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观看语文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观看语文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霍姆斯基认为,在道德教育中,激起“道德――审美情感”是很重要的,它是“道德信念、原则和精神力量的血肉”。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下简称荣辱观)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是语文教学的神圣使命,也是语文教学走向生活的必然要求。就学科的性质、特点和教学实践而言,道德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学与荣辱观教育有机结合的纽带。

“八荣八耻”为广大青少年指明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是青少年道德修养的自律标尺。从语文教学看,树立荣辱观必须重视中小学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道德的起码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形成个性的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要掌握全人类的道德准则,即道德的起码知识”。他把这些“道德的起码知识”强调为“对父母的孝敬”、“同情心”、“关心人”、“责任感”、“羞耻心”、“合情合理的需要”等等。苏氏的论述对我们当前开展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以载道”。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大量课文都表现了“全人类的道德准则”的主题,而要把它内化为学生的基本品质,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挖掘和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种种道德因素,调动他们的知识积累、个人经历和情感认知,以心去发现心,用善良去体察善良。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单元教学提示有二,一是“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二是“熟读这些课文,从中以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达到以上教学目的的过程和方法,主要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教学产生最佳效果的保证。

本单元中的《背影》和《台阶》对父亲形象的描写,对父爱的感受,很容易引起学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共鸣。新课程中关于父爱、母爱的选文很多,教学中情感体验的魅力巨大,而把它引入一种博大的境界――对祖国和人民的爱,让学生认识到爱是具体可感的存在,这是语文教学的艺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如果孩子连自己的妈妈都不爱,他是不会爱别人的,不会爱家乡、爱祖国的。所以,在他担任校长的帕甫雷什中学,校训是“要爱你的妈妈”。

教学《老王》一课,杨绛简洁入微地描写了“老王”三次对钱的态度。一次是“老王”顺路带送冰块,“我们”不要“他减半收费”,“老王”以“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作为报答;二是“老王”用三轮送默存(钱钟书)上医院“却坚决不肯拿钱”,在“我”坚持下,“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担心“你还有钱吗?”三是“老王”在生命之火即将熄灭时还用送“香油和鸡蛋”的方式表达一个“不幸者”对人世间善良的谢意,而“我”尽管付了钱却“总觉得心上不安”。细细品味,作者文末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细微之处见深刻、有大爱!课堂教学中,引导之法就是“用善良去体察善良”,师生讨论互动,时而在笑的泪光中体验人性的善良,时而在阅读深思中滋长一种悲悯意识,甚至有同学冒出无法捐助的遗憾――一篇短文在心灵中渗透着同情,滋润着善良。同情意味着一个人在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它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体验,是迈向道德实践的心理基础。语文教学之魅力由此可见,而这种魅力来自道德情感体验――这是我在教学后记中的心得。本单元的另外两篇课文:鲁迅先生笔下“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之良善,余秋雨笔下的“信客”之以德报怨,都使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情感体验的平台,充满了向善向美的磁力,使师生“生活”其中陶冶其中。语文教学中对这些“道德的起码知识”的渗透和深化,正是我们从学科实际出发,通向荣辱观教育的重要途径。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建议之一是“请把目光从报刊、荧屏转向街头墙角,看看那些摆小摊的、扫大街的、捡破烂的、耍把戏的……他们的外表怎样?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建议与他们交谈,甚至有一些交往,让彼此心灵沟通”,然后写一篇记叙文。这样的语文实践既是对语文素养的训练,又是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强化和延伸,这种“大语文”观,不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吗?

诚然,语文不是伦理学,但伦理在这里表现为鲜活的形象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它所激起的情感体验是不可分割的。《读者》上有一段利奥・巴恩格利亚先生写的话:“我们整天在干些什么?我们如此忙于传授知识。如果我们没有教莉亚妮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地生活着,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教给她如何读书、写作、算题,这又有什么用呢?”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去的语文教学教了十几年,而学生仍视作文为畏途,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情感体验而无“话”可说。从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看,还有一个把情感体验“发”出来的问题,如何“发”,这就是语文学科之工具性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如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和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可偏废语文素养的训练。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了解和学习情感赖以表达的方法,在阅读中揣摩语言表现力和语言的细微差别。概括而言,情感体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提供了源泉和动力,促进了语文教学;语文素养的提高又增强了体验和理解的能力,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生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情感体验与语文素养相伴共生,相融互长。语文,因情感体验而生动!

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观看,德育教育有层次性,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上文所述“道德的起码知识”的情感体验,但不能停留于此。在苏氏看来,学生只有“起码的道德”要求是不够的,还必须向他们揭示“崇高的道德品质的实质”。我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崇高的道德品质的实质”就是“八荣八耻”荣辱观。语文教学应当与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把这些“起码的道德”置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导之下。

江苏省南通中学(226000)