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儒家思想与旅游产业的耦合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儒家思想与旅游产业的耦合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完善,旅游者道德意识薄弱,不文明行为增多;旅游资源的破坏,浪费,不合理开发;旅游管理的缺失,黑导、黑社、零负团费等等一系列问题屡禁不止。我们可以把儒家思想应用到旅游业中。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与“义”,把儒家思想与旅游主体、客体、介体相耦合,以儒家思想为思想支撑,以施仁、取义为目标,与旅游结合,调和旅游业的发展,去糟粕,集精华,促进旅游业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儒家思想;旅游文化;耦合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8-0160-02

中国旅游业从改革开放开始起步,至今已有30多年。但这30多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完善,旅游者道德意识薄弱,不文明行为增多;旅游资源的破坏,浪费,不合理开发;旅游管理的缺失,黑导、黑社、零负团费等等一系列问题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传统文化的缺失所造成的。我国旅游界对旅游发展的研究一直采用西方理论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理论思想应用的研究较少,而西方思维也许并不适合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旅游与文化是相辅相成、无法分割的。儒家思想的发展从某一层面来说就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史,从春秋战国开始,儒家思想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在中国人民心中根深蒂固,影响巨大。因此,我们可以把儒家思想应用到旅游开发与管理中,以传统文化来提升人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管理者的文化素养,继而保证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一、儒家思想核心概述

自春秋时期孔子始建立儒学,后有孟子、董仲舒、朱熹等人为其思想继承人,开辟更多儒家学说分支,儒家思想成为统治中国几千年的主流思想。虽然不同的儒学者都有不同的思想主张,但究其主要思想核心,唯有“仁”“义”二字。

孔子最为主张“仁”,孟子最为主张“义”,后世大儒的主张也都是对“仁”与“义”的继承与发展。《论语》中“仁”是提到次数最多的字。“仁”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君子修身养性的最终目的。孔子的“仁”是一种思想意识,更是一种行为约束条例。其以“孝”为根本,要求做到“先难而后获”“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恭、宽、信、敏、惠”,最终达到“杀身以成仁”。“仁”的含义广泛,没有确切的词句定义,但“求仁”的做法却有许多条框可遵循。“刚、毅、木、讷近仁”“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成为“仁者”是所有学者学仁、求仁的最终梦想。“仁者”不仅是在行为上遵礼,思想上至善,心胸上更是宽广、坦然。“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仁者乐山,仁者如山,安稳、坦荡、超凡脱俗。这是孔子的“仁”,更趋于礼法,更趋于完美。而子思的“仁”则是更贴近于生活中的处世之道。不冒进,不退缩,以“中庸”为尺,遇事先衡量得失,有番计较之后再去做,稳妥为上方能成事,最终达到“致中和”。这是儒家的“仁”。自孔子之后,无论有多少儒者对“仁”进行引申发展,终究认同的一点是“仁”是至善的最高境界。

孟子最为主张“义”。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开拓者,孟子则是捍卫、发展儒家学说的第一人。孔子说“杀身以成仁”,孟子则说“舍生而取义”。孟子的“义”是在孔子的“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孟子的“义”是“仁义”的“义”。并且孟子的“义”通常是与“利”辩论着出现的。如“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义”同样是种思想教育,教育人们为何做君子,如何做君子,教育君子如何做至善之人,最终得“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这就是孟子的义,少了一分约束,多了一分劝慰和洒脱。

后世的董仲舒提出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中,“仁”与“义”占据前两位;朱熹编纂的四书中《论语》和《孟子》同样是占据了前两位。以此可见儒学者对“仁”与“义”的态度。诚如南宋文天祥所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仁”与“义”便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所在。

二、旅游的文化性

旅游的本质实际上是文化的展示过程。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从其食、住、行、游、娱、购六大环节来看,旅游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旅游有着深厚的文化性。食,也就是旅游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有最具特色的菜系和酒文化、茶文化等。菜系有鲁菜、川菜、苏菜、粤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每一道菜都是地方文化的缩影。当游客旅游到一个地方品尝当地特色菜的同时,也是品尝了当地的特色文化。酒文化与茶文化是我国千百年饮食文化的代表。

住,可以是建筑文化,也可以是酒店文化。中国古建筑被誉为“人类历史文化的纪念碑”,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主要类型有宫殿、坛庙、陵寝、城墙、园林、寺观、民居、亭台楼阁等。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渗透着“天人合一”“敬天祀祖”的礼制观念,其选址与筑建融合了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和阴阳五行、八卦等学说。酒店文化更多体现的是现代文化和古今结合的文化,如北京的“中国会”经营者对古建筑群进行修缮,使外观具有明式官邸的气派,内部安放了古色古香的家具和艺术品,并巧妙地配上了现代化设施,如电视、激光唱机等[1]。

行,即是交通文化。旅游的主要交通方式有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在江南水乡,推开一排竹筏,游荡于水面之上,穿梭于深山之间,江南的山水秀色一定会深深缠绕左右。在特定的地方,运用适当的交通工具,体会独特文化,这就是交通文化。

景观文化可视作游文化。旅游景观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不仅体现的是旅游地气候、山水、地貌等自然特色,还有千古名句中的人文特色。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在观赏万壑争流、雄伟气概的庐山瀑布时,这首诗的意境一定会涌于心上,更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古人的诗情画意。人文景观是人类的劳动成果、历史文化的产物,它代表着民族的文化内涵,如南昌的滕王阁,飞檐翘角,丹栋雕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体现的是初唐吞并天下的雄伟气势。

