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兴趣之数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学生自主的前提是自尊,而自尊的前提是教师尊重学生,没有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关关系是对立的,谈不上自主,更谈不上效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知心朋友,保护他们的童趣、童真、童心,理解他们的情感,要常常使用鼓励性语言和鼓掌方式鼓励学生 ,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关键词:数学教学;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205-01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俄国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数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文化。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同时,要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发展。所以,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我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从而事半功倍的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实施素质教学的要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数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人在快乐时,大脑中枢抑制消极情绪的部位被激活,产生忧虑情绪的部位则沉寂,准备行动的能量增加,这不仅可以使机体以逸待劳,而且有养精蓄锐之意。就数学特点而言,它是一门知识抽象、逻辑严密的科学。小学生年龄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让其在短时间内明白一个道理单靠老师硬灌,学生会感到乏味和厌倦,学习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营二、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这里所说的民主氛围,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以平等的关系围绕教学问题心情舒畅地自由探索和发表见解的气氛。
学生自主的前提是自尊,而自尊的前提是教师尊重学生,没有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关关系是对立的,谈不上自主,更谈不上效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知心朋友,保护他们的童趣、童真、童心,理解他们的情感,要常常使用鼓励性语言和鼓掌方式鼓励学生,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不要限制过死,课上教师发言后,学生不必举手,想好后可站起来说,持不同意见者可随时进行争论,学生可随时向老师或同学质疑直到解疑为止。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一般不要否定,对错误的意见要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分析,耐心引导。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探求,能让学生操作及尽量让学生操作,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思考,能让学生回答的尽量让学生回答。像这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无疑都会使学生大受触动——我能行,我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情不自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比如:我在教学“连加法”时,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复习题。先让学生先算一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使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让学生自己鼓励自己。接着教师边出示实物边叙述:“原来有两只小鸡,来了1只小鸡,怎么计算?现在又来了3只,怎样计算?谁帮帮我?”学生回答积极而主动,学生回答后,教师说:“谢谢你们!你们真棒。”完成练习后,我又和学生一起比赛:看谁做的对。我在板演时,有意写错,让同学们帮助改正。接着再夸:“同学们比老师还行。”最后以找朋友的游戏活动结束新课。就这样,同学们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轻松愉快的学会了知识,增强了学习数学的意识,认知智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的义务教育教材彩色套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编写本身就注意到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所以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圠数学美的愉悦中接受、理解和掌握矅识。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浓厚兴趣时,就会孜孜不倦地学习钻研,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分配自己的学习活动时间,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养成自觉学习习惯的目的。
三、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把具体教学内容与数学知识的内在美联系起来,创设丰富多彩的与学生实际息息相关的学习情景,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媒体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绝不是以往的传统讲授,也不是单一的电化教学,它是两种方式的融合与创新。真正做到视听、动脑、动口、动手想结合,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更加符合学习与认识事物的规律,更加利于激发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学好数学。
总之,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呼之则来,挥之则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只有时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逐渐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进而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