教材知识与热点时事、社会生活、学生实际等有机结合起来,突显社会性、现实性、时代性的特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给学生以广大的思维空间。通过解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未来。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向进行创造性的独立思维,勇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学习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重建我们的家园》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你有哪些好建议?学生结合雾霾天气从个人、企业、国家三个角度展开阐述,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又提升了对社会问题和现象的认识程度。
二、“有效提问”实施的注意点
1.问题要难易适度
难易适度要防范两种倾向:一是问题过大、过深、过难,这样的问题,没有人能回答,成了无效的提问,对教学是无益的;另一种是问题过小、过浅、过易,这样的问题没有任何思考价值,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还会使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问题难易适中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问题,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力求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2.严格控制问题数量
要做到数量适中,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提问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问得太多了,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对所学的知识就难以理解,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问得太少,学生缺少参与的机会,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3.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正确对待学生的回答
有效提问的关键是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学生处于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心情舒畅,就能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任何回答,我们一定要坚持正面引导、表扬为主的原则。正确的回答应给予积极肯定,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层向发展;不完整的甚至错误的答案,教师要加以引导,得出正确的结论,并提出期望;一时答不出来的,也应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切忌冷嘲热讽。总之,教师既应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又要指明努力的方向。
4.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有效提问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即“授之以渔”,学生自己会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有效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不断优化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宜照.新课改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的探析.北京英才苑,2009年5月.
2.郑彩娟.巧用提问,提高课堂效率.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年第10期.
3.陈露茜.谈历史与社会课堂提问的设计技巧.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2010年7月.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