娱,是娱乐文化,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参与的具有民族特色或地方特色的娱乐活动。例如哈尔滨的冰雪节,游客通过堆雪人、滑雪、滑冰、看冰灯或冰雕等活动欣赏着冰雪文化,了解着哈尔滨的风土人情。除此之外,一些度假村等会专门设置娱乐活动场所,如设置沙滩浴、冲浪、潜水等专项娱乐活动,旅游者可体验各种娱乐文化。

消费文化是旅游六大环节的最后一项――购。旅游者的消费观体现的是旅游主体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体现出国家对民族文化的挖掘程度和旅游者对文化的接受程度。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更是某种文化的指向标,很多游客抱着购物的目的去香港旅游,香港被称为“购物天堂”,香港的城市形象定义为现代化大都市。从以上旅游的六大环节来看,旅游具有文化性是毋庸置疑的,旅游与文化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因而,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旅游,可以更好地发展旅游业,弥补现代旅游业的不足。

三、儒家思想与旅游的耦合性

旅游业并不只是旅游产业,不只是经济概念,旅游业还涵盖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当旅游资源上升为旅游资本,在逐利的本性控制下,借助产业化模式,按工业生产流程,把旅游资源批量生产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的旅游产品时,不仅对旅游资源造成了深层次的破坏,更对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和传统信仰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面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旅游管理的缺失等问题,旅游界采取的态度是走可持续发展旅游道路。对于可持续旅游的发展,我国很多学者都是从经济层面进行研究的,因而忽略了旅游的文化性,更忽略了中国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无论是人文资源还是自然资源都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思想,“仁”与“义”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以其为基点,形成新的思维模式来分析中国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达到对这些问题更深层次的剖析。

1.旅游主体与儒家思想的耦合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一切旅游活动的中心,也是一切旅游现象产生的根源[2]。旅游者在旅游实践过程中,以自身的文化观念去开展旅游活动,不可避免地对旅游客体、旅游介体产生巨大影响。旅游者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更会影响到客源地区域形象和国际旅游的发展。而现今我国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出现最多的问题便是道德意识薄弱,不文明现象频发。2006年9月10日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公布了向社会征集、归纳、整理后得出的“十大旅游不文明行为”,如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吐口香糖;在车船、飞机、餐厅、宾馆、景点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呼朋唤友;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卧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等等。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出现是由社会、历史、生长环境等客观因素导致的,当然,主观因素――道德意识不高也有影响。“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以儒家思想核心“仁”的思想中“制礼”的思想作为提高旅游者道德意识的思想基础,从根本上杜绝旅游者不文明现象的出现。对此,旅游局可出台相关政策,来以礼教化旅游者,以礼约束旅游者的行为。如针对出境旅游的游客可进行前期培训,教授中国的礼仪与外国的礼仪;针对境内旅游,则可在各景点处设置“食不语,寝不言”“席不正,不坐”“杖者出,斯出矣”“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等字样的警示牌,以期旅游者可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约束好自身行为,从而形成客源地良好的形象,促进国际旅游的发展。

2.旅游客体与儒家思想的耦合

旅游活动是旅游主体通过旅游介体作用于旅游客体的过程,对旅游客体的参观、游览、玩赏是旅游主体活动的主要目的。旅游资源作为旅游客体,通过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而产生相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旅游资源的开发在旅游活动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而在开发过程中却又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破坏。因此必须坚持边开发边保护、尽量降低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则,而这一原则理念与子思的“仁”――“中庸”思想不谋而合。“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们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露出来叫作中,表露出来合乎法度叫作和。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普遍准则,达到了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就发育生长了[3]。旅游资源的开发,既要挖掘其各方面的价值潜力又要不伤其根本。减少没有历史文化内涵和审美的人造景观,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旅游资源的原始风貌[4]。这种开发原则既符合了“中庸”的思想又满足了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使儒家思想和旅游产业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契合。旅游规划者可利用二者的结合,坚守中庸,不偏不倚,合理、适度开发旅游资源,保护旅游资源,挖掘其文化性,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终可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旅游介体与儒家思想的耦合

旅游介体是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之间的连接体,从广义上讲,旅游介体就是以旅行社为代表的旅游企业和旅游管理机构、旅游协会等旅游经营者和管理者。对于旅游经营者和管理者来说,最主要的是要做到四点:“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四点出自《论语・子罕》,是“仁”的内涵。毋意,不主观臆测,不要过多地从投资者角度出发,要从游客角度出发,满足旅游者需求,关心游客所感兴趣的体验项目和旅游吸引物,保证旅游者的主体地位。毋必,不绝对肯定,要充分看到旅游经营和管理中出现的错误,针对四黑、零负团费等问题加大监管力度,出台保护政策和法规,保护相关人员的切身利益。“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看到自身错误,继而改之,才能保障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毋固,不拘泥固执,守成不知变通,要在借鉴别人好的经营、管理理念基础上,进行创新。我国游客服务设施建设并不完善,应在借鉴外国游客服务设施建设理念基础上,结合我国旅游特点和游客需要,创建独具特色的旅游服务中心。毋我,不唯我私利,发展旅游的最终目的是全面的社会效益,通过景点规划,在旅游者的旅游过程中,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宣传每一座城市的独特文化,以文化为卖点,调节旅游业的均衡发展,使自然、人文相和谐,从而带动整个社会产业链的发展。

四、结语

旅游业具有扩大开放、拉动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能力,健康、有序的旅游市场才可以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儒家思想为理念支撑,以施仁、取义为目标,重视儒家思想与旅游业发展的耦合性,去糟粕,集精华,以文化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提高旅游产业各环节的质量。以中国传统文化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这必将成为旅游业高效、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喻学才.旅游文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夏赞才.旅游者道德建设[N].中国旅游报,2003-08-29(4).

[3]夏延章,唐满先,刘方元.四书今译[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

[4]曲玉镜.旅游需要与生态理论――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再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2006,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