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师生互动的实施与成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师生互动的实施与成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互动式教学,优化了课堂结构,实现了高效课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对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促进和谐课堂、教学相长的实现。

关键词:师生互动;主体地位;实施方法;教学相长;模式特征;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9-0012-03

“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是邢台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点课题,从2008年开始,我们经过不断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归纳、总结部分研究成果,将它奉献给大家。

一、概念的界定

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是不同学习起点、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学习体验、不同学习结果的交流、研讨、合作与分享,是把书本知识活化的经验性互动。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它的形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一种是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在互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以引导,学生也给老师以启发,学生还可以相互帮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该课题组从课前互动——师生通过制订学案,共同认识目标;课中互动——师生围绕教学目标,生成学习技能,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课后互动——紧抓课后训练、辅导和反思进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意在尝试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课堂特色的教学模式来解决教学中的教与学的问题,达到师生相长,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博采众家之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二、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1.反差互动。互动主体在知识、经历、任务等方面都有着十分明显的差距,教师在学科课程把握上要大大优于学生,但是,学生有着与成年人不同的认知方式、不同的个性特点,并以此认识理解世界,在其感兴趣的某一点或某一方面,可能会超过教师,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学生在信息获取方式、速度、数量等方面,都有可能超过教师,教师认为简单的问题,在有些学生那里可能成为难题;教师觉得不以为然可以忽略的问题,学生可能很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而不是成人的角度与学生进行平等民主的反差互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只有当教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熟知学生的个性特征而进行教学互动时,这种反差才会较快地缩小。

2.启迪互动。新课程倡导师生的教学互动,使教学不再是单向的知识训导,而是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启迪性互动。师生互动点不仅仅是知识,更主要的是获取知识的程序、方法、策略、情感体验、价值认识等;师生互动方式不只是学生主动向老师质疑、询问、请教并展示自己的学习品质,也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或诱导思路、或激趣、或点拨方式、或帮助反思、或示例体验、或指导领悟。一句话,作为互动一方的教师重在启迪思维和调动学生的内动力,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取知识、独立习得技能。

3.同类异质互动。学生与学生在合作探究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互动,属于同类异质互动。生生互动,主体是学生,但学生在质性上千差万别,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兴趣点、接触面、智能结构等都有所不同,也就是说,虽然都是学生,但其不同智能结构、不同个体优势是有一定差异的。差异,就构成了多种多样鲜活的课程资源,因此,在合作探究中,张三可以在这一点上做老师、李四可以在那一点上做老师,王五可以在另一点上做老师。生与生在合作探究中的异质互动实际上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教学”互动,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课程资源不只是来自于教师,不只是来自于教科书与环境,更来自于终日学习成长在一起的同学,那么,众多的不同性质的课程资源就会在不同的互动中进行着不同结构的优势组合,学生就更能更加广泛而深入地博采众长,促进个性的充分发展。

(二)师生互动过程是师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遵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从时间上、方法方式上,师与生、生与生要多方位、多角度的互动起来,使互动教学不仅体现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课改新要求,更促进师与生在各自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情感上发生质的飞跃和提升。

三、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课前互动

教学活动应掌握好 “教”与“学”的两头,制订好“教”与“学”的活动方案是关键。教师既要清楚课程标准的精神,把握好教学的要求,也要清楚当前学生的基础心态和期望。制订教学方案时,教师要回顾过去讲课后的“课后反思”和批改作业后的班级共性和个别学生的特性记录,及时汲取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充分围绕学生的主体性这一原则来实施,及时掌握好、中、差三个层面的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和需求,准确掌握不同学生在某些知识点上的不足,既要从自身教学的要求思考,更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对“学案”提出疑问,对“学案”进行弥补,让不同层面的学生谈一谈、说一说本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的方法,在授课时还应准备的教具等等,这是课前互动的重点,是学生通过预习所能感悟的为老师授好课、搞好课中互动的重要依据。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幅度提高,互动教学的氛围才会高涨,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才会充分体现。

(二)课中互动

备好课,制订好“教”与“学”的学习方案,这只是授好课的基础。教师把课授好,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清晰的方法和策略,这一环节更能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这要注意以下几点。

1.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面向全体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课堂教学必须做到照顾多数、兼顾少数、因材施教,对学习差的同学应积极引导,不姑息迁就,对学习好的同学应提出新的问题,鼓励再探究、再思考、再进步。

