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策略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策略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阅读、教学经验及实践,剖析了饮水思源型、去粗存精型、还原生活型和口诀享受型4种生活用语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分析了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契机及问题难度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生活用语 数学教学 教学设计 有效性 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一门艺术,是表达情感、传递知识的工具,也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能否准确、合理、灵活地使用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应该从多方位、多环节、多视角考虑。生活用语与问题提问都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为此,笔者对其进行了经验性的梳理,旨在为同行们提供参考。

一、生活用语引入类型分析

相关研究文献认为,在将生活用语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分成4种类型。首先是饮水思源型。所谓饮水思源型主要是指对于教材中的一些概念、性质、定理等追根朔源。对某些原理、定律、公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道理,而且还应设想一下前人是怎样想出来的,经过多少曲折、攻破了多少关键才得出这个结论的。如从两只狗、两只猫等抽象为数2。其次是去粗存精型。此种类型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主导作用让学生了解数学有关知识的主次,来培养它们分清主次的能力。因为概念形成主要依赖的是对感性材料的抽象,概念同化主要依赖的是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联系与概括,因此,感性材料和知识经验是影响概念学习的重要因素。第三是还原生活型。此种类型主要用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来解释数学知识,激发学生重视数学的实用性。第四是口诀享受型。口诀具有的特点是教师根据多年的实践,总结规律由繁化简,概括知识由难变易,对数学知识巧妙记忆。总之,通过教师本人及其他教师对教材的精髓的领会,用自然生活的语言加以包装,使中职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大视野的理解、消化及吸收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从业及升学的扎实基础。可以说,把自然生活用语用于数学知识是一门艺术,这里需要教师对教材的研究、领会、加工、提炼、组织、实施,是数学教师从事数学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他们对生活、对人生、对周围事物的感悟。

二、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策略

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和‘应用广泛性’的学科,其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的”。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反馈学生掌握情况的最常用的手段,它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不仅可以及时检查学情,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思维,还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的关键所在就是教师什么时间提问、如何进行提问。

1.捕捉提问契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这就是说,思维过程是利用已知的知识为媒介,不依靠实际物体来进行。同时,它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的内部联系。思维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通过联想和逻辑过程来实现”。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以精心设计的提问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打开知识的大门。首先,要问在当问之时。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班学生充分思考后再问,以免绝大多数学生对提问不注意听,不肯加以思考,所以教师提问要面向全班,使全班学生都听清提出的问题,并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问题的时间,然后再点名回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向学生猝然发问,使学生毫无思想准备,造成情绪紧张。因为这除了会使学生难堪以外,绝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再则,问在当问之人。教师提问既要有普遍性又要有针对性,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所提问题应该有所不同,要因人提问,有的放矢。对还没有准备和答题欲望的学生,不要强行提问;对已经举手、跃跃欲试的学生,可先点名发言。

2.控制问题的难易度。沟通过程中有三种行为:说、听、问。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沟通行为,因为提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帮助我们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把学生的真实想法呈现出来。例如,对问题设计的难易度来讲,问题的难易程度定得不适当,是收不到提问的预期效果的。提问要从学生的认识实际与知识水平出发,所提出问题的深浅、繁琐、大小要适合学生的水平。适当难度的问题不是稍动脑筋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钻研和积极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一般都与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有关。在课堂上,教师要设计具有适当难度的推理性问题、评判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促使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淑辉.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5).

[2]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