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渐行渐近 浅析Intel无线充电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渐行渐近 浅析Intel无线充电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无线网络、无线键鼠、无线影音传输……人类对自由的渴望让各种能摆脱线缆束缚的无线技术日趋成熟、丰富,如果说充电也能无线呢?近日,intel在IDF2012上正式提出“为超极本和电脑实现无线充电技术”,让原本仅存在于话题中的技术仿佛变得触手可及……

历史悠久的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技并不是什么新兴技术,最早可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1943)的沃登克里佛广播塔实验,其本质就是借助电磁场或电磁波进行能量传递的一种技术。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无线充电可分为电磁感应式、电磁谐振式和电磁辐射式三种。电磁感应可用于低功率、近距离传输;电磁谐振适用于中等功率、中等距离传输;电磁辐射则可用于大功率、远距离传输。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最常见到的是电磁感应和电磁谐振两种技术。

当前消费者在市场上见到的无线充电设备大多采用电磁感应技术,成本相对低廉,通常售价在150元左右。不过这类无线充电器不但充电效率较低,而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为手机充满电,受手机外壳材质、阻碍物等因素影响也较大,消费者体验感受较差。

超极本杀手锏

相比传统基于电磁感应技术的无线充电,Intel在IDF2012推出的无线充电技术采用电磁谐振,用超极本作为充电源,配合充电软件和发射端,能方便地为智能手机充电。这一方案不仅系统功耗较低,而且对智能手机的摆放位置几乎没有要求(传统电磁感应技术需要接收器(Rx)在发送器(Tx)上面)。

从Intel无线充电技术硬件架构图中可以看出,发送端和接收端均采用了高度集成设计,如此可有效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此外,Intel还表示将为无线充电设计专门的软件,用于检测充电设备、智能控制充电、设备位置校验等。让人兴奋的是,该软件还可以控制发射端的电磁波发射范围和方向,从而既保证了无线充电效率,又可防止别人盗电。

Intel无线充电技术采用的谐振技术,具备可与电磁感应相匹配的效率,一般是指线圈到线圈的效率,而实际效率则包括右图中的整个流程。通过实验发现,无线充电的效率随着线圈之间(发送端与接收端)的距离增加而迅速下降,相比电磁感应技术,谐振技术能提供更平稳的变化,也就是说对位置的敏感度低一些。

线圈是国王 期待2013年

Intel公布的无线充电发射端模块大小仅70mm×30mm×5mm,可直接整合在超极本主板上,高集成度的模块设计,可以将线圈的尺寸控制在最小,以最大化效能面积比,而且发热量也控制在一定范围,模块的辐射也符合FCC Part15的要求,在安全范围内。Intel也表示,该无线充电技术将在2013年正式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