2.分好学习互动小组。学生互动受性别、性格、年龄、空间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地说,性别相同、空间位置较近的学生之间容易产生互动,性别不同、但性格相同或相近的也较易产生互动。针对性格有差异的学生,教师只要采取适当的引领,在互动过程中便可产生很好的互补作用。遵循互动规律,有利于产生积极的、向上的互动效应。低年级学生由于组织能力、自控能力较低,宜多设计同桌间、前后桌之间的两人或四人合作学习活动。高年级学生适宜6人组或8人组互动学习。分组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组中成员优、中、差搭配原则。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而定,每个组都要有学习较优者,他(她)的关键作用在于帮扶后者,引领后者。(2)组员思想的凝聚性原则。小组长应由号召能力强的学生担任,而不是由学习优秀的学生充当,这一人选首先应该有很强的号召性,情感、态度上的集体性,他(她)是小组中的核心人物,通过他(她)能够建立起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3.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时间安排上、组织形式上都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彻底实现教师在角色上的转变;教学设计中做到问题要让学生发现,疑难要让学生突破,学法要让学生归纳,评价要让学生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实现主体地位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将自己的主导作用落实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学习的积极对象,学习的主人,再加上教师自身丰富的学识,运用自如的教学技能,学生就会对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就会感到学习的无穷乐趣。

4.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成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借助对问题探究、追疑、解惑中产生的,在互动过程中往往能产生睿智的火花,而这在“满堂灌”课堂中是难以出现的,只有在和谐、民主、平等、友爱的氛围中才能孕育繁衍出来。因此,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动成效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交往,建立起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出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互动中,尤其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切不可随意挫伤,既要对自满者有所抑制,又要对自卑者有所激励,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行为。教师有了亲善、热情、平和、幽默的态度和情绪,才会使学生产生满意、愉快、喜悦、崇敬的内心情感,尤其应谨记韩愈在《师说》中关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哲理,虚心向学生学习,使自己的思想认知水平和专业素养在教学中得到不断提升。所有这些,都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可以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检测和考验,需要教师的精心培育和设计。

5.教师要勇于向自己的学生学习,生与生之间更应相互学习。在信息时代,学生在信息获取方式、速度、数量、质量上都有可能超过老师。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时候,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反差是相互的,只有当教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熟知学生的个性特征而进行教学时,这种反差互动才会相得益彰。今天的学生思想开放,富有创新精神,他们才思敏捷、富有主见,相互学习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共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育人不只是注意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方面的教育,也包括对学生的生活态度、价值取向、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启迪,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和谐的、全面的。

(三)课后互动

课后互动有两类:一类有点跟课后反思相似,但还有些差别。一是它包含着教师在课后与学生就教学过程中各自表现、感受进行交流,就教学的设计、方法征求学生意见;二是教师就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的表现、感受等进行查询、沟通,弥补学生课中学习的欠缺和不足。另一类课后互动类似课后作业训练和辅导,这类互动实际上就是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本课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达成的情况。通过师生的“反差互动”,生生的“同类异质互动”,学生可以深入地博采众家之长,在基本技能和情感的生成上都会有很好的突破和提升。所以说,课后教师的查询、沟通、指导、座谈,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反思、交流等都是互动式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

四、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互动的多层次性

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要与不同层面的学生在授课前共同研制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然后生成新的“教”与“学”的方案,这种共同研制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方式,使不同层面的同学的需求都能在课程中得以体现,充分调动了每个层面上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展示了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全方位思考与交流。

(二)互动的广泛性

一组组同学围坐在一起,或交流、或讨论、或争辩,教师穿行于学生之间,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与他们共同交流思想,共同研究问题,形成了活跃、和谐的教学气氛,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展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完全激发和释放出来。

(三)互动的持续性

互动式教学不是局限于某一阶段的互动,它涵盖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前 “教”与“学”方案的制订,课堂中的师与生、生与生在各个层面上的互动以及课后的师与生的再次交流、指导、沟通与提升等方面,持续时间较长,整个教学过程由“课前研讨”到“课上实施”再到“课后指导提升”,互动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逐步提升,互动中的每一环节,无论教师与学生、还是学生与学生在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培养、情感的生成上每日都会有新的收获。

(四)互动的相长性

互动的双方是相互作用的,是平等的,都是受益的,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互相帮助、合作交流、共同研讨、共同发展、真正做到了教与学的相长。教师与学生只有突破自我封闭,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高境界迈进,这也正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

五、研究成果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师生互动型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正逐渐彰显出来,提升了教师的研究精神,使日常的工作真正与课题的研究融为了一体,从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实施与研究上来说,我们的课题研究正发挥着深刻的和积极的影响。

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推动了课程改革发展;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各方面的素质得以提高;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变传统课堂的“灌输式”为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和发现,改变了教师的权威性,实现了高效教学;自课题研究以来,参与研究的教师有15人次在各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奖,其中有三人获市优质课一等奖、二人获三等奖,他们的课堂互动理论研究材料、课堂实录成为本地广大教师学习和研讨的范例。

六、启示与思考

任何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都是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它要依靠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深厚的学科基本功灵活而创造性地运用

尽管广大的教师有了强烈的教改参与愿望,但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是人人都具有的,学科专业的深厚功底也不是人人具备的,这仍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因此,教学改革,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也决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不解的努力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在大力提倡新课改的同时,尚未根除的应试教育的弊端依旧在影响着课改的发展,因此,实施某一项新课改,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提高教师的时代认识意识,增强教师在课改上的责任意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也应对教师施以积极的影响,消除不利因素,使新课改顺利而深入地开展。

参考文献:

[1